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老街的春天在哪里? 引发代表委员普遍关注

   2017-01-18 北京晚报3750

除了王府井大街外,西单商业街和前门大街也是北京两条传统商业街,一度如日中天。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购物中心的兴起,西单商业街和前门大街同样经历着客流量下降、规划老化的阵痛。

如何“突出重围”?传统商街上的商户,也在寻找答案。昨天,他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谈起了商业老街该如何寻找消费的“春天”。

市人大代表、汉光百货董事长王小雨:老商场的升级不能“照猫画虎”

西单商业街南起西绒线胡同,北至灵镜胡同西口,南北长1600米、占地80公顷,早在明代便是北京知名的商业区。如今,汉光百货、西单大悦城、老佛爷百货、君泰百货成为商业街上的主力。

“和鼎盛时相比,西单商业街的客流量确实在下降。”作为汉光百货的董事长,市人大代表王小雨毫不掩饰西单商业街的现实困境:北京的多中心化,让西单商业街失去了吸引客流的绝对地缘优势。从汉光百货自己的统计数据看,2008年至2009年周末到汉光百货来购物的人流量6万人次。而现在,即便是做大型促销活动,人流量最大时也就在4.5万人次到4.8万人次。

“曾经有一度,我们觉得自己挺好的,不需要改造,网络购物兴起后,大家猛然发现,的确有很多东西不到位,再不与时俱进就晚了。所以,趁着经济低谷的2014年,我们对商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王小雨介绍,改造后的每个洗手间都有热水、尿布台,设有专门的母婴室,每两个楼层即设有轻餐项目,增加休息区、充电口、储物柜,避免总和人碰撞的“摩肩接踵”之感。

“升级改造之后客流在回升。去年,商业街上的几家商场,经营业绩相比2015年都是增长的。”王小雨认为,老百货商场要想重新崛起,不能简单“照猫画虎”。要在产品丰富的前提下,研究增加客人的停留时间。王小雨呼吁,西单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包括停车、商圈内道路规划、夜景照明、网络建设、设施设备,以及胡同的改造,这些绝非商家独立能做好的,需要政府多花一些力气。

市人大代表、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老商街还得强调“京味文化”

北京奥运会前被改造成步行街的“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全长845米。2008年改造重新开街后,前门大街就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转型,在许多北京人的眼中,如今的前门大街有点儿“新不新、旧不旧、洋不洋”,来逛街的人群多是外地的观光客。现在的前门大街,新引入的时尚品牌不断地开店、闭店,倒是老字号企业反而愿意长久地驻扎在那里。

“我从小在前门长大,当时的前门大街,有丽丽餐厅、老正兴,有鲜鱼口里面的老北京美食,有大栅栏的商业文化,有老北京的传统剧场。”市人大代表、老舍茶馆的董事长尹智君回忆到。1977年,从茶摊开始,老舍茶馆就坐落在前门大街上,一直至今。

在尹智君看来,传统商业老街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既和经济转型、消费方式变化有关,也和商家定位和经营有关。“24年前我刚到老舍茶馆时,来的客人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当时我就想,如果客群一直是这样的,将来会不会萎缩?”从那时开始,老舍茶馆就不断调整推广方式和体验内容。去年一年,茶馆就推出了60场、几万人的体验,客群平均年龄下降到30岁左右,“最小的消费者6岁。”

尹智君发现,到前门大街来的客人中,更多人是来了解北京的茶文化、饮食文化、戏剧艺术文化,是来体验和感受历史。因此,历史和当今生活方式的链接,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1979年卖2分钱一碗的大茶碗,至今仍原貌保存。”

她告诉记者,传统商业街要有根基和灵魂,几百年的历史文化便是它的灵魂。“前门商业街更像一种传统文化的聚集地、发散中心,它的体验功能是互联网完成不了的。所以,我们得去挖掘历史,让人们能静下来去沟通、体验、享受历史。”

政府应该做什么?尹智君提出,政府应该替老字号企业购买未来。“这么多年,政府对老字号一直有支持,每年给非遗传承人补助资金,这些都只是挖掘、保护,让它能够留住,并没有发展得好。”她建议,可以选择一部分老字号企业,帮助规划战略,凝练出新的市场定位,“让老字号长腿、长翅膀自己运行。”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政府回应

西城区:正研究西单商业街的提升改造

西单商业街未来如何发展?代表们提出的升级期待能否实现?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表示,西城区已经提出了西单商业街的国际化、时代化、信息化的问题,正在研究整体的提升改造问题。

“整个街区的规划,既要符合加强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要求,也要实现老城区古都风貌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王少峰说起,商业街区要有取有舍,不追求建筑面积越大越好,或者是商品越多越好,而是把西单商业街打造成体验、展示和交流的街区,凝聚消费者的认可度。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将是升级改造的重要方面,更多通过网上消费的行为,让这里的商气不断增加,人流物流还能减少,“商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代表建议 差异化打造三条商业街

市人大代表、北京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丹威

吴裕泰在王府井商业街和前门商业街都有店铺,但王府井店的销售额是前门店的两倍。前门商业街本来是想打造老字号,后来也有一些高端品牌。而且,前门商业街属于东城区,大栅栏商业街属于西城区,搞活动的时候不能统一。现在这样,就会造成鱼龙混杂。高收入者认为不高端,低收入者人认为太贵去不起。

王府井、前门和西单三条商业街的定位应该重新梳理,体现出差异化。可以把王府井商业街定位为“高端”,把前门商业街定位为“老字号”,把西单商业街定位为“年轻时尚”。定位确定以后,商铺就不能各自为战,商业街的管委会统一管理。如果不符合定位,即使你这个店给再高的租金,也不能让你进来。

以后游客来北京想逛老字号,就去前门;想逛时尚的,就去西单;想买高端品牌的,不用出国,直奔王府井。 本报记者 李嘉瑞 J240

专家解读

商业中心如何复兴?

如何让代表北京城历史与现代风貌的商业街区“活”起来?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为北京支招儿说,中心商业街区一定要加强文化氛围,让它成为这个城市的“客厅与门脸”,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所。

吴唯佳告诉记者,不止王府井一家,其他一些城市也有中心商业街区遇到困难。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交通拥堵阻碍了许多中产阶层来中心商业街区的购物信心,“国外不少城市也经历了这个阶段,比如纽约、伦敦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汽车大规模普及,都遇到过这些问题,经过30多年努力,已经处在恢复阶段,它们叫做‘中心复兴’。”

吴唯佳认为,首先,要加强商业街区的文化氛围,成为体验商业中心文化的地方,包括对室外空间的文化氛围塑造,加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建设等。其次,商业街区的购物环境要改善,增加人性化措施。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带儿童去大型购物中心,里面有周到的儿童游乐设施、专门的安全保护,商业街很难看到。最后,要解决交通拥堵,大力完善公共交通。吴唯佳说,国外很多城市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来商业街区,商家还会给这部分消费者交通补贴或者奖励。

编后

王府井、西单、前门,对于北京人不仅意味着商业、购物,更是城市的情怀甚至人文精神所系。历史不能只活在人们的记忆和文物中,它更活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时间点。三条老商业街的“中心复兴”,一定是伴随着首都功能的螺旋式上升而到来的,因此,这场关于王府井如何亮下去,前门、西单如何火下去的讨论,不应局限于两会期间,我们希望在这组报道之后,有更多人关注这个问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7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