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的大潮下,零售行业的创新业态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业态或是短时间内攻占人们的朋友圈,导致刷屏排队盛况,或是展现亮点引来巨头投资。这些创新业态究竟是一时兴起,最终会昙花一现呢?还是会真正迎合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拥有广阔市场?
从抓娃娃机到快时尚,消费升级吹动的这些新热点,你更看好谁?
在新零售的大潮下,零售行业的创新业态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业态或是短时间内攻占人们的朋友圈,导致刷屏排队盛况,或是展现亮点引来巨头投资。这些创新业态究竟是一时兴起,最终会昙花一现呢?还是会真正迎合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拥有广阔市场?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今天就盘点了2017年零售行业的八大新业态或新形势,邀你来投票评判,哪些算得上是真正的风口(投票在文章尾部)。
1、抓娃娃机
抓娃娃机这个『玩具』其实早几年前就已经存在,只是近两年,这个老『玩具』的火爆程度让人乍舌,引得各大媒体也纷纷进行报道,所以抓娃娃机绝对是今年零售行业不得不提的一个热门现象。
在所有无人设备中,抓娃娃机目前的市场存量最大,根据游艺设备行业媒体《游艺风》的数据,全国娃娃机有 150-200 万台(每年新增 30-40 万台),按照一台机器一年营收 40000 元来算,一年的总营收约为 600 亿元。此外,一台娃娃机的价格普遍在一千五百元到八千元不等,而一台娃娃机一般可以轻松月入过万,所以不到一月即可回本,利润不菲。
抓娃娃机为什么会在这两年火起来,很多分析人士认为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是其推手之一。智能化、自动化的抓娃娃机备受消费者欢迎,这也是为什么火爆的娃娃机至今没有获得重量级投资,反倒是乐摇摇这样的为娃娃机提供智能硬件的服务商在今年2月获得了广发信德3800万元的A+轮融资。资本对于娃娃机本身还在观望中。
2、迷你KTV
这一年多来与娃娃机一样火爆的,应该非迷你KTV莫属了。一台占地面积仅仅只有两平米的机器,进去后可以放声歌唱,歌曲还能录下来通过微信分享出去,然后便迅速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
从商业模型上看,一个迷你 KTV 的成本在 2-3 万元之间不等,日流水在几百至一千之间。加上租金、运维等成本,乐观估计一个迷你 KTV 可在 2 个月左右回本,保守估计也会在半年之内。
目前,迷你KTV领域的代表企业有雷石、友唱M—bar等,并且很多迷你KTV都成功融资。其中,雷石获得尚势资本和正和岛基金投资的上亿元B轮融资,友唱M—bar获得友宝在线6000万A轮投资。此外,合纵连横也在加深,今年2月,唱吧宣布战略投资艾美科技的迷你KTV品牌“咪哒”,双方将共同发掘K歌娱乐和音乐社交的更多O2O玩法。
3、时尚茶饮
说起茶饮,近期火遍朋友圈的喜茶或许会第一个跳进人们的脑海。在上海人民广场,据说人们每天要排队4个多小时才能买到一杯喜茶,和其他网红商品不同,喜茶在上海以外区域排队也不短。除了受消费者欢迎,喜茶在2016年还拿到了 大名鼎鼎的IDG 领投的超过 1 亿元的 A 轮融资。一个茶饮品牌做到这个程度也刷新了人们对于茶饮的认知。
相关市场调研发现,茶饮产品的增量机会还是十分可观的。据市场调研公司欧睿的统计,2010 年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 756.26 亿,随着消费升级和追求健康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数字也将被投射到新式茶饮的消费上。换言之,除了茶叶市场的增量以外,茶饮因为新增了一个“饮品”元素。
这个市场增量或许就是投资方IDG们看重的东西。现如今,新式茶饮不止有喜茶,还有因味茶、奈雪の茶、煮葉等品牌,其中奈雪の茶获得天图资本过亿元投资,因味茶则获得刘强东5亿元投资。
4、自动贩卖机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资本的周期性演变带来的机会,自动贩卖机业态在 2016 年底集中爆发了,广为媒体报道是在今年的年3、4月份。
对比发达国家,这似乎是一个必然趋势。在中国,平均 4500 人拥有一台自动贩卖机,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 35,在日本是 23,这里面是市场的极度不饱和。根据凯度预测,按每台自动贩卖机月营收6000元来算,中国 2020 年自动贩卖机年营收可达千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不可小觑。
目前,自动贩卖机行业的代表企业有超级猩猩(自助健身房),咖啡零点吧(自助咖啡机)天使之橙(自助橙汁机)和友宝(快消品售卖机)等。这一领域的企业获得投资也较多,例如超级猩猩获得5000万的B轮融资,咖啡零点吧获得3000万A+轮融资等,虽然拿钱容易,但融资金额基本都在5000万以下。
5、便利店
便利店的火爆程度或许让很多人始料未及。据相关报告估计,2016 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1000 亿元,增速在 15%左右,便利店渗透率也逆势上扬,从 2015 年的 32%上升到 38%,增速可观。此外,从饱和度看,我国拥有13.8亿人,以每6000人需要一家便利店来估算,至少需要20万家便利店,而我国目前知名便利店只有2.6万个,市场缺口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巨头企业纷纷聚焦便利店生意吧。
目前国内除了7-11、全家、罗森等传统便利店外,一大批创新型便利店也在蓄势待发。这方面的代表企业有便利蜂、中商惠民、京东便利店、爱便利等,其中便利蜂获得斑马资本等数亿元A轮投资,中商惠民2016年9月获得13亿元B轮融资,爱便利则在2017年3月获得2亿元B轮融资。
这些创新型便利店能否继续加深科技含量提升用户体验,以获得更多的用户青睐,甚至抢占传统便利店的生意,确实值得人们期待!
