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入股金科股份成A股市场首秀 价格约占现金储备的34%

   2016-09-2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记者 张玉洁4730

  融创中国拟以4.41元每股价格认购金科股份定增约9.07亿股,占金科股份扩大后股本的16.96%,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融创的并购主要集中在未上市地产公司的股权。本次入驻金科股份可算是融创在A股市场的首秀,其后续动向引人关注。

  入股金科股份

  公告显示,本次参与定增的是融创中国全资子公司天津聚金物业管理公司,入股价格为4.41元/股,较本次发行底价3.63元/股溢价超过两成。

  融创表示,金科地产在主要核心二线城市从事房地产开发,拥有较好的城市布局。公司看好金科地产的未来发展前景。

  受此消息推动,地产板块在9月22日表现强劲。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交易双方的人士了解到,融创已在内部对此事下达“封口令”。金科股份方面则表示,目前处于定增发行阶段,不方便谈论此事。对于本次入股的看法,截至发稿时,记者尚未从融创处获得回复。

  国泰君安指出,金科优质的土地储备以及较高的估值性价比是融创本次入股的主要原因。目前金科股份在建地产项目75个,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其重庆市场龙头地位夯实,土地储备布局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融创通过收购多家区域地产公司充实土地储备,此次入股金科股份似乎与此前的收购一脉相承。

  不过,本次金科股份的主场是土地供应量大、房子多年不涨的重庆。国泰君安认为,重庆市场基本面正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政府土地供应态度的转变,重庆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逐步打破。重庆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年初至今同比下滑约58%,土地出让价格及溢价率逐步上升,板块地王开始出现。

  此外,2015年融创和金科在重庆主城区销售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四,双方合作意味着重庆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有重庆本地人士表示,继成都近期房价出现上涨后,近期来询问重庆房价的顾客和地价的开发商业增多。

  而本次交易中另一大看点是金科股份股东方的变化。恒大人寿持有金科股份1.77%股份。国泰君安认为,本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将巩固金科股份现有大股东地位,降低被举牌的风险。定增后大股东股权比例预计摊薄至25.2%,融创中国持股约16.96%,其他产业资本及险资短期难以撼动大股东控股地位。

  目前尚无法得知融创本次入局后还有哪些动作。有地产业人士认为,融创此举可谓“进退两不亏”。处在第二大股东的位置上,融创上有谋求控股股东的可能。若上位控股股东不成,融创也可以在锁定期12个月之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按照本次入股价格来看,即使溢价2成入股,但PE还不到17倍,风险可控。“尤其是金科股份这类小盘房企,本身就具备一定想象力。”前述地产业人士表示。

  高杠杆收购

  本次入股金科股份是融创中国继138亿元收购融科智地后近期又一个大手笔收购。不过,评级机构已开始为融创的高负债担忧。

  中报显示,融创中国上半年实现560.5亿元的销售收入,但净利润仅为0.73亿元,同比下降超过9成。

  评级机构穆迪近期发布报告,将融创中国的评级展望由“B1”降为“负面”。穆迪指出,如果此次并购融科智地达成,融创债务总额将从2015年底的418亿元猛增加50%至2016年底的628亿元。

  穆迪高级分析师梁镇邦认为,138亿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体量相对较大,预计融创主要用现有现金流和卖楼销售进行收购,其债务压力较大,将会对融创的信贷造成负面影响,预计杠杆会上升。

  穆迪的分析报告同时提到,“融创目前庞大的收购计划,以6月底数据计算,收购价相当于其整体手持现金的34%。”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融创中国手持现金储备为401亿元。

  穆迪预计,融创的债务杠杆(以包括合资及联营公司贡献在内的收入/调整后债务比率衡量)将维持疲弱水平,未来12-18个月将保持在60%-70%之间。而2014年和2015年融创的债务杠杆率分别为82%和70%。不过,由于公司合约销售增长强劲,融创仍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支持此次收购计划。

  关注小盘地产股

  享受了多年海外融资便利的香港内房股正加速回归,尽管目前无法预计融创中国是否会复制恒大集团控股嘉凯城(9.810, -0.58, -5.58%)的案例,但香港内房股预计将越来越多采取“H+A”模式。A股众多小盘地产股或将被围猎。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房股与A股地产股估值差距较大。A股市场地产股平均市盈率在22倍左右,但龙头内房股市盈率不足7倍,且境内资本市场融资便利且成本低。随着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海外美元发债红利不再,这都驱使香港上市内房股意图回归或者至少与A股平台有所联系。

  牛牛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参照廊坊发展,梳理土地资源价值凸显、市值较低的公司,部分营收和盈利下滑、有一定土地资源优势的公司,或成为下一个被围猎对象。

  该报告认为,部分公司已经沦落为资产重组标的。这类公司主业不振、业绩萎缩,甚至戴帽被ST;同时股价表现萎靡,资产整合空间较大,重组预期强烈,包括沙河股份、荣丰控股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7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