9月21日,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前海蛇口”)在深圳前海揭牌。这是招商蛇口与前海管理局携手加快自贸片区土地整备和开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国家战略,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今年6月18日,招商局集团与前海管理局签署框架协议,双方拟组建合资公司推动前海蛇口自贸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9月13日,招商蛇口公告,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招商前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前海投资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前海蛇口,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招商前海实业与前海投资控股分别认缴出资5亿元,由招商蛇口实现财务并表。揭牌仪式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和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共同为深圳市前海蛇口揭牌。
再造一家世界五百强
根据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前海蛇口以招商局集团原前海物流园区3.9平方公里土地为合作基础,扣除现状保留用地后的2.9平方公里纳入合作范围,由前海蛇口开发建设。
此次纳入合作范围的土地面积大于此前招商蛇口重组时预估的2.4平方公里,且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未来结合自贸片区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双方在前海蛇口片区相关资产的整合”。在深圳土地资源供需极度失衡的情况下,招商蛇口获得在前海的大量优质土地,超越市场预期。此外,双方此次合作由招商蛇口控股前海蛇口且财务并表,进一步明确了招商蛇口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开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资料显示,招商蛇口业务板块分为社区开发运营、园区开发运营以及邮轮产业运营三大板块,并以“前港—中区—后城”模式打通三大板块业务的联动通道。社区开发运营是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园区开发运营正在成为公司长足发展的基石。2015年年报显示,招商蛇口园区开发与运营收入大幅增长69.62%。4月21日,招商蛇口与前海管理局和百度公司共同签署“互联网+自贸区”战略合作协议,以智慧交通为切入点,推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新兴的邮轮业务也将因为前海蛇口开发带来的消费升级。2015年,招商蛇口启动首个邮轮母港——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启动区一期的建设。在邮轮产业链上,公司既有稳定的客源基础(园区和社区的住户、客户),又有多方优质伙伴和产业链优势。5月18日,招商蛇口收到《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转发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同意在深圳南山蛇口工业区太子湾设立“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函》,实验区占地面积为9.4平方公里,以进一步提升邮轮产业服务质量,培育本土邮轮服务力量。
据招商蛇口有关人士介绍,招商蛇口将推动前海蛇口成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最大的主导建设主体,随着前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蛇口再造升级滨海深港创业创新产业带定位的明确,相关业务增长值得期待。鉴于招商蛇口计划对蛇口模式不断复制,准备将创新发展推广到更多城市,如东莞长安新城、北京通州台湖等大型园区综合开发项目。加之此次对“小政府+大企业”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宏观政策环境及国际市场的不断突破,将前海蛇口培育成为一家扎根深圳、面向全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指日可待。
摸索PPP2.0新模式
前海蛇口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招商局集团直接推动,其成立的宗旨在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前海土地整备和开发建设,探索“小政府+大企业”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创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理体制机制。
据介绍,双方此次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企合资开发城市土地的项目合作,而是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大胆探索和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体现。这也是中国自贸区试点以来的又一创新发展模式。
“十八大”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开启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两年多来,计划推出的PPP项目总计超过7000个,投资额高达9万亿元。
不过,传统的PPP项目本质上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仍保留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基于土地财政的融资方式难以为继,土地开发项目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之间并没有深入关联,对城市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项目开发后往往形成“空城”、“鬼城”。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近期在《中国式PPP十大痛点》表示,如果将大部分处于识别阶段的项目纳入计算基数,执行阶段的项目数与入库项目总量相比,实际签约率仅为4.8%,落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前海蛇口成立后,将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产业升级有机结合,以培育产业集群的方式,提升区域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综合价值,摸索出PPP2.0的新模式。
据介绍,PPP2.0模式更尊重市场规律,政府部门强化在顶层设计、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企业和社会资本则运用一体化形势一揽子提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还包括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运用资本、技术、管理、人力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次双方成立运营的合资公司前海蛇口,兼具土地开发建设、城区综合开发运营、港区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以及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多种运营功能,能够发展成为国际领先、国内收首屈一指的自贸区综合开发和运营服务商,有利于理顺体制机制,促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政企合作和协同发展,形成“1+1>2”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此外,前海蛇口还肩负探索“小政府+大企业”管理运营新模式的使命,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自贸片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的新路。同时,前海蛇口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培育本土国际领军企业,在政策、资本、人才、品牌等方面具有多重叠加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港口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前海原本用于港口、物流的存量土地也面临着提升使用效率,培育新型产业等问题。此次合作将明显加快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土地整备和开发建设。一方面,政府可以收回合作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于服务深港合作,引进和扶持产业发展,并全面启动妈湾片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释放了存量土地资源潜力,为自贸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增加新的动力。
打造全球化自贸园区
综合开发商
前海蛇口定位为全球领先的自贸园区综合开发建设和运营服务商,将依托双方在产业规划、制度创新、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优势资源,加快片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产业引进,发挥产城融合效应,促进创新要素聚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企业走出去门户基地,建设深港合作的平台载体。
前海蛇口主要业务包括自贸新城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园区综合运营服务;深港合作的服务保障;借鉴“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园区和其他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服务,以及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根据政府授权展开公共管理服务。
据了解,前海蛇口将产业培育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经营的核心目标,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对片区土地开发采取分类实施策略。在产业培育上,前海蛇口将充分借鉴招商局集团“产网融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和经验,采取产融结合、产城联动、产网融合和科技创新的“三产一科创”模式,以产融结合实现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相互渗透融合,以产城联动实现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以产网融合助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自贸片区“产网融城”的一体化运作,广泛吸引科技、人力、资本等全球创新资源参与到自贸片区建设,加速实现产业聚集发展。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则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支点,以及本土企业“走出去”的门户基地。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经形成领先的经济实力、完备的市场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现金的管理理念,具备对外输出的优势和条件基础。到今年4月,已经有47个国家和地区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企业,前海对外中网协议投资额达到41.13亿美元,超过80%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前港—中区—后城”的空间发展模式,是招商局集团以及招商蛇口多年来在蛇口片区开发建设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园区发展模式——即由港区带动临港产业园区带推动城市的发展,通过港、区、城联动,可以构建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汇集各类资源、多方优势互补协同的巨大平台。而招商系30多个港口码头,覆盖全球五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更是这种创新模式走向世界的支点。
据介绍,前海蛇口将借鉴招商局集团之前建设运营中白工业园的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复制“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和“三产一科创”模式,推广复制深圳改革开放和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实现制度输出、管理输出、人才输出、资本输出、产业输出,努力使深圳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