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似乎成为了2016成都商业市场的主旋律。
闭店潮第一波:14年老牌百货摩尔惜别天府广场
作为成都市最中心的地段位置,天府广场一度是消费者消费购物的首选地段,而在天府广场一侧的摩尔百货也是段辉煌零售史的创造者与见证者。然而这个成都市民记忆中老牌商业百货没能熬过互联网时代冲击下的实体商业寒冬,在2016年2月29日正式闭店,为14年的品牌商业历史划上句号。
对于摩尔百货的撤离华西记者曾做过全程报道:
2015年12月中:有消息指出摩尔百货由于场地租金太高产生巨额亏损,集团有意叫停店铺运营。
2015年12月底:商场负责人通过华西记者向外界回应仍在与商场业主不断沟通,希望通过转型调整扭亏止损,商场正在努力。
2016年1月20日:华西独家发布摩尔百货正式宣布将停止营业的消息。
从努力到放弃,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据了解,摩尔百货的经营场地中约有7成是由1000多户小业主购买,从2012年开始,小业主提高租金,最高租金高达1000元每平每月,是周边商场租金的1-3倍。所以从2014年开始,其门店年租金从3000多万涨到9000万,这笔开支需由摩尔百货完全承担。但由于整体商圈中心的东移以及来自电商行业行业对实体零售的冲击,摩尔百货的经营情况也不甚理想,截止其闭店,亏损已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在闭店前期,摩尔百货也曾经期望通过调整商场内部业态布局、品牌构成等转型止损,但收效甚微。
告全体业主书
“告全体业主书”上能读出经营者的无奈。
闭店潮第二波:华联商场的节节败退
成都华联退出建设路商圈
2016年6月,在度过卖场的第22个周年庆之后,位于成都建设路的成都华联商厦也迎来的自己作为华联的最后一个营业日。成都华联所属的大通燃气公司在6月13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亏损加剧,公司拟逐步关闭旗下子公司、成都老牌商场成都华联商厦的零售业务。
曾几何时,成都东门片区鲜有成都商业业态,成都华联以社区百货的定位立于成都东门,迈出了了建设路商圈的鼎盛发展的第一步,也填补了东门无成熟商业业态的空白。随后,随着伊藤洋华堂建设路店、龙湖北城天街等不同商场及业态的进驻,目前的建设路商圈已颇具规模,成为了东门消费者社区消费的首选地。
繁华热闹的建设路商圈
为何成都华联会憾然放弃这一自己一手打造的既有成熟市场?
在记者对其所属公司大通燃气的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公司商业零售业务的经营情况近年来每况愈下,并且出现了亏损幅度加剧的趋势,“为了保障股东和公司的利益,避免进一步亏损带来的价值损失,公司拟调整公司发展战略,‘零售商业持续稳定经营’将不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
与摩尔百货闭店原因相似,实体零售的不景气让卒保车成为公司不得不做出的战略决策。
迎来新生
与摩尔目前仍空置的情况不同,原成都华联的物业很快迎来了新生。在闭店5个月之后,原成都华联所属商厦开出了一家全新的卖场——优客城市广场。这个隶属于衣恋集团旗下,以韩系品牌以及折扣为主要卖点的商场是其继上海店开出后的中国第二家店,也是西部的首家旗舰店。就目前经营情况来看,衣恋集团借壳成熟商业物业转型全新细分市场的决策已得到市场的肯定。
北京华联关成都16年老店
另一家华联系商场也在今年无声结业。这家似乎被成都市民遗忘的北京华联位于双桥子立交旁,为拥有服饰百货和生活超市为一体的综合性百货商场。这家开业已有16年的商场在近年来迎来了经营困顿期,除却楼下的生活超市之外,楼上的服饰百货鲜有人问津。整体商业布局的不足,业态结构的老旧让消费者早已对此地失去兴趣,仅靠频繁的打折促销也难以扭转消费者已经改变的行为习惯。
而对于这家店的闭店原因远没有看上去这般简单。据记者走访相关业内人士了解到,除却经营不善,市场大环境影响之外,商场的管理层面上,北京华联双桥店分属于两家公司共同管理,BHG(北京)百货有限公司成都经华北路店分管百货业务,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管超市业务,管理上的内耗加速了华联实体经营的衰退。同时加上租赁成本的不断攀升和周围新兴商圈的压力以及消费者消费重心的转移,闭店应该是止损的最好选择。
同样,已经经营15年,位于盐市口商圈的北京华联也没能例外,在2016年10月底突然开始撤场闭店,人去楼空的景象让人唏嘘。对于突然的撤柜闭店,甚至有知情人士爆料称“商场欠了业主不少钱,是被业主逼走的。”同时还有品牌工作人员印证“拖欠了好几家品牌的货款,现在估计是撑不下去了。”
北京华联双桥店的品牌闭店通知
至此,北京华联仅余机场店一家尚在营业。
闭店潮第三波:被遗忘的仁和春天棕北店
曾几何时,仁和春天百货三足鼎立,市中心有老牌强势的人东店,西有舒适气派的光华店,南有年轻精致的棕北店。它们是成都高端百货卖场的鼻祖,也是它们,开启了成都人高端消费的大门。
然而,昨夜一条棕北店将于本月24日闭店的消息刷屏了成都人的朋友圈,它的关闭不仅是一家卖场的告别,更像是成都人一段关于时尚和生活成长记忆的结束。
在2015年,本土老牌零售业上市公司成商集团斥巨资收购了成都仁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持有的成都仁和春天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春天人东店)100%的股权以及纪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纪高公司)持有的成都青羊区仁和春天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春天光华店)100%的股权。因为仁和春天棕北店实际是隶属于其他独立的法人所有,故在当时棕北店就没有并入被收购之列。但尔后棕北店的实际运营仍旧是托付给成商集团在执行,不到一年时间,棕北店就迎来了闭店转型为家居卖场的命运。
仁和春天棕北店(资料图)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仁和这个高端百货卖场品牌与家居行业第一次发生联系。位于高新区的仁和春天高新店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早在之前就有消息称仁和方面有意将商场经营整体转交给富森美家居,但却遭到了仁和业主的强烈反对,故合作未能成功,商场的开业时间也未能最终确定。
一波又一波的闭店潮风起浪涌,2017年的零售业市场仍面临挑战。一如早先华西记者在采访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时他表示:房东物业管理公司式的百货已经走到尽头。虽然改变已经势在必行,但是购物中心化改造没有得到业主方的有力支持。管理团队频繁更换、经营定位不明晰,都是闭店的原因。跟风一定没有未来,差异化错位经营才是王道。
未来的成都商业市场将如何发展,我们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