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实现小幅盈利 王健林“群狼论”被打脸?

   2017-05-19 3590

5月10日,华特·迪士尼公司发布二季度财报,尽管迪士尼总营收未达预期,但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业绩喜人,总营收42.99亿美元,同比上涨9%。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于2016年6月16日开业,距今不足1年时间,就在2017年第二财季实现小幅盈利,还将迎来第1000万个游客。

这不禁让我们回想到2016年5月份,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栏目中,王健林表示:“迪士尼不该来内地,好虎架不住群狼,万达会让迪士尼在中国10-20年都无法盈利。”结果却是王健林被当时的论断打脸,因为迪士尼确实实现了小幅盈利。

在王健林“叫板”迪士尼后,去年10月王健林不但去洛杉矶会见迪士尼集团董事长兼CEO罗伯特·艾格,还前往上海迪士尼参观考察。首富的动作画风突变,令人费解。

万达PK迪士尼,鹿死谁手?

其实,早在2015年7月23日,王健林在中国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定下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旅游到访人次达到2亿,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超越迪士尼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企业。梦想距离现实有多远,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据万达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万达旅游产业收入174.3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7.1%。2016年开业了南昌、合肥两个“万达城”,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去年国庆假期,合肥、南昌“万达城”分别位列中国旅游人次的前两名,7天时间合肥“万达城”旅游人次超过百万,南昌“万达城”旅游人次近90万。万达旅游2016年的表现来看,也着实可圈可点。

万达PK迪士尼,到底谁能称霸?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万达文化旅游城和迪士尼乐园的区别。

首先是打造IP的能力。文化产业巨头建立的乐园是因为有电影积累的超级IP带动,往往有情景效果、包装和感动服务,能够跨越文化障碍。迪士尼的最大优势就是IP的打造能力,迪士尼成立于1929年,迪士尼用了90年的时间达到今天的霸主地位。迪士尼IP的影响力,在业界可圈可点,与之相比,万达在IP打造方面稍逊风骚。

华美顾问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告诉商业见地,万达缺知识产权的内容,但是可以用最先进的技术取胜,例如VR、AR。

在业内人士看来,迪士尼靠近百年积累形成的优势,不会轻易被打败。

其次是建设投资的差异。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此前在公众号撰文称,万达的主题乐园实际是万达城的一个配套,在整个万达城投资中,主题乐园的投资比重不大,以南昌万达城为例,总投资达到400亿元,而主题乐园投资额为70亿元,比重不足20%。对比之下,主题乐园和度假村就是迪士尼的核心,以上海迪士尼乐园来看,总投资达55亿元美金(约合人民币360亿元),以投资体量来看,差距较大。

短期内难分伯仲

旅游项目策划及投资顾问周鸣岐曾调侃道,“中国主题公园和世界水平水平尚差一条长安街!”

第三方面是运作模式不同。丁祖昱还认为,迪士尼是文化产业链模式,主题乐园是其中一个环节,围绕IP,通过线上、线下来运作,这是一套产业链运作模式。万达主题乐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万达文化已单列作为一个重要板块,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是牵扯不清,往往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状况,“厚”在商业板块,关注现金流,“薄”则是在文化板块,而且院线是单独上市的,虽纳入文化板块,但实际是各自为政,院线与主题乐园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动关系,不像迪士尼有很明确的产业链互动关系。

但是赵焕焱认为,把万达上下游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包括客户,核心竞争力在旅游城得到共享,就有超过迪士尼的可能。

其实无论是万达还是迪士尼,盈利都不是易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乐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70%的主题乐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约有1500亿元资金套牢在主题乐园投资之中。就迪士尼乐园来说,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乐园经营状况大多并不理想,除了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堪称成功之外,法国巴黎迪士尼乐园便遭遇“水土不服”而常年亏损。

在业内人士看来,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最后的解决方案无非是在开发超级IP,求新求变,多元经营,围绕高科技和历史体验感上面做文章。一个国外一流主题乐园品牌将和国内本土主题乐园品牌的正面交锋,短期内也难分伯仲,万达能否超越迪士尼,我们拭目以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5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