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商业综合体扎堆开业 航母式商场将改变消费习惯

   2017-02-07 海南日报6500

春节期间,海口商业出现热气腾腾的场面:走在大街上,不少市民感受到商家之间的“商战”在逐渐升温。与往年不同,几个月前,诸如新城吾悦广场、海航日月广场等众多商业综合体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让海口市民有了更多的购物选择,有了更全新的消费体验。

如果说解放路商圈、海秀商圈、国贸商圈是海口传统商圈的话,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将改变商圈布局和消费方式——多个著名品牌入驻、一站式购物消费、集餐饮、购物、健身、娱乐于一体。在商业综合体消费一趟,基本满足所有消费需求,已成为越来越多海口人消费的新方式。

在经济学家眼里,这种集中式消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让消费者消费越来越方便,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们的出现,将为海口的商业格局带来一场变革。

新城吾悦广场集合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丰富业态。海南日报记者王凯摄

动辄数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数家大型商业综合体扎堆开业

一站式消费刷新逛街方式

直到今天,家住海口火车东站附近康馨家园的海口市民冯程,对2016年10月18日那天新城吾悦广场的开业仍记忆犹新。

“开业当天,商场人山人海,迎宾大道、椰海大道交通堵成一片,商场三楼每家饭店门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冯程描述。

作为高消费群体的一员,冯程曾一度抱怨海口现有商场规模太小,希望海口能够多出现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这个新开业的商场里,冯程发现不必开车前往国贸等传统商业圈,在家门口消费需求基本就可以满足。开业当天,他就在商场办理了健身会员卡等一系列消费卡。

他甚至想象,这个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可以带动周边房地产繁华,至今没有多少人气的海口南部片区,成为未来繁华的商业中心。

然而让冯程没想到的是,新城吾悦广场仅仅是2016年末“开业潮”中的第一个波。接下来,这类“航母式”商业体在海口的集中开业,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2016年11月11日,正是网络购物的“双十一”购物节,海航海口日月广场在海口大英山CBD片区开业,这个“巨无霸”商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打造了“一个中央广场、两个商业文化区”为框架的大型商业文化综合体。

在海航日月广场的前期宣传中,赚足了海口人对国外中高端品牌需求的眼球:日月广场引入了多个国内外人气品牌,其中不少是首次登陆海南岛。

2016年12月23日,位于海口市西南角白水塘路的海口万达广场(相关干货)开业,这是万达在海南开设的第一座万达广场,也是全球第179座万达广场。据其宣传,该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购物中心达15万平方米,已进驻的212个品牌中,有34个品牌系首次进入海南。

就在海口万达广场开业的第二天,位于海口市政府附近的海口远大购物中心开业,这个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主要经营时尚百货、主题餐饮和美食,其中还有儿童乐园、影城等娱乐项目。

在走访了这些商业综合体后记者发现,无一例外,这些大型商业综合体集中了餐饮、购物、娱乐体验休闲等各个业态。消费者不用东奔西走,就可以在商业综合体的区域内实现吃饭、看电影、带孩子玩游乐场、购买商品等消费需求。而且这些综合体内的停车场均设有大量车位,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方便。

海口万达广场。众多商业综合体的出现,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购物选择。海南日报记者陈元才摄

海口按规划打造新商业中心

填补新建城区商业空白

这些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能否与海口的消费人群相匹配?

海口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业,填补了此类业态的空白,提升了海口的商业格局。海口市商业部门对于打造商业中心,曾进行详细、完整、科学的规划。

该负责人举例,尽管此前海口有不少商场,但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的国贸等老城区商圈。海口规划打造西海岸、大英山、白水塘等新型商业中心。而这些商业综合体,也正是分布在这些商业中心范围内。例如,海航日月广场的出现,弥补了国兴大道大英山片区商业较弱的局面;海口远大购物中心的开业,填补了西海岸海口市政府附近片区没有大型购物广场的空白;新城吾悦广场的开业,让此前没有大型商场的城南椰海大道片区拥有了一个商业中心。

