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近10万家 市场缺少全国性的品牌

   2017-06-24 南方日报 作者:彭颖9250

  在零售市场中,电商是传统零售商的最大对手,现如今在“新零售”的包装下,大卖场仍在艰难转型,而扎根碎片化消费的便利店却持续生长,成为电商巨头无法打败的“小蚂蚁”。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已接近1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便利店”将是一种全新的物种,与传统便利店围绕用户到店消费的体系相比,这一新的便利店行业体系以满足用户移动端消费需求为目标。同时,报告分析认为,2016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销售额达1300亿元,但区域性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心态掣肘了其规模化的路径。

  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近10万家

  日前,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便利店大会在上海举办。期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销售额达1300亿元,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其中,2016年开店数量同比上一年增长9%,达9.8万家;单店日均销售额为3714元,同比上一年增长4%。

  目前,国内便利店连锁品牌数超过260个,广东本土品牌美宜佳和天福揽下便利店市场将近三成份额,其中美宜佳占比19.8%,便利店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成为国内最大的便利店品牌。

  去年8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便利店行业开展了一次行业调查,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便利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2016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称,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大体为54%:46%。我国目前的实体零售市场,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45个主要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在15%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便利消费”早在2012年就列入商务部的工作重点中,可见,今后便利店将在中国市场飞速发展,无论是开店频率还是营业收入,其前景都会好于其他零售业态。

  “移动互联网+便利店”是全新物种

  凯度消费者指数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除便利店以外,大多数线下零售渠道则几近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增长率分别为-10.4%和-0.2%,超市增速放缓至4%。从增速上看,2017上半年零售业的风口非便利店莫属。

  随着各类入局者的不断涌进,资本的不断加持,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界和零售界共同的焦点。外资便利店企业如7-11、全家等通过区域加盟合作加快扩张;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卖场零售商则进行业态拓展,进入或发力便利店。

  而借“新零售”在各行业布道的电商巨头,也开始拓展线下便利店版图。阿里巴巴先是成为盒马生鲜金主,重新定义实体店购物体验,今年2月,阿里巴巴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拓展便利店业态。今年4月,京东CEO刘强东宣布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刘强东提到,他从事电商多年,发现有几种业态是电商无法与之抗衡的,便利店是其中之一,既然无法抗衡,就选择与其合作。

  为什么便利店能够成为电商巨头打不倒的小蚂蚁?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认为,“便利店离千家万户很近,已经成为了一个个物流的节点,更应该鼓励的是,消费者就近自提商品,而不是叠加附送物流。”知名财经专栏作者、《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董晓常则评论认为,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电商最有杀伤力的点在于更低的价格,但便利店的用户大多数对价格不敏感,一方面是出于时间的紧迫性,一方面是因为便利店存在很多非标产品,尤其是便利店自有品牌,比如7-11的综合商品毛利率可达32%左右,使得电商失去了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虽然电商无法取代便利店,但国内发达的电商业务使便利店也受到一些影响。据拥有7-11北京25%股份的王府井百货的财报,2016年7-11在北京的营业收入达15.71亿元,但净利润只有207万元。闪电购CEO王永森认为,同所有线下零售业一样,便利店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过去的十年中,电商众多行业的传统消费路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原本受到互联网影响较小的便利店行业也将出现新的局面。

  “对于互联网渗透率较低的便利店行业来说,线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增量,便利店围绕门店本身进行升级改造、最大化坪效的传统思路,在如今的环境下,天花板十分明显。”王永森表示,新的消费环境、新的用户人群,决定了便利店的商品品类和服务能力都要对原有的体系进行重构,“移动互联网+便利店”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原有到店消费的体系,通过数字化、线上化的门店,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的极致服务,这个新物种将给原有的生态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上购物的补充。便利店还作为新兴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包括账单支付、票务以及其他创新性服务,例如网购自提等。以便利店作为提货点来提供线上线下整合服务从而实现双赢,提货服务不仅利用了便利店庞大的门店网络优势,为天猫等电商减少了“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负担,同时也为便利店带来了额外客流量。

