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北京8家门店仅剩亚运村1家 百货业利润下滑明显

   2017-05-17 新京报 罗亦丹新京报 罗亦丹10250

  5月15日,已运营13年的华堂商场丰台北路店正式关店,这也是华堂商场在北京关闭的第7家分店,至此,这家老牌商场在北京的店铺仅剩亚运村店一家“独苗”。

  日本最大、世界第五大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市场已整整20年,1997年伊藤洋华堂首次在成都开设伊藤洋华堂门店,1998年首次在北京开设华堂商场。

  如今,华堂商场的逐步退出北京令人唏嘘,但这也反映了传统百货行业模式过时,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现状。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不少老顾客反映华堂商场丰台北路店商品价格偏贵、且商品种类也不特别齐全。

  对于华堂北京地区经营不善的原因,新京报记者5月15日多次拨打北京华堂企划广报部部长程宁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丰台华堂的最后一天

  今夏,丰台北路再无华堂。

  5月12日19:00,华堂商场丰台北路店四层,原本布满商品的专柜橱窗空空荡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封装好准备快递的纸箱。

  关店前夕,华堂商场各楼层的产品都在打折出售。“平时客流量没有这么多,都是冲着打折来的,这是近期人最多的一天了。”华堂商场四层一位入驻商户告诉新京报记者。

  华堂丰台店营业面积10949平方米,共有四层。一层为食品超市,二层包括女鞋、化妆品等业态;三层主要经营男女装、皮具,四层则以家庭百货为主。关店之际,大多数商户选择了按时撤离。“货物该调拨的已经都调拨走了,我们守到晚上九点。”5月12日,商场三层一位商户告诉记者。在他旁边,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店的商品已悉数下架,一名物流公司员工正在和他商量快递事宜。

  “在这干了七八年,有感情了,肯定不舍得走,但老板要关店也没办法。”一名华堂商场售货员表示。

  与依依不舍的员工相比,不少顾客对华堂丰台店的关闭显得很从容。“相比旁边的亿客隆超市和顺天府超市,这家店的东西并不便宜,特别是日本百货和一些生鲜很贵,不过这几天打折力度很大,所以来看看。”

  5月15日,已运营13年的华堂商场丰台北路店正式关店。

  北京8家门店仅剩1家

  华堂商场由中日合资企业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7日,注册资本6500万美元,控股股东是拥有7-Eleven和伊藤洋华堂品牌的日本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

  1998年4月,华堂商场在十里堡开出了北京第一家百货门店,此后在北京市场稳步拓展,陆续开出8家门店。

  但好景不长,从2014年开始,华堂商场接连在京关闭门店,先后关闭了五棵松店、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和右安门店。其中,仅2016年4月至12月,华堂商场在9个月内就连续关闭了右安门店、大兴店、十里堡店和三里屯食品店4家门店。加上丰台北路店,目前华堂商场在北京的门店仅剩亚运村店一家“独苗”。

  “华堂商场控股股东伊藤洋华堂是日本老牌百货公司,它的运营模式为GMS模式,即百货加超市模式,但该模式既没有百货的丰富性也没有购物中心吸引人的地方,具备特色的日本商品在华堂商场中的占比也并不大,所以华堂商场进入北京后很快就被数量众多的百货公司和超市‘淹没’。”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告诉新京报记者。

  专门从事行业研究、投资咨询和市场调研的北京尚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曹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相比其他门店,亚运村店位于北四环,周边大型购物中心较少,可以形成区域影响力。“亚运村店的面积是丰台店的一倍,且拥有餐饮、休息区等配套服务,这是丰台店所没有的,这也或许是它成为了北京华堂商场‘幸存者’的原因。”

  不过,今井诚今年曾公开表示,亚运村店同样没有实现盈利,但在社会责任与长期亏损关店的权衡当中,公司决定保留。

  成都华堂与北京华堂现“冰火两重天”

  与北京华堂商场相继关门截然不同的,成都伊藤洋华堂门店越来越展现商业活力。

  单是从官方网站上看,成都华堂也显得更加有活力,网站首页上有网络超市入口,还有周大福、六福珠宝、E.LAND、ONLY等大型品牌商的网购入口,而北京华堂的官网则显得相对比较单调。