6、生鲜超市
生鲜超市在近两年的创新也颇为引人注意,并且随着京东阿里的入局,竞争态势愈显激烈。
为什么巨头都扎堆生鲜品类,毫无疑问,巨头们看重的是市场前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1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80%,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500亿元。
生鲜超市涌现出来的新业态中,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和永辉的新物种就是典型代表。盒马鲜生由有着20多年物流经验的原京东物流总监侯毅创立,背后金主就是阿里巴巴,强大的背景让盒马鲜生刚一创立就备受业内人士关注。如今盒马鲜生已经开了9家线下店,其创新模式在于充分打通了线上线下,门店既是体验店也是库存的前置仓,店内搭配以300平米合流区、智能传送带等物流技术,前场的营运和后场的物流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被看作对标盒马鲜生的新零售业态就是永辉的“超级物种”。今年1月,永辉全新力作“超级物种”正式登陆福州,首店营业面积500平米,门店单品数量超过1000种,汇集了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和静候花开花艺馆8大物种,消费者可以选择多种支付方式。8大物种的成功推广,让“超市+餐饮”模式成为永辉超市抢占生鲜市场的有力武器。
不管是盒马鲜生还是永辉的超级物种,这些创新的生鲜超市究竟能否打败传统商超,引领零售业的新风尚,还有待市场的验证。
7、美妆
人口结构变化、社交媒体发展和消费者购物态度的彻底转变,使得美妆和个护行业改变游戏规则。科尔尼最新线上美妆和个护产品消费者调研发现,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妆业务模式,逐渐开始青睐于线上的购物渠道。
目前,美妆行业有三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已达到两位数:美妆工具、护肤和彩妆,美妆工具的线上渗透率明显超过其它产品,高达17%。紧随其后的是护肤品,渗透率为15%,彩妆线上渗透率则达到了10%。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美妆企业开始纷纷发力线上。以资生堂为例,继去年12月成立专注于美妆、健康科技和创新领域的 Shiseido Venture Partners 部门后,今年1月再度加码科技创新,收购一家专门做彩妆APP的科技公司 MatchCo,这项收购将有助于资生堂数字工具和定制产品的加速创新,为其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此外,中高端化妆品销量开始明显增加,欧莱雅集团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大众消费品和高端线产品贡献了第一季度78%的销售额,其中高端化妆品增长显著,同比增长17%。财报中提到,中国成为高端化妆产品消费的主力军。
8、快时尚
在新零售大潮下, 众多快时尚品牌也在摸索着转型升级之路,整体上呈现两大发展趋势:首先是扩张潮分化。各大快时尚品牌在华的扩张步伐并不一致,暗含其不同的扩张路径。各大快时尚品牌母公司年报显示,优衣库2016年在华新开门店136家,总运营门店达到514家;H&M则以444家总运营店数紧随其后;相对而言,ZARA的扩张则显得格外低调,截至目前,ZARA在中国64个城市开设了175家门店以及电商平台。
其次,各大快时尚品牌也加紧了线上的开拓。2016年,服饰、服装类零售增速均较去年有所下滑,服装类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 6.8%,较去年同期下降 2.5 个百分点。面对行业放缓,向线上走似乎成为了快时尚们的共同选择。ZARA、优衣库均已开通自营店与天猫店。优衣库天猫店更在去年双十一出现所有商品售罄的盛况,ZARA也向媒体强调,将实现线上线下店铺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