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创新的慢行与同质化的泛滥
这个话题,我们思索了很久。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所在的成都频繁登上各种城市评奖的榜单,商业爱好者们沉浸在成都跨入新一线城市之列的喜悦中,成都商业似乎繁华且领先。但是,我们在高呼成都市中心价值回归,商业进步的同时忽略的是诺大的成都不应仅有一处热闹,商业存量世界前列的成都正面临后劲不足的危险。
这种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四面楚歌”的成都
前几年成都“快车道”的发展,极其开放的策略吸引了九龙仓、太古、中粮、凯德等一众领先商业地产商的集中入驻,使得成都商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领衔中西部城市。
这一鼎盛时期的成果历历在目,大量的奢侈品将各类旗舰店放在成都,“时尚第四城”的称谓如雷贯耳,春熙路的商业价值重升为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必谈课题,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担心的是,这种情况在2017年底至2018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从大的区域来看,环绕成都的西安、重庆、昆明等城市的商业将出现大量的机会和突进式的发展。
反观成都,近两年的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城市关注度上,都不会再有太大的新颖。
政府重心的差异
受益于科技产业、大量高新制造业及航空业的发展,政府的重心在成都商业的发展上一直游移不定。尽管提出了“国际购物天堂”的宏伟目标,我们从政府直接力度上的支持显得心有余力而力不足。除了商业密集集中的大春熙商圈,成都在其它区域对商业圈明确的政策支持显得不太明朗,这一点,从成都新南天地的发展可见一斑。
反观成都隔壁的重庆,直辖20年的重庆在今年初发布了《重庆商圈报告》,报告中直接提出了重庆主城大力推进“1+18”的商圈建设规划,即1个中央商务区、18个城市核心商圈。
1个中央商务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解放碑地区约3.5平方公里、江北嘴地区约3.5平方公里、弹子石地区约3平方公里。
18个城市核心商圈则包括沙坪坝西永、北部新区礼嘉、南岸茶园、两江新区龙盛、九龙坡陶家、巴南区龙洲湾、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渝中区大坪、大渡口九宫庙、北碚缙云、渝北两路空港、渝北嘉州、巴南李家沱、北碚蔡家,以及两江新区金州。
政策指向明朗,百花齐放是现今重庆发展的现状。重庆主城区正加快建设以中央商务区、城市核心商圈、便民商圈为支撑的“三级商圈体系”,按照成都的规划,到2020年,重庆要建成中央商务区1个,城市核心商圈50个。
商业后劲的差异化
关于成都商业市场的现状,同质化严重或是大量从业者的共识。我们很难看到极具想法、特具创意的商业碰撞。这一特殊现象,与成都膨胀发展的商业现状不匹配。
同质化或是困扰现阶段成都商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商业发达的成都并未诞生西部商业销冠的综合体,2016年跻身中国销售前十的商业,西部仅有西安赛格广场入围。
商业后劲的差异化,则直接表现在几座城市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会出现的商业项目上。顶着中国最高业绩的百货—北京skp将在西安开出中国第二座skp,而台湾新光天地则将率先在重庆开出最具想法的新光天地(成都新光天地目前内装尚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