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购物中心渐呈多体验趋势 创意打开升级版逛街模式

   2016-11-01 劳动报 石奕蓉7160

  近几年,上海的大商场逐渐呈现多体验趋势,位于淮海路的K11在服装店和艺术展间找平衡;芮欧百货则集小吃和“最美书店”于一体;大悦城把手工作坊和餐厅放在一块儿……许多顾客逛商场的目的较为漫不经心,多种体验的结合让他们打开了升级版逛街模式。

  “这就是‘消费升级’的含义,不光是指‘吃’、‘喝’和‘用’更好的东西,还要玩得有趣、感官获得多重满足。物质生活丰富了,大家自然就有精神上的追求了。”K11工作人员吴小姐告诉笔者。

  的确,近些年在电商的夹击下,实体店有些无所适从。而混合不同种类的商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的仪式感和体验感,各类商家也铆足了劲儿在这方面下功夫。以上海K11为例,做过以咖啡体验为主线的活动,把整个区域都变成了咖啡博物馆,在味觉、嗅觉方面吸引咖啡爱好者;更在零散的休息区域举办艺术展,放电影短片,还摆上富有艺术感的椅子。

  其实,这不光是商家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塑造和培养消费者的品位与偏好。爱去钟书阁的顾客很有可能在逛完一圈书店后去了拐角的DIY皮具店,从而对皮具制作产生兴趣。因而,这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像是为顾客培养一种消费氛围,而这种消费建立在实物之上,和“自我投资”产生联系。长远来看,对消费者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

  于是,不同的商场培养了一批不同气质的顾客群。和传统单一型商场相比,这些顾客不一定是“只为买衣服而来”,而是“对艺术有兴趣,同样也有购买力”的文艺青年;或不一定是“只来吃工作餐”,而是“吃完饭会选择逛手工作坊打发时间”的生活达人。

  的确,复合型商场迎来了又一股消费热,并有持续升温之势,这也体现了消费者更偏爱具有现场感的消费和多样的购物体验。载体最大化———即考虑实体消费的特征、挖掘出其他购物形式所没有的优势,进而扩大,才会锁住客户群。

  而对消费者来说,要做的就是坐等一家又一家的创意商场开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1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