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药房:“搅局者”还是“主力军”?

   2004-02-25 4290
对于刘俊杰来说,现在可以这样说话了:“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现在我们要开始跑起来了。”

  刘俊杰是平价药房的典型代表之一——上海开心人大药房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自去年5月31日挺进上海之后,2004年2月15日,上海开心人在郊区南汇县开出了它在上海的第二家平价药房,药店总面积3200平方米,共经营6000多种药品,降价幅度为45%。“今年我们还将在浦东和上海西部至少开出5家开心人连锁店。全国连锁也在谋划当中”,刘俊杰向本报记者表示说。

  而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其他的平价药房也大同小异地采用了这种“先圈地后耕种”的扩张模式,即:先快速地把扩张的触角延伸到那些重要的城市中去,造成强烈的社会效应和舆论影响,扎根下来,然后在这个城市里快速扩张,走上市内连锁以及全国连锁。

  2001年10月27日,全国第一家大型平价药房———老百姓大药房在长沙鸣锣开张。到现在,平价效应已经逐渐降温,市场开始平静下来,平价药房“搅局者”的身份开始逐渐淡化,而作为一个城市中药市主力军的趋势逐渐明朗,作为一种新的医药零售业态也渐成气候。

  与此同时,平价药房的弱势和隐忧也暴露无遗,一些平价药房甚至在经过开业初期的短暂狂欢之后迅速关门倒闭。当平价药房与传统药房、平价药房与平价药房之间的竞争进入更实质性的“打硬仗”的阶段之时,对平价药房的真正考验来临了。

  考问一价格战还能打多久?

  众所周知,平均药房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平价”。但是,平价药房甫一诞生,它的“平价”就遭到了许多批评和不屑。“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只按照自己做事的规律来做,从来没有哪一种是靠打价格战取得胜利的。”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胡秋信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坚定地说。

  “平价药房为什么能够打价格战,是因为医药这个行业还有很多利润可以被挤掉。但是,平价药房不可能永远都在打价格战,所有的行业都不可能一味地打价格战,因为企业肯定要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不可能赔本赚吆喝。”原湘财证券研究部医药行业研究员黄达蔷向记者分析说。

  几年来,平价药房的降价从20%、30%、45%到50%,在一些地方甚至达到75%。同时,平价药房在尽情施展自己的降价优势之时,也带来了两个后果:首先,传统的国有医药连锁和多数的单体药房被迫相继降价,甚至一些城市的医院药品也大幅度降价,一些城市的药品价格整体下滑,比如,南昌市的药品零售价格在2002年年末就整体下滑30%左右;杭州市的省、市、区三级医院在2003年下半年药品相继降价近20%。

  其次,在一片平价的呼声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表现出“壮士断腕”的义举,到2003年底已累计降低药品价格近3000种。据湖南、陕西、山东的资料显示,此举降价大潮对全国药品平均零售价格下拉了近16%的利润。上海最为典型,2003年7月20日,上海市物价局对在本市销售的90个规格品种的常用药品采取集中降价措施,降价平均幅度达30%,是该市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次集中降价行动;另外,在2003年一年中,上海已有10批药品调低了最高零售价,降价药数量是前一年总数的2.47倍,为历年之最。

  因此,平价药房大量降价的直接结果便成为:药品价格的整体下降使得平价药房的“平价”竞争优势正在慢慢减弱甚至消失;而降价使得药品价格中的“水分”被挤出不少,平价药房又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价下去。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此前曾分析指出,最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商业的利润率每况愈下,销售数量是增长的,但销售利润却一再下降,因此,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如何保证药品质量和供应?企业利润不足,研发缺少资金支持,要求民族产业与国外巨头们同台竞技将成为奢谈。

  杭州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刘湘岳则向记者表示说:“平价药房降价的前提,是因为国内整个药市药价虚高,价格和价值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降价就成为非常好的一种手段,是非常奏效的、必然采用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会诞生一些品牌,奠定一些平价药房的地位。但是随着今后药价整体下降、价格和价值趋向于合理,降价就不再是一个根本性的手段,平价药房要获得市场就必须要有一个综合性的提升,包括规模、品牌、管理、服务、成本控制等等方面。”

  考问二资本瓶颈能否突破?

