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芜的近城郊区,到“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走过近15个年头的政务文化新区,如今,在合肥人心中,是当之无愧的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业经济中心,“合肥曼哈顿”地位凸显。
不久前,合肥蜀山区政府围绕“天鹅湖商务区”举行研讨会,欲把天鹅湖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打造类似“曼哈顿” “陆家嘴”的中央商务区CBD。
稀缺是产品溢价的关键点。政务区这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在仅12.67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就已出现4家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且4家商业综合体相距不过1公里,在“地荒”、“房荒”困扰下,新的综合体难以短时发展起来,很多投资者将重点放在已有的商业地产上。
但是据了解,2012年开业的天鹅湖万达广场和2015年开业的华润万象城都已趋向饱和,而2014年开业的银泰城餐饮火爆,但是零售业无人问津。而对2013年开业以15万方入驻“政务区商圈”的新地购物中心,此番天鹅湖百盛的撤离,于商家,或许是一次“新地机会”,在天鹅湖CBD入驻的关键转折点。
库存低位一地难求
天鹅湖附近商圈云集,寸土寸金,一直被视为合肥商业的中心地带。
受“地荒”、“房荒”困扰,房价稳居合肥九区之首的政务区面临着库存低位的困境。在仅有12.67平方公里的政务区内,高端住宅林立、商业综合体遍布、经济圈发展繁荣,是合肥地产板块的明星。由于政务区住宅库存量低位、房企存货不多,该区土地一旦上市,就成为众多房企们厮杀争抢的对象。
同样受困扰的政务区土地市场。近年来,整个政务区的推地量也在不断减少。2011年,政务区累计出让2宗地块达290亩以上,2012年2宗达147亩,2013年3宗达162亩,2014年成交当代地块84.35亩。其中,2014年推出的ZWQTB-043-3号地块的成为13家房企参与的“血战”。
从整个合肥商业发展轨迹来看,合肥目前已经进入了综合体时代。从传统的步行街到商贸大厦,合肥商业业态一直在不断发展,同时在不断发展得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无形中改变。2010年12月,合肥包河万达正式开业,正式将合肥带入了商业发展新时代,综合体开始成为合肥商业发展的新阶段。
论及合肥最集中的商业综合体,政务区首屈一指。2012年至2015年短短三年时间,天鹅湖万达、新地购物中心、银泰城、华润万象城相继开业,合肥政务区商圈豪华扩容,为合肥市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化高端消费生活体验。
而随着地铁网络的形成,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将为核心区的办公和商业带来更多资源和吸引力。
新地成为政务区板块投资洼地
·西贵商圈
在政务区新地广场,经过近一小时的走访后记者发现,居住在新地中心小区的外国人士颇多,而在一个屋檐下,同属新地广场的永辉大型超市人流也络绎不绝。记者随即采访到了几个超市的顾客,他们均表示,生活必需品必须要在超市购买,这样眼见为实,吃的用的更放心,而衣服、化妆品等非生活必需用品,网购已经足以代替。“我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在商场买衣服是什么时候了。”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王先生向记者表示,“穿的用的大多都是网购,身边的朋友也大多如此。”
“合肥西南一片还是很宜居的,交通、生活也很便利。毕竟政务区未来是合肥新的市中心,所以我们这儿的外国人挺多的。”家住政务区新地中心小区的市民匡先生向记者说道。
与此同时,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也锁定了政务文化新区,这条长为37.35公里的轨道线路设置了30多个站点。其中,习友路站、祁门路站、大剧院站等,都在政务文化新区内,从区域内的主要地段、繁华地带都可以搭乘地铁,并与其他轨道线路轻松换乘。
·中产阶级最多
政务区目前就有居住人口约20万,商务人群约20万。未来的居住和办公人群都是整个合肥的金字塔尖的人,最有钱,最有消费力,大量办公人群持续涌入,形成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政务区是合肥消费的制高点,强大的消费力,对商铺生意和租金将是最有力的支撑。
·团队有能力
新地中心为金大地集团的又一新作。金大地打造的“合肥1912街区”一跃成为合肥对外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而2013年的新地中心,与市委市政府隔湖相望,240米的超高层顶级写字楼与260米高度的省广电中心共同筑就“安徽之门”的形象。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0多亿元。有大型主题百货、精品生活超市、五星级旗舰影院、时尚高端名品主力店、特色餐饮、大型娱乐等业态组合。
以万达、新地中心、银泰、万象城为代表的众多商业综合体在趋向饱和的背景下,此次新地广场百盛的歇业,对于想入驻政务区商圈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新地机会”。
政务区已发展15年,土地资源开发殆尽,或将在未来推高区域商办地产的价值。在房地产调控重拳频出,在住宅市场频频受阻的情况下,商业地产投资将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百盛的离开让人唏嘘,似是一场偶然,却也是让新地成为政务区板块投资洼地的必然。
随着政务区“天鹅湖商务区”核心区域被蜀山区重点圈出,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天鹅湖商务核心区,将随着合肥的国际化迎来第二次跨域,并同时担负起合肥乃至安徽核心区域建设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