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关门停业。7月3日,新京报新食品周刊微信率先报道了北京金钱豹最后一家门店停业情况(见绿松鼠微信《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已停业!供应商上门讨债称其拖欠2000万元》)。
作为曾经的高端自助餐饮明星,金钱豹的没落引发社会关注。事实上,金钱豹的衰落只是高端餐饮近几年的发展缩影——俏江南上市失败易主,从鼎盛时期的80家门店缩减为44家;湘鄂情2013年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其系列商标;净资产曾达到18亿的净雅也陆续关门闭店……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众餐饮目前已经完全占领市场,已经存活下来的高端餐饮也正在转型。品类咨询董事长唐十三分析认为,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变化是一些高端餐饮品牌衰落的主要原因。
俏江南:几次易主伤品牌
俏江南于2000年由张兰创办,2007年销售额达10亿元左右。2008年,俏江南引进鼎晖资本2亿元,并一度尝试在A股、H股上市,但均宣告失败。财务状况不佳的俏江南被迫在2014年“卖身”CVC,此后鼎晖资本撤离。
业内人士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俏江南被CVC接手后,经营管理没有起色,反而出现了门店扩张速度放缓,菜品、环境、服务下滑等问题。俏江南内外环境都不容乐观,短时间内业绩难以反转,市值或继续缩水。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俏江南曾有80家直营门店,目前在其官网上仅查询到44家门店。
2015年,CVC因未如约向银团偿还1.4亿美元收购贷款而出局,俏江南被香港保华接手。2017年,俏江南长沙一分店被曝后厨脏乱差,创始人之子汪小菲发声指责CVC和保华接手俏江南后业绩下滑,伤害品牌。
湘鄂情:转型有误成败因
湘鄂情2009年上市,2011年达到盈利峰值0.93亿元后,于2013年出现大面积亏损,亏损额达5.64亿元。此后,湘鄂情开始向大众餐饮和团餐转型,不过除团餐业务有一定盈利外,其他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为筹集偿债资金,2014年底,中科云网将“湘鄂情”系列商标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深圳市家家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同时,湘鄂情开启关店潮,2015年其北京16家门店中已有12家关闭。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湘鄂情的转型尝试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面对2012年后高端餐饮业的不景气,湘鄂情没有从餐饮市场的新变化中寻找新的机会,不在管理和营销上做出改变,却盲目追逐转身互联网和环保行业,其几次转型效果都不理想。
2017年6月19日,中科云网称欲回购“湘鄂情”商标,同时创始人孟凯希望通过“湘鄂情小馆”和“湘鄂情八大碗”两个新品牌发展大众餐饮。
净雅:高成本低利润难竞争
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胶东活海鲜为主,1988年在山东威海成立。作为高端餐饮业的标杆,净雅曾拥有22家全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山东、北京、辽宁、河南四地, 2012年其全国23家门店共实现15亿元营收。
2014年下半年,净雅爆出关店消息。2016年12月,净雅大酒店北京最后一家店关门。2017年4月,净雅济南最后一家门店停业。面对困境,净雅也做了调整,如注重餐饮后台产品研发、重点发展线上业务、开发新品牌、降低菜品价格等,但收效甚微。
对于净雅衰落的原因,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之前多依赖公务消费,市场压缩后又因为成本高、利润低等原因很难在品质上进行市场竞争,因而发展速度和节奏都无法与过去相比,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7月7日,金钱豹北京翠微店提示“暂停营业”,门店前聚集前来退卡的消费者。新京报实习生 张晓荣 摄
金钱豹餐饮帝国的轰然倒塌成为近几年国内高端餐饮发展的缩影。鼎盛时,金钱豹在内地19个城市拥有29家餐厅,但频繁爆出的食材造假、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使金钱豹经营急转直下。
2015年易主嘉年华国际后,金钱豹并未摆脱泥沼。截至2016年底,金钱豹全国门店锐减,亏损延续,与供应商之间纠纷不断。在整体高端餐饮下滑的大背景下,金钱豹迅速由盛而衰。而嘉年华国际的管理问题,更是饱受外界质疑。
■ 行业聚焦
金钱豹全线溃败 嘉年华国际太不给力
拖欠供货商、员工、消费者巨额款项
“从2015年起,金钱豹共欠了我240多万元。”北京金钱豹供应商王刚(化名)称,整个北京地区十几位供应商共被拖欠2000万元,而这一数字也得到另外三位供应商的证实。此外,记者从多位供应商处了解到,金钱豹拖欠全国供应商货款近1亿元。
早在2016年6月,金钱豹北京供应商就曾联合在金钱豹亚运村店维权,申请法院冻结金钱豹账户约70多万元,随后双方签订还款协议。但据一位供应商透露,这份协议只执行了一两个月就中止了,之后以现金采购的方式继续供货,但前期所欠款并未还清。