  经过二三年的发展,平价药房的声势已经造得很大,它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也开始逐渐成长为一股新的势力。

  刘俊杰向记者介绍说,上海开心人去年5月份以来的营业额在7000万~8000万元之间,每天的营业额维持在20万元左右,今年年底再建成5个以上的连锁店之后,总的营业额可望为4亿~5亿元之间。而且,在资金投入方面,其第一家店投资4000万元,第二家店投资800多万元,这比较于刚刚组建的上海医药绿色联盟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来说,也可谓不小。

  另据了解,南昌开心人大药房自从2002年8月31日开业之后,目前已在江西各地开建了23家连锁分店。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到2003年底,已在全国10个省市开设了25家分店,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25亿元,其董事长谢子龙此前曾向外界表示,“老百姓”2004年的目标是“新开41家大型药店,最低销售目标20亿元”。

  “但即使这样,相对于上海市总共150亿元的医药零售市场中来说,我们还是非常小的,对市场格局还不会形成太大影响,”刘俊杰直言不讳地向记者表示说。刘湘岳则表示,“平价药房才发展两三年,你要问它规模有多大、是否能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现在还很难说。”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平价药房的营业状况并不像它们宣传的那么风光。除了像开心人和老百姓这样有实力的,大多数都面临着很大的艰难。要想让它把规模迅速作大并不容易。”此前,曾有批评意见指出,平价药房只不过是“小打小闹”,摇旗呐喊很利害,过不了多久就会偃旗息鼓的。

  黄达蔷向记者分析说,平价药房要想在市场占领相当的份额,肯定需要把规模做大,“走全国连锁才真正有优势”;而要把规模做大,就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其实,业外资本早已大举进入平价药房。比如,上海开心人大药房是由上海迪福置业有限公司(房地产行业)与江西开心人大药房合资成立的,双方控股比例为60%与40%,2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就是迪福置业公司的资产,公司董事长刘俊杰也是迪福置业的老总。另外,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的原控股方为金刚石加工商,西安老百姓大药房的投资方为水产企业。

  但是,有分析认为,这些资本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这些资本都算不上是“资本大鳄”;二、同一个品牌的平价药房在进入各个城市的时候,控股方大都改换成了他人,比如,上海开心人和南昌开心人的控股方就不是同一家公司,而各地老百姓大药房的控股方也大都不一样。因此,这些同一名称的平价药房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实体,它们之间的资本关系比较复杂,有时候并未能形成合力,共同拓展全国连锁从而形成大的规模也就存在相当的难度。

  “我们现在也正在寻求更多的投资,”刘俊杰说。而业内专家认为,业外资本的强势介入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传统药品零售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预计在2004年,在国内资本或国外资本的催生下,零售行业的多极化竞争格局将主要表现为资本化和专业化的竞争态势,优势企业的资本扩充和劣势企业的并购整合将成为今年行业内最醒目的亮点。而在这一“资本运动”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助推平价药房的规模扩张,还难有定论。

  考问三药品质量如何保证?

  “天天低价、药品质量保证、商业超市的全新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刘俊杰向记者表示说。

  但是,对于平价药房中药品质量的质疑之声,一直以来此起彼伏。质疑者认为:降价幅度较大的大多是外地小药厂生产的药,像罗氏、施贵宝等大药厂生产的药其实降价不多;同一种名称、同一个规格的药品,平价药房出售的大多也是小药厂生产的药;出售未经过GMP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只是一些常用药实行平价;出售一些只能在医院销售的“试字号”药物,如此等等。

  对此,刘俊杰解释说:“在刚开业的时候,因为许多供货商断货封锁,所以确实从外地大量进货。但是现在,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和上海本地生产的药品占了大部分。而且,国家对药品质量有严格管理,同一种药品,不管是大药厂生产的还是小药厂生产的,只有同一个标准,符合这个标准就是合格的药品,不符合的就不合格,就不能卖。另外,从今年开始,所有的医药生产企业都要通过GMP认证(注: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就不会存在药品不合格的问题了。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值得讨论了。”

  黄达蔷分析说:“这个问题不可能去作彻底的调查了解,因为药品的种类太多了。目前各有各的说法。我听说有一些药品是有这方面的问题,但也不一定全部都是这样。”

  而另一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一般人比较难以辨别药品的质量好坏,但随着人们对药品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对平价药房新奇感的逐渐消失,如何继续去吸引消费者、并获取它们的信任将是平价药房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文照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2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