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之间,特色小镇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浙江嘉兴的南湖基金小镇,南湖区金融办副主任傅强已不再担心小镇的招商情况。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工作开始从原来的密集外出、扫楼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转变成了在基金小镇“坐等”投资者,接待咨询和具体对接工作已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前来考察和学习的人很多,现在的难点是风控。每天在企业变更、新设立和审核方面的工作量越来越重。”傅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他目前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对入驻小镇的基金机构进行“风险管控”。平均来说,每个月大约有100~150家私募基金机构申请入驻小镇,从2016年开始,拒绝率就达到了57%,和以前相比提高了不少。
当前,全国共有17个省市区出台了培育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文件,也开始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引导人才进驻与产业发展
在“特色小镇”的政策风口吹起的5年前,南湖区就已经做出了打造“基金小镇”的决定。
2010年末,成功申报浙江省第一批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单位的南湖区政府决定效仿美国沙丘路的模式,打造中国的首个“基金小镇”。
2014年,南湖基金小镇一期工程正式动工。2015年6月3日,浙江省正式公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嘉兴南湖基金小镇位列其中。
傅强认为,作为最早一批的特色小镇,南湖基金小镇的主要优势除了不少长三角地区的小镇都在打的“区位牌”——距离嘉兴南(高铁)站2公里,高铁至上海虹桥仅需27分钟,同城效应比较突出外,还有一个优势是,从2012年就开始招商的他们给出了稳定的招商政策,这点是被信赖的,“奖励和兑现都已经机制化,也在行政效率上有了提升。”
根据南湖区金融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5月,南湖基金小镇已累计引进私募基金3280家,认缴资金突破5500亿元,实缴出资超1700亿元,成为全省资本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基金规模成倍增长的同时,小镇的税收收入也呈几何级增长,近3年年均增长率超300%,2017年1~5月已实现税收收入6.3亿元。
傅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6年底,(南湖基金小镇)累计的认缴规模是3500亿元,其中2000亿元是2016年度引进的。从认缴规模上来说,2016年一年就超过了此前历年的总和。”
嘉兴市和南湖区政府分别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从办公用房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股权投资企业进行鼓励扶持。
于2012年在南湖“基金小镇”完成注册的信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秘毛奔此前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南湖基金小镇里,工商登记变更和资金募集投向变更等手续在3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另一个选择入驻的原因则是,作为总部在北京的公司,“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250亿元人民币的管理基金规模并不算大,但在南湖区算大的,也因此更受重视。”
当然,和一线城市相比,嘉兴南湖整体的环境对人才而言仍然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傅强说,这也是嘉兴市政府最近和未来要努力攻克的难题。“未来的重点就是集聚金融人才,打造适合人才发展和创业的环境。”除了打造人才俱乐部、努力优化环境外,嘉兴市也在加强和上海的互动,并和上海对接更多的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入驻的基金机构目前多采用一种“折中”做法:只把研发等后端机构放在嘉兴,而把形象展示等窗口放在上海或北京等一线城市。
至于目前有些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化”问题,傅强表示,至今南湖基金小镇内的办公楼都还没有开始出售,当然未来是可以售租的;另外,负责建设南湖基金小镇的公司至今都尚未赢利,并且还在持续“贴钱”,这完全“不像是房地产项目”,在合规性上花费大量精力的企业显然是奔着更长期的目标去的。
负责建设南湖基金小镇的公司——嘉兴南湖区金融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30%由当地政府出资,70%来自民间资本。“原来有些投资者也认为这是房地产项目,但政府也在教育他们,所以他们也慢慢把预期降低了,长期目标是做更稳定的产业投入。”
百强镇做足“智造”文章
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首批创建名单上,诸暨的袜艺小镇是另外一个。
和南湖基金小镇所不同的是,当地的大唐镇原本就有“袜业之都”的称誉,已经实现了较好的产业集群。自1988年开始建镇的大唐目前跻身“全国百强镇”之列,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全球每3双袜子就有一双产自大唐,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65%。
当然,特色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镇”。被列入首批名单的诸暨袜艺小镇位于但是并不等同于大唐镇,前者的规划面积为2.9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5亿元,分3年建设。
