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高端品牌扣点越低,所获取的毛利就被进一步压缩,中国百货业平均毛利率在17%左右。
9月27日消息,距离百盛北京太阳宫店最后关门还剩一个多月的时间,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一层的珠宝、化妆品、女鞋专柜人员寥寥,即使折扣低到1折,也鲜有人问津。四层的男装男鞋专柜、六层的运动户外等专柜已经有几家相继撤出。与百盛对比鲜明的是,一条马路之隔的爱琴海购物中心人头攒动。
百货业的相继关店让火爆的购物中心更加被看好,那么购物中心是否最终将取代百货成为主流业态模型?对此,北京时间记者先后采访了各品牌商负责人以及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综合分析来看,内忧外患下百盛关店主要受累于联营模式的弊病上,而关店止损只是百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越是高端品牌扣点越低
据悉,百盛走的就是联营模式,即对入驻品牌商收取10%到30%扣点,而且入华以来一直青睐于中高端品牌,如设计师品牌范思哲、CK等。北京时间记者了解到,越是高端的品牌,百盛收取的扣点越低。
其中,百盛太阳宫店的意大利男鞋品牌FUNNCHY(梵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去电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广告宣传费等,百盛只收取17%的流水扣点。但这对比国内的女装品牌,费用还是低很多。某女装品牌线下主管透露,每月交给百盛的流水扣点高达30%,而服装行业的综合毛利平均为50%~60%,减掉各项营运成本,百盛单店产出的利润并不高。另外一家知名的母婴品牌总经理称,入驻百盛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系统显示的客流量近年来也急剧下降,由于百盛专柜所占的体量也不大,是否会从百盛撤出还不好定论。
在2014年,百盛太阳宫店就已遇到招租难题。欧时力、妙丽等专柜纷纷撤离后,之后也没有新品牌补充进来。百盛现有的服装品牌同时面临老龄化的问题。
联营模式让管理成鸡肋
据国内资深零售商分析,国内的百货业态采用的联营模式的弊端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百货对国际一线品牌的依赖程度高,越是知名国际品牌,其供应线环节越多,价格形成链条越长,中间交易成本越高,而百货店作为销售终端,所获取的毛利就被进一步压缩。
对比来看,中国百货业平均毛利率在17%左右,纯利只有3%~5%,而国外的百货业由于有商品自营能力,平均毛利率水平能达到30%。
另一方面,受限于联营,百货店不能控制商品定价,面对虚高的商品价格,百货店无权干预,为吸引消费者只能以打折降价的方式变相实施低价策略,促使市场价格环境受到影响。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虎艳玲女士对记者表示,在美国、日本等地,百货店的自营比例都相对较高。据悉,甚至几家大的百货集团自营率高达60%~70%,这些百货店有自己的买手和设计师,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别具个性的商品和服务。
全球奢侈品市场整体下滑的态势也进一步造成了高端百货业的衰败。根据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再分析(RE Analytics)机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全球八大主流奢侈品牌全球共计关闭门店数量接近40家,甚至有机构发布报告称,2016年全球奢侈品市场会停止增长,未来3年会陷入衰退。对于过度依赖国际奢侈品牌的百货业而言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转型购物中心未必是出路
北京时间记者了解到,北京太阳宫百盛店也曾引进一些餐饮品牌来拉拢客流,补充购物中心的一些业态,但收效甚微,记者从百盛店走访发现,位于七层的餐饮区已经对外封闭很长时间。
今年1月,百盛与韩国衣恋集团合作在上海开设首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今年6月,百盛又在青岛设立了金狮广场,标志着百盛开始进军中国购物中心领域。
但据一位购物中心的负责人分析称,国内购物中心基本由地产商主导开发,由于购物中心具有商业地产的投资属性,可作为长期不动产持有,增值潜力巨大,因此购物中心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典型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就是由红星美凯龙投资建立。但是购物中心在国内也进入了红海时期,以每年30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虎艳玲女士认为,百货业完全向购物中心转型也是不可取的,购物中心不会取代百货业态。在国内,百货业转型成功的案例如王府井百货、深圳天虹商场都是很好的典型。
2015年,王府井为了改善由之前单纯地引进品牌带来的营困局,采用与其他零售终端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自有品牌的建立,与百联、利丰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来经营自有的品牌,包括品牌建立过程中的设计加工环节。
据虎艳玲副秘书长介绍称,在日本,百货业态是完胜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如伊势丹百货、高岛屋、板急百货等,在精细化运作、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定位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国内的百货业态要想破局、成功转型则需要从解决价格虚高、品类结构中服装比例过高、布局规划上及配套服务单一等问题入手,包括增加自营比例,缩小服装的比例,增加杂货品类的比例,以及采用联营+自营+租金的组合模式,同时融入购物中心的元素。
根据相关公告可以了解到,从2010年开业至今,百盛太阳宫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6年7月31日,太阳宫百盛未经审核账面净值为10.32亿元。
2013、2014和2015年百盛集团净利润分别下跌58.4%、34%、174%,2015年亏损1.83亿元。今年年中报显示,前6个月,百盛实现营业额21.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63%;亏损1.24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584.5万元。
百盛表示,集团预估出售该店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9亿元,接盘者为深圳前海图蓝投资公司,物业交割将于今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