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消费需求升级,传统百货店已经很难适应市场。自2012年陷入关店潮以来,百货业便开始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布局电商……都是热门的转型方向。然而,传统百货业仍在转型摸索期,真正转型成功的案例非常少。
王府井百货集团将其公司名称中的“百货”二字拿掉,以显示转型的坚定决心。其资金所投向、人员所配置,无不朝着“去百货化”的方向迈进。
不论王府井百货转型是否成功,但这家著名的百货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努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其面临的市场状况以及转型每个过程都是百货业的缩影。
布局电商领域,打造自主品牌,并购重组和多元化经营,实现购物中心、百货、奥特莱斯多种业态共存的转型,国内百货业领军企业——王府井百货升级转型之路,几乎涵盖了百货业转型的所有模式。
雄厚根基
王府井集团的前身是号称“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创立于1955年。
1984年,王府井实施“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王府井提出打造“中国第一百货”目标。2008 年,王府井17 家门店实现销售收入108 亿元,继续领跑国内百货业。
至此,王府井解决了跨区域发展和百货业态连锁经营的问题,由北京一家百货店发展为全国性的百货巨头。
当前,王府井集团在全国范围运营34家连锁门店,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门店梯次,业务涵盖了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和超市等多种零售业态的组合,覆盖全国六大经济区域,总经营建筑面积168.2万平方米。
正是具有了雄厚的实力,王府井在并购转型升级过程中,才能进行很多的尝试,在百货业转型中很具代表性。
转型之路
王府井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型始于2013年。
2013年1月王府井网上商城上线;10月,王府井百货系统APP投入运营;2014年通过微生活平台正式引入微信支付。
2014年1月,王府井的第一款自主品牌FIRST WERT在北京百货大楼和北京双安商场同期开柜。
2013年,王府井的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收购春天百货39.53%股权。春天百货在全国拥有18 家百货店和3家奥特莱斯。2014年8月,王府井宣布不再以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开店,重点发展购物中心与奥特莱斯业态。
2015年,王府井将呼和浩特王府井、重庆王府井解放碑店转型为城市奥莱。同时取得青岛北奥100%股权,收购了玺鼎泰公司51%股权。
2015年7月,王府井联合京东集团推出金融服务“王府井白条”。目前该项目在公司旗下北京市百货大楼试点运行。
2016年,王府井将公司名称由“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王府井百货和春天百货共同打造的首家奥特莱斯将在西安亮相。与此同时,王府井奥莱单元也已实现合伙人制,并将原春天百货总部改为王府井奥特莱斯事业部。
2016年6月20日,王府井公告称,拟募集29.7亿元资金,部分用于哈尔滨、郑州、西安、佛山、南昌、银川等全国六地的购物中心业态布局,以及王府井O2O全渠道建设。
难言成败
上线网上商城、开发自主品牌、并购、转变经营模式、推出金融服务……可以看出,百货业转型升级的手段,王府井几乎全部尝试了。
但上述一系列的转型措施,对整体业绩的提振并不明显。
王府井2016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8,785.82万元,同比下降4.07%;利润总额48,613.68万元,同比下降2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68.18万元,同比下降26.74%;百货主业毛利率为18.35%,同比下降 0.25个百分点。
在2015财年,王府井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9%,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0%。投资机构对其评价:消费持续大幅下滑,改革进程低于预期。
很难评判王府井每个阶段变革的成败,但王府井始终与时俱进,为转型升级做出种种努力,保持着难能可贵的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百货业转型的艰难。
事实上,不止王府井百货急于转型,全国的传统零售商都在摸索转型路径,但效果似乎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