  今井诚认为,华堂商场亏损的原因在于北京门店定位混乱,生鲜食品超市高端,百货楼层却低端,外界看不清楚华堂商场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顾客。

  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华堂丰台北路店后发现,该商场百货楼层相对知名的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和杰克琼斯,但店铺面积均较小,除此之外并无国际性大品牌。

  相比北京门店,伊藤洋华堂在成都设立的门店却非常注重转型升级。例如同样成立时间较早的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就在近几年以1500平米和800平米的占地面积引进了ZARA和无印良品,并加大了餐饮业态比例,吸引了上班族和年轻人,提升了商场的客流量。

  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看来,成都伊藤洋华堂的转型正说明传统的百货商场模式已到了转型的关键期。“传统百货商场同质化严重,已经过时。其与毗邻的多种零售业态,从百货到大卖场、甚至是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都成为了竞争对手。但传统百货商场本身又不包含餐饮、娱乐等,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百货店业态除了转型升级,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业内人士称,作为老式百货商场,华堂丰台店并未引入电影、餐饮店、儿童游乐设施等吸引年轻人的业态,这也是其人气不高的原因之一。

  面对华堂北京地区的窘境,华堂管理层做过包括公司内部经营战略、管理方法、门店商品结构和服务等多方面的调整,并在2014年将时任成都伊藤洋华堂总经理今井诚调至北京“救火”。今井诚到任改革之后,2014年第一季度,华堂北京门店的销售额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03%,有了变好的兆头。但从华堂商场不断关店的现状来看,今井诚的改革总体上并不成功。

  自营模式未降低成本 亏损为关店主因

  对于北京华堂商场关店的原因,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三枝富博2015年4月对外表示,“如果一家门店5年以上一直是赤字状态,我们就会采取‘外科手术’,也就是采取关店的措施。对于不能产出利润和没有得到顾客支持的店铺,我们不得不关,并且今后的政策也是这样,在北京地区我们也不会马上开店”。

  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今井诚曾表示,北京的华堂商场门店自2008年以后就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北京华堂企划广报部部长程宁在去年接受北京时间采访时曾提到,北京华堂一度想要打破传统百货商场“二房东”的形象,突破厂商联营的经营模式,提高自营商品的比例。

  然而,采取自营的模式,非但没能通过减少中间的流程以降低百货商场的经营成本,反而不得不加大人员梯队的建设,增加了人力成本。加之租金等支出居高不下,华堂商场的成本很难控制压缩。

  在王永平看来,与永辉、家乐福超市一年就要开几十家的发展速度相比,华堂商场在北京仅开了8家门店,发展速度已经很慢了,这本身就说明问题。“1998年华堂商场刚刚进入北京开了十里堡店,当时由于不了解房租情况,导致租金偏贵。十里堡店进入的时间早,最先抢占到了市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经营得还不错。但随着这些年超市、购物广场等其他业态的不断开设,华堂商场的先发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 观察

  百货零售业普遍出现利润下滑

  事实上,在传统零售业态式微的大环境下,利润下降已成为百货零售业的普遍情况。华堂并不是孤例。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2016年全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5%,降幅相比上年扩大了0.4个百分点。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面临来客数下降、业绩下滑的困境,实体零售企业在新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正经受着严峻考验。

  与华堂商场同处百货零售业的广百股份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5.26亿元,同比下降1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37.10%。

  广百股份在分析亏损原因时表示,2016年随着电商等渠道分流的影响持续,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成本费用存在刚性上涨压力,传统百货零售业增长乏力,行业景气度仍在低位运行。与华堂商场类似,广百股份也计划持续关闭经营不善的百货门店。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邓华东表示,对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门店,公司采取剥离措施,今年还会继续关闭位于广东河源的一家门店。

  同属于百货零售业,大型生活超市为主的华联综超则交出了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首份亏损年报。2016年财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8亿元,同比下降7.89%,实现净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590.19%。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2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