  便利店市场缺少全国性的品牌

  对于国内便利店品牌来说,接下来的关键是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报告分析认为,国内许多连锁便利店的单店销售、利润水平虽历年有所改善,但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仍然较大。而且,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商品结构亟待改善,生鲜及半加工食品占比低,自有品牌占比低;另外,加盟机制不完善,会员体系也有待加强,和国外连锁便利店品牌相比,中国便利店行业盈利性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在便利店运营中,成本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与上一年相比,去年便利店的房租成本上涨7%,人工成本增长6.5%,水电增长0.7%。业内专家认为,在城市房租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需要制定平衡网点扩张同时维持利润的策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表示,中国便利店行业接下来要继续解决多方面平衡问题,首先是利润增长和成本增长的平衡,第二是快速开店与管理幅度的平衡,第三是同行竞争与跨界竞争的平衡,第四是拥抱变化与抵制诱惑的平衡。

  报告还指出,2016年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销售达1300亿元,但区域性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在全国将近10万家的便利店中,没有一家便利店连锁品牌发展到全国性规模。王永森认为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心态掣肘了其规模化的路径。

  “传统零售企业面对互联网的改造大多呈现出三种心态,第一种是保守观望,危机意识不强,目光仍只能看到线下局部的改造,而连锁加盟的体系仍然在以传统模式拓展;第二种心态则是愿意探索尝试,但都是浅尝辄止,对于线上业务并没有系统的思路;而第三种心态则是认定线上是未来趋势,也愿意投入,但是缺少一套工具解决业务开展中的成本和效率问题。”

  “本土便利店还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选择板块去做主题型、专业化的发展是趋势,考虑不同品类的搭配,一方面可以丰富品类,另一方面有助于进行产品筛选,在合理的范围内值得尝试。但不要偏离‘小而美’,向‘大而全’竞争,最后变成杂货铺。”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指出,由于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趋向饱和,国内便利店的可供选址已经极其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返乡创业的青年增多,二三线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为便利店进入提供了土壤,渠道下沉是必然趋势,为相对弱势的本土便利店提供了抢先布局的新机会。王洪涛则强调,未来便利店行业真正面临的竞争可能是来自更多跨界方,“但不管竞争对手是谁,便利店行业竞争的本质是跟自己竞争,跟消费者竞争。”

  小编观察:百货业须增加“场景化”消费

  便利店几乎与大卖场同时出现,赶上了中国连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长期以来,作为小业态的便利店,其重要性一直排在大卖场之后,在资源的获得上也不占优势,便利店企业想尽办法在夹缝求生。在2015年以后,百货商场、超市卖场、品牌专卖店掀起大规模“关店潮”,至今没有减退的迹象,便利店反而成为萧条的零售业中一抹亮色。对于百货业的转型,业内认为增加消费场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或成为出路之一。

  近日,广州两家百货企业不约而同地引入与“书”有关的项目:摩登岗顶店开了一间书吧,而HI百货引入的1200bookshop也正式营业。正佳金控品牌推广总监何珊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场景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线上线下都有场景化的趋势,不仅是引入的1200bookshop内部设有多个场景,整个HI百货也在做调整,进行场景化的规划。

  近日,世邦魏理仕发布《全球购物中心发展》报告,解析全球购物中心市场现状及开发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新建成购物中心1250万平方米,录得11.4%的增长。中国依旧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以575万平方米的全年新建面积再次位居全球之首。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Rebecca Tibbott表示,“如今在线下消费的年轻人,消费的更多是体验感。我们看到购物中心开始积极转型,通过提供有趣、独特的消费体验来带动客流,形成消费热点,提升资产价值。”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新兴业态进驻百货,如滑雪体验店、料理烹饪、篮球、攀岩、屋顶花园、联合办公空间、医疗护理等,新尝试越来越多,形式也更趋多元化,为购物中心带来新的需求与发展动力。

  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客流量放缓,但许多顾客仍然希望与产品有实际互动,零售商仍然可以通过实体店抓住客户。比如一些运动品牌的体验店里,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开辟了集设计、灯光、场景于一体的动感跑步区域。跑步者置身其中时,能体验到真实的运动场景,而且跑步的数据也会在室内外屏幕上实时显示,充满了互动与乐趣。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指出,百货业要向新奇好玩的体验、族群社交场所、家庭生活体验转型,提升内在价值,才能活得更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2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