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门店数量超过700 家、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还有约 75 亿美元债务在身的梅西百货公司,要花多少钱?
在最早提出收购梅西百货的要约时,加拿大百货连锁品牌 Hudson's Bay 没把他们的报价公之于众,但他们好像是认真的——即使没钱(Hudson’s Bay 的地产业务的估值高达 140 亿美元,但零售部分市值仅为约 17 亿美元),从外面找钱也要促成这笔交易。
上周末,Hudson’s Bay 的执行总裁 Richard Baker、以及公司国际业务部门负责人 Don Watros,被人目击到出现在香港。后者被认为是 Hudson’s Bay 投资业务的主导者,先前从麦德龙手上买下 Galeria Kaufhof、以及 2013 年收购 Saks Fifth Avenue ,都是由他一手促成的。
WWD 在援引匿名人士的说法时,相当肯定地表示“他们是来这里的零售行业市场上寻找帮手的。”但究竟是谁愿意出钱相助,现在还不好说。
香港的有钱人很多,而且不少人的钱都来自于零售、房地产这些与梅西百货业务紧密相关的领域。包括崇光百货的负责人刘銮鸿、周大福集团主席郑家纯都是走这个路线的。
WWD 同时还列举了一批看好这类品牌的公司和基金,其中包括前两天说要跟马化腾一起买四季酒店的基汇资本、与梅西有供应链合作的利丰集团、内地的复星集团、以及开发商绿地集团。
此前,美国投资研究机构 Cowen&Co 还表示,亚马逊也是收购梅西百货的另外一个潜在买家,因为两者合并后,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会更强。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看,Hudson's Bay 显然也可以考虑找阿里巴巴——梅西不仅在天猫上开出了海外品牌旗舰店,其在美国的门店,目前也都支持支付宝付款。
找到合作伙伴一起收购只是第一步。大量的品牌、渠道和销售资源,以及背后的供应链体系,也许能因为这次整合而变得更有效率。但濒临破碎的商业格局与落后的经营模式,百货业的这些根本性问题是更难解决的。
但从 Richard Baker 先前善于在零售行业里寻找被低估的物业资源的思路来看,梅西百货,甚至整个传统百货业能不能复苏,可能都不是主要问题了。
最坏的情况可能是:这家百年老店的品牌最终被做倒了,而投资者们依然可以把清空的楼留着、把土地拿到交易市场上炒热,再赚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