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而后将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根据规划,到2040年,上海将努力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总体规划》提出,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并以2500万人左右作为2040年常住人口调控标准。
同时还提出了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明确2040年本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与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3226平方公里相比,削减了26平方公里。
该规划指出,要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格局。未来,上海将打造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主中心是一个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北外滩、杨浦滨江等区域的连绵地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这也是中央活动区(CAZ)首次被提出,与中央商务区(CBD)相比,中央活动区(CAZ)融合了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功能更加综合,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
此外,上海还将着力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虹桥、川沙、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总体规划》提出,要以强化生态安全、防止城市蔓延、促进组团发展为导向,对主城区进行空间优化。
另外,《总体规划》还对国际枢纽功能、综合运输廊道建设、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绿色交通要求和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了强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