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地铁2号线开通串起5大老商圈。随着地铁成网,更多老商圈焕发新机更加繁荣,新商圈跟着地铁开起来,营业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商业目前全市共有47家。因为带来了人流量,地铁对经济的拉动,在商业表现突出,民生商品与品质商品流转提速,武汉商业经济必然实现整体提升。与此同时,武汉商业格局也呈现去中心化趋势,处处商业,随时消费。
截至2016年12月中旬,4条线沿线已形成武商、江汉路、中南路、楚河汉街、街道口、光谷、王家湾等商圈,聚集主城80%以上的商业。
新商业综合体跟着地铁建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地铁开通以来,新开业的商业综合体包括武昌群星城、武昌的凯德广场1818,硚口的英特宜家购物中心、红星美凯龙额头湾店、越秀星汇维港购物中心,沌口的豪车定制改装博览中心、永旺梦乐城金银潭店及经开店,青山的武商众圆,光谷的现代光谷世贸中心等,武汉商业格局呈现去中心化趋势。
地铁开通,也带来了业态的变化。以超市变化为例,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介绍,地铁重构武汉商业格局去中心化进程中,中百小便利店抢得先机,目前有门店1000多家,85%是小型社区店和便利店,大多沿地铁等交通线和社区布局。“拓展小便利店深挖年轻人市场。”万明治说,原本超市定位于家居消费为主,今年开始,充分使用地铁聚合效应的商机,用周转快产品新装修的罗森店讨喜年轻地铁客,赚高毛利率的快钱。
专家访谈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地铁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去市政府开会是地铁转公交。2号线过江快速准点,既方便又省时,人的情绪都是愉悦的。”
最近半年,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李光基本没开车,也没给车加过油。“我建议大家坐地铁,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方式”。
李光还兼任市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他说,从国际惯例来看,超过百万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是必然选择。地铁效益不能仅仅用经济数字衡量。市民乘地铁出行,路上节约的时间可以看作是多出来的时间,利用这些增加的时间可以学习、做科研、创新创业等,增加了人在城市的稳定感;再比如很多企业远离中心城区沿地铁边投资办公,环境好,出行又方便,提升了舒适感。上班不迟到,工资不减少;出行成本低了,创新创业多了,收入增加了;即便是晚半小时出门、早半小时到家陪孩子,亲子时间增多了。可以说,节约了时间,提升了个人的幸福感,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武汉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吴先明:商业去中心化
“地铁布局与原有主干线和人群聚集区相互联通,商业已无中心,处处商业随时消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吴先明说,2号线将5大传统商圈连接起来,随后商业规划跟着地铁奔跑,新的居住区也随着地铁沿线建设,曾经的荒凉地成了寸土寸金的新商圈。
“地铁带来的财富效应不容小觑。,把握地铁脉搏,遵循商业规律,这是一个商机无限致富有道的时代。”吴先明说,普通居民也有更多跟着地铁改变生活的机会,比如开个小吃餐饮或便利店等适合地铁快速消费的业态,除了武汉商业规划的6个市级商业中心、20个区级商业中心、28条商业街以外,还有很多地铁开通后新居民聚集区内,会自发自觉地出现社区型商业以满足相应区域的人口生活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