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关店潮延续 老牌百货逐渐成为商业记忆

   2016-11-29 搜狐焦点成都站7430

在电商冲击、卖场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营业15年的成都老字号商场盐市口北京华联商厦也难逃歇业退场的结局。

10月31日,位于成都市盐市口商圈核心地段的北京华联商厦正式闭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只剩一二楼部分商家在打折促销尾货外,其余楼层的商家已经撤离,尽管商家祭出“全场1折”的杀手锏,然而前来扫货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盐市口北京华联商场)

“近两年北京华联人流量下滑,成本又高。其实在几个月前,我们就预感到商场要遭开垮,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快。”一位兜售箱包的卖家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但北京华联给出的告顾客书却否认“关门”这一说法,该告顾客书强调,BHG(北京)百货有限公司成都盐市口店定于近期进行转型调整,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奥特莱斯店。转型期间商场二至四层暂停营业,预计经过半年改造结束。

成都大型百货商场的冬天到了?

上世纪80年,成都人一般都是逛人民商场、百货大楼等国营商场。那时候人们都是凭票购物,买衣服凭布票,买粮食凭粮票,彼时的百货商场都由商场统一进货,复杂的人事关系加上市场机制的缺失,导致商场货品库存高企。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营商场逐渐被民营商场所取代,民营商场为入驻的商家提供统一管理,商家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采购货品。

据悉,北京华联盐市口店于2001年开业,占地3.75万平方米,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百货商场,隶属于北京华联集团。然而作为一家在成都黄金地段经营超过15年大型商场,北京华联没能挺过2016年的“双11”就关闭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然而在成都,盐市口北京华联商厦闭店并不是传统百货商场谢幕的个案。成都摩尔百货天府店从2011年开始连年亏损,2015年亏损更是超过了4000万元。连年亏损,再加上租金上涨,摩尔百货天府店被迫于2016年2月29日歇业。摩尔百货天府店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该商场目前仍在招商中,预计2017年重新开业。

2016年6月24日,开业22年的老牌商场成都华联商厦终因扛不住亏损彻底清场谢幕。10月底,韩国衣恋集团接手该物业,重新打造成全新成都优客城市广场。

就在一些成都市民耳熟能详的老牌百货商场逐渐成为商业记忆时,一些商场纵然侥幸逃脱关门谢幕的结局,却深陷“空城”窘境。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实地走访成都核心商圈后发现,一些商场即使坐落在最繁华的地段却经营惨淡、门可罗雀。

以“成都首家购物艺术综合商场”概念进入成都市民生活的101艺术购物中心在开业不到半年就歇菜了。目前除了负一楼还在经营外,其余楼层都已空置,地面商场大门落锁。

相隔不远的第一城虽然照常营业,但是一楼的空置率高达70%左右,二楼只有两三家商铺开业,其余楼层空无一人。

位于红星路三段的香槟广场部分商铺大门紧闭,一些商铺门口贴着“商铺转让”、“旺铺招租等”等字样。虽然该商场还在正常营业,但是人流量并不大,尤其是负一楼,除了商家在低头玩手机外,半天看不到有客人进店。

业态结构调整不及时或遭市场淘汰

一位曾入驻泰华服装城的商家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现在商场租金很贵,很多有稳定客源的零售商纷纷选择开一家工作室,进行预约销售。也就是说,零售商在商场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稳定客源后,就到写字楼或是小区里开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商家只需要维系好老客户,老客户再介绍新客户就能保证客源。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消费环境以及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

随着北京华联购物商场盐市口店的关闭,以提袋购物为主营业态的传统百货业再度引发业界的关注。

身处繁华地段却难逃关门歇业的结局,占据核心商圈,空置率却高居不下,成都传统百货商场困境受制于四个方面。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电商的冲击,冲击对象主要就是以提袋购物为代表的零售消费,这让以提袋购物为主的传统百货业态很受伤;其次是城市空间的变化,居住越来越向外和分散;第三是区域性商业中心的崛起,随着成都不断向外扩展,特别是城南的发展,很多区域性商业中心不断涌现了出来,这必然对传统市中心的百货商场的客流构成分流。此外,一些住宅聚集区的社区商业的发展,也让人们对前往市中心的百货商店购物的依赖性减弱。比如20年前,人们要买衣服买电器,首选的地方是人民商场、百货大楼、太平洋百货等,但现在选择的地方就太多了;最后是硬件更新,人们对于商场的硬件较为挑剔,“喜新厌旧”成常态。相对于传统百货商场而言,不断涌现的新的购物中心,外观更漂亮,设计更合理,硬件配置更先进,人们在里面逛起来会觉得体验更佳。

“以提袋购物为主营业态的传统百货业日益陷入困境,但是另一方面,以体验式业态为主(或占比很大)的新型商业模式也在快速崛起,并成为传统商业对抗电商的主流模式。所以,传统的百货商场如果业态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其经营业会面临困难。”刘璐认为。

部分传统购物中心或退出历史舞台

据成都中成房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成都商业整体供销下跌,处于2012年以来最低位。但存量却高达1338.3万㎡,去化时间超10年。其中,成都购物中心总体量超700万㎡,在建面积超过250万㎡,已经成为全国商业地产在建规模最大的城市。

成都购物中心的数量放在全国甚至全球来看都是较多的,所以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成都商业地产究竟存在何种问题,“一方面是绝对的量很大,另一方面是招商和经营的同质性很严重,很多购物中心没有自己的特色。”刘璐认为。

传统百货商场如何破局?刘璐表示,调整业态相对比较简单,即增加体验式业态的比例。但这并不是保证管用的灵丹妙药。绝对量的消化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不排除一些购物中心以后会退出商业经营而作为其他用途,比如今年以来非常流行的“商改X”,其中X=住宅、医院、办公、学校、政府机构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4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