供应商此后要求金钱豹以总部“上海金钱豹宴会餐饮有限公司”的名义担保执行还款计划,“我们坚信总公司嘉年华会解决问题的”,但王刚说,今年6月,北京供应商到上海总公司维权,并未得到回应。
另有供应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嘉年华国际的董事蔡充负责嘉年华餐饮和酒店业务,金钱豹所有事务都由他决定,但目前供应商都联系不到蔡充。
事实上,金钱豹的欠账不止如此。7月7日,北京翠微店的一名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金钱豹欠他3个月工资,店内其他50多位员工也被拖欠,总额约六、七十万元。亚运村店员工王先生也称自己被拖欠3万多元薪资。
而在一个规模达400多人的金钱豹消费者维权群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多位金钱豹消费者称其储值卡内余额为几百到万余元不等,均处于“退卡无门”状态。
9家门店被监管部门列为“经营异常”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已注意到金钱豹的经营异常。今年4月,皇郡金钱豹餐饮管理(无锡)有限公司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在6月,北京金钱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也被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同为“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工商信息显示,除上述2家外,还有7家金钱豹门店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包括北京金钱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太原北美新天地分公司、太原能源中心分公司,皇郡金钱豹餐饮管理(无锡)有限公司常州世贸分公司、包头分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上海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公司被列入营业异常的原因,有4家是因为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其余则为未在规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
另据媒体报道,依据上海市单用途行业协会资料,虽然上海金钱豹是发卡备案企业,但早在去年8月就因为不再续保而列入企业异常名单。7月5日晚,上海市商委网站也将上海金钱豹移出了备案名单。截至2017年5月,其所售预付卡内尚有1000余万元。
两次易主难止业绩严重亏损
金钱豹在轰然倒塌之前,曾是国内高端自助餐饮的代名词,“高大上”的复合式自助餐在当时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至2010年其门店数已扩展到18家。然而自2011年起,两次易主的金钱豹却一步步走向困局。
2011年7月,欧洲私募基金安佰深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金钱豹,使其门店一度多达29家。2015年6月,金钱豹以2.53亿港元即两折不到的价格,再次易主嘉年华国际。
实际上金钱豹自2013年起便开始亏损。根据嘉年华国际公告,2013年,金钱豹营业额约9.57亿港元,亏损约2.23亿港元。2014年,金钱豹营业额为7.14亿港元,亏损约2.08亿港元。
嘉年华国际接手后,2015年金钱豹营业额为2.48亿港元,亏损0.51亿港元;2016年营收5.02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0%,但仍亏损0.82亿港元。
与此同时,金钱豹门店也开始缩减。2015年,金钱豹在全国18个城市有26家餐厅,而到2016年底,仅在7个城市有13家门店,员工减少了1500人。
收购之初,时任嘉年华国际执行总裁的梁永昌曾表示,有信心在一年内扭转金钱豹的亏损局面,到2018年将店面总数增加到60个,做到在内地或者香港上市。但现在来看,这一承诺很难兑现。
嘉年华国际被指管理存严重问题
嘉年华国际2015年收购金钱豹,看中的是金钱豹的信誉及餐饮网络,同时有经验充足的管理团队。当时嘉年华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将把经营中心重新放回一、二线城市,同时出售或关停一些偏远单店以提高集团现金流量,还准备收紧金钱豹供应链,改善过往的浪费和价格偏高状态等。
接手两年,嘉年华确实做了一些战略调整,门店从26家缩减到13家,还降低了餐饮业务中的照明能源消耗,通过对供应商食材进行评估及运用标准化作业以保证产品安全等。
然而据媒体报道,嘉年华收购金钱豹后并无多少实际投入,也未优化金钱豹的管理现状,而管理层接连出走也进一步加大了金钱豹的管理难度。
另据多位供应商的表述,金钱豹关店原因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频繁易主;二是管理出问题严重,为缩减开支大幅裁员,“前台都要去后厨刷盘子,服务变差,手艺好的厨师也被辞退”;三是嘉年华国际接手后拼命推办卡业务,菜品质量下降,如资金供应不上就把鲜活海产品改成冻品,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在大众点评上,新京报记者也看到,多数消费者反映金钱豹高端菜品减少,服务质量下降。7月5日起,新京报多次联系嘉年华国际未果。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