诸暨市大唐镇党委委员杨狄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当地的产业基础,袜艺小镇的主要使命和其他特色小镇不同,不在于招商引资,而是为了促进当地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根据袜艺小镇的规划,该镇将重点建设“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力争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全球顶尖的袜业文化中心、全球唯一的袜业主题景观空间和袜业旅游目的地。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袜艺小镇已累计完成投资42.68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33亿元;入驻各类企业61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6亿元,限上(年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9亿元。
杨狄说,袜艺小镇目前没有任何房地产项目。自被列入特色小镇的近两年以来,小镇在设计、研发和销售方面的投入比以前增多了,并对大唐当地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动力。
“以前单纯做研发设计的企业数量是零,更多是大型企业自己拥有研发团队,建设特色小镇后,当地出现了专门的设计工作室以及从事袜机研发的公司。”杨狄表示。
对小镇的技术创新,杨狄如数家珍:由海润精工、叶晓机械、嘉志利科技等企业分别研发应用的“织翻缝检”智能一体袜机,一个工人可同时管理30台以上设备,性能超过进口设备;由倍智科技、沈唐机器人、锦和缝制等企业分别研发应用的全自动袜子包装机,可减少劳动用工70%以上;由情缘针纺研制的3D彩印机,具有3D立体打印、个性化定制等功能,产品利润比普通棉袜高出20%以上。
杨狄认为,随着国产智能装备的应用和普及,很可能会衍生出新的产业链——2017年当地的智能装备预计可实现市场销售8000台套,新增产值10亿元。
大唐镇政府的资料显示,2016年,在袜子产量减少8亿双(2014年85亿双,2016年77亿双)的背景下,全镇实现财政收入8.7亿元,增长9.6%;区域生产总值82.51亿元,增长6.9%;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2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
热潮下需冷静
在全国掀起的这股特色小镇热潮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特色不突出、地产化、急于求成、“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等问题仍需谨慎对待。
就在6月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率队考察了包括长沟镇北京基金小镇在内的北京房山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从去年年底至今,胡祖才密集调研了一批特色小镇,行程纵贯南北。
今年4月,胡祖才率队赴浙江省调研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调研期间,胡祖才在出席2017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时表示,要树立全局战略视野,聚焦研究特色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发展,研究提出破解中小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要强化支撑,组织开展城市评估质量体系研究;要搭建平台,推动中外城镇化双向交流合作,把国际先进理念和实践案例中国化,并向国外推广中国特色实践和模式;要创新模式,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智库运行机制,构建开放式平台,集聚人才;要研以致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结合,提高成果转化的能力,不断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用得上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今年2月,胡祖才调研了江西长沙、九江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关情况;去年12月,胡祖才率队赴海南省调研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内容包括海口市演丰镇特色小镇发展和市民农庄建设,红毛镇什寒村以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带动精准扶贫,三亚市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海棠湾龙海创客小镇、天涯小鱼温泉小镇、天涯兰花风情小镇等。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特色不单单是为了好听的名声简单地“戴帽子”,要实质性地带动经济的发展,吸纳小镇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针对特色小镇的准入门槛问题,沈迟认为,各地的准入门槛可因地制宜,不必搞统一,更不必追求“高大上”。
“一些有先发优势的发达地区,投资要求自然高;中西部地区可以寻求一些低成本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因势利导,给创新创业者、返乡就业的农民更多机会。”沈迟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两大门槛:一个是看得见的门槛,另一个是看不见的门槛。看得见的门槛包括产业发展的门槛、空间选址的门槛、资金门槛和规划门槛;而看不见的门槛包括想象力、可持续运营的能力等。
针对有些地方一哄而上发展特色小镇的情况,冯奎分析称,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工商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会从大城市转到特色小镇、小城镇,以寻求转型发展。当前,有很多所谓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基本上都还是在搞物理空间建设。而地方政府为了寻求经济增长,也会迎合这种要求。
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特色小镇如何特色鲜明又惠及百姓?胡祖才今年初在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表示,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坚持产业建镇,防止千镇一面;坚持以人为本,防止形象工程;坚持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