海口远大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远大落户海口前,周边没有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及超市,周边居民一直在购物和娱乐休闲上匮乏,甚至点不到外卖。此外,海南目前已成为东北人过冬栖息目标地,形成大规模“候鸟族”,远大源起东北哈尔滨,现将分店设在海口,既能够与城市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衔接,也能为在海口的东北人提供如同“娘家”的购物中心。

百度地图提供的人群拥挤热力图也为一些商场的人气指数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该热力图将某一区域的实时人流拥挤程度分别用不同颜色的色块显示。通过对比2月4日、5日周末两日的实时热力图发现,当天18点,记者发现,人群较为集中的是国贸商圈、海秀商圈、解放路商圈,而在新城吾悦广场、海航日月广场地图上同样出现了表示人数较为聚集的紫色和黄色,特别是位于西海岸的海口远大购物中心,是附近唯一一片拥有热力色块显示的区域。

大型商业综合体将挖掘市民消费潜力

航母式商场将改变消费习惯

根据最新数据,2016年,海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9亿元,增长9.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09元,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并提出了2017年海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

“2016年下半年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集中开业,确实有些出人意料,给人一种跨越式发展的感觉。”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丽娅表示,从统计数据上看,2016年,海口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着近十位数的增长。但一座城市的消费总量不是无限放大的,这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大小。

王丽娅表示,不可否认,海口商业的发展有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陆地交通与内地隔绝,商业无法向岛外辐射。但目前海口的消费能力还是被低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业,势必会带动海口周边市县的消费人群进入,也会挖掘消费潜力,刺激市民消费。

“它们的出现给海口商业布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王丽娅表示,随着新型消费业的兴起,单纯依靠售卖商品赚取利润的商场越来越少,这些新开业的商业综合体包括了大量电影院、餐饮业、健身,各种体验馆等体验式消费,已经不能再将其称为单纯购物的“商场”了。

因此,在王丽娅看来,从全国的商业发展趋势来看,海口商业模式和理念还是走在了国内许多发达地区的后面。在国内很多大中城市,这种大型商业综合体已经遍地开花。大型商业综合体入驻海口,是海口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会挤占一部分传统商业的市场份额。未来,一些落后的商业模式因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将被淘汰。

新型商业体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融入“网购时代”

线上线下结合缓解电商冲击

“商场业态瞬息万变,商业模式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商业体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海南省行政学院原院长、经济学教授廖逊表示,21世纪刚刚过去16年,传统的商业零售模式总体上出现了两个大变革:一次是大型超市的出现,一次是网购的出现。“还记得上世纪初,海口开始出现大型超市,曾经一个大型超市的出现,曾导致一条街零售店举步维艰。”

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第二次革命性的购物变革——网购出现,再次颠覆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一度让实体商业经济呼唤“狼来了”。

“谁能想到未来商业模式还会有怎样的新发展?”廖逊说,也许现在一些人看大型商业综合体对于海口来说有些超前,但它总体上是向着越来越方便消费的趋势发展,这是顺应时代的变化。

王丽娅提醒,新型商业体依旧要考虑未来发展中面临的许多挑战,比如最大的挑战便是电商冲击。如今,网络购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不少品牌商家将实体店铺作为线下门面,达到线下体验,线上收益的效果。

“做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是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方向,同时,避免过于集中,避免差异化发展,做好自己的商业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采访中,两位专家都一致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海口商业

历经多次转型升级

1988年

海南建省后海口的百货商业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1988年至1994年间

免税商场、友谊商场、施达商场出现,让消费者耳目一新,取代了原先百货大楼一统天下的模式,这三家商场一度被海口的消费者称为“老三家”。

1994年年末至1995年年初

第一百货、乐普生、生生百货开业,压过了“老三家”风头,被市民称为“新三家”。

2000年后

海口“购物商场”式的商业形态开始兴起,主要以海秀东路及龙华路周边商场为主要代表,包括明珠广场、DC城、万国大都会、东方广场、友谊广场等。

特别是明珠广场开业,以明珠广场为纽带的海秀商圈开始兴起,开始逐步挑战解放西商圈的地位,直到如今,得益于城区的交通便利,这里依旧是目前海口人气较旺的商圈之一。

2007年前后

随着上邦百汇城、京华城等相继开业,曾经风头不如海秀商圈的国贸商圈开始聚集人气,出现类似现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集中消费模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5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