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年底开始,有多方向亿欧爆料称爱鲜蜂被中商惠民收购。亿欧曾多方求证:爱鲜蜂创始人张赢告知绝不存在收购一事,双方为战略合作;中商惠民创始人张一春则表示为战略控股,但很多细节还未确定,不日会有官方公告,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双方部分投资方也对此事讳莫如深。
暂且不论收购事宜真假,双方的合作从企业公开信息中可知端倪,中商惠民子公司北京惠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1月20日更名为北京惠民鲜蜂科技有限公司,股东是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上海领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而上海领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正是爱鲜蜂创始人张赢,总经理为联合创始人张小铭。
爱鲜蜂于2014年5月上线,定位是“30分钟掌上便利店”,即依托社区小店,为周边消费者提供生鲜百货配送服务。成立之初的爱鲜蜂是社区O2O领域的明星企业,一年多的时间内获得四轮融资,总金额超1.1亿美元。据爱鲜蜂告知,其员工总数最多时达1800人,拥有1万多家合作便利店,业务覆盖14个城市,月流水超1亿元,日客单量超10万单。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打了众多砸钱换市场的社区O2O企业一个措手不及,同时爱鲜蜂分散的城市布局导致供应链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时张赢必须止血。
张赢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说道:“我们曾经被投资方评价为又快又糙,2015年10月之后我们发现,快增长高GMV已经没有吸引力,只有具备盈利能力才有发展,因此我们停掉了补贴,淘汰了一些相对来说价值不大的便利店,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供应链和物流效率,提高便利店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意识。”随之而来的便是订单量缩水,1100人的团队精简至700余人,外界一片唱衰,几度被“死亡”。直至2016年11月,美团点评战略投资爱鲜蜂,双方表示将在O2O社区即时配送服务领域展开合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爱鲜蜂被美团点评接盘。
中商惠民成立于2013年5月,自建仓储物流,意在整合供应链资源把全国的社区超市和便利店改造升级成为社区综合服务的平台和入口,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目前,中商惠民已经开设了包括北京、天津、广东等22个省市子公司,全国超市规模突破45万家,拥有近50个配送中心。发展三年多,中商惠民获得B轮13亿元融资后,已经是估值超20亿美元的独角兽。尽管模式很重,但张一春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表示,便利店渠道的扁平化是趋势,而供应链建设虽然很难,但“难”恰恰是壁垒。
仔细分析以往亿欧对张赢和张一春的采访内容可以看出,爱鲜蜂和中商惠民在理念和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和互补:
1、快消品B2B行业竞争激烈,店商互联、掌合天下等企业也来势汹汹,爱鲜蜂和中商惠民的合作便利店形成的并集将更有利于双方扩大市场份额;
2、模式上,爱鲜蜂重在供应链和自建仓储和仓店之间物流,轻在没有自建最后一公里,由便利店配送至C端;而中商惠民的模式与爱鲜蜂类似,但是由于其针对的是B端客户,缺少的对C端的最后一公里。双方合作后可以更大地在供应链以及仓配方面产生互补和协同作用;
3、爱鲜蜂的盈利点在于向便利店供货的毛利差以及便利店入驻平台获得订单的佣金,与中商惠民合作之后双方在供应链端将更具规模,从而带来的议价权提升将有利于提高利润点;
4、爱鲜蜂的合作店更聚焦,客群定位是年轻白领,而中商惠民来说,获得年轻主流消费人群的思想、语言以及文化信息将更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从而去改善对便利店的改造方案。双方将在用户画像及大数据研究有更多交流;
5、美团点评入股爱鲜蜂之后,凭借美团点评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影响力以及美团背后的线下零售巨头华润集团,中商惠民和爱鲜蜂拥有了原本没有的互联网和产业“巨头”支持,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6、张一春坦言每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弯路,但是希望中商惠民可以少走一些别人走过的错误的道路,曾经也前期过快扩张导致团队管理能力跟不上来出现问题,要达到良好的平衡就要集各家之所长。而爱鲜蜂在发展过程中是“又快又糙”,双方沟通紧密可以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无论是爱鲜蜂还是中商惠民都已意识到供应链的规模化和精细化才是发展扩张之关键。因此无论是收购与否,双方的合作已是定局。爱鲜蜂的短期目标是2017年实现盈利,中商惠民则表示要在三年内A股上市,看似圆满的合作也有可能因为诸多因素事与愿违,结果如何只有待时间验证。对于爱鲜蜂和中商惠民合作的最新进展,亿欧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