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始于城市更新 外延开发模式不再适用

   2017-07-22 7040

7月21日-24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全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7届年会在三亚理文索菲特度假酒店举办。

本次论坛主题为《强监管与去杠杆:地产结构性变革的窗口期》,集中围绕“宏观经济与地产业发展趋势”、“城市的生长与更新”、“泛地产的突围路径”、“存量房市场”、“地产与金融”等多个主题,对当前地产形势展开演讲和对话。

7月22日,“城市的生长与更新:请叫我运营商”的主题论坛探讨目前正在进行。会上,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发表观点认为,从全世界范围看,住宅投资占GDP的合理比例应该在7%-9%,而中国最近几年这一比例超过10%,市场不再能支撑外延式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

观点一:房地产行业分3个阶段

房地产行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从纵向的看,发展阶段有3个:

第一个阶段是以开发为主,尤其是以开发销售、新建、增量的市场为主。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包括中国第一个阶段也是这样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管理阶段。空间的开发,已经足够多,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空间?就是管理,要合理的管理服务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同时要利用我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让我们的空间能够不断持续改进,让它始终处在最高、最佳利用的状态。如果它不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就要提出更新改造的方案,让它实现最高最佳的使用。这是我们专业里面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一个是识别,再一个是提出解决的方案,还要去实施,让它实现专业的目标。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过去以住宅为主,我们把住宅过度商业化以后,行业进入到了新的调整阶段。这里非金融的领域,我们生活在城市空间里,除了住宅,更多的空间实际上是资产,资产肯定是持有的。刚才说的第二阶段是为持有者去管理,持有者持有的方式,是通过自己的资金去持有,也可以是通过债务的融资去持有。这个时候,我们说用各种各样的投资金融创新工具去很好的持有这个资产,同时保持这个资产一定的流动性,就变成了市场当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三个阶段相互之间是重叠的,尤其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包括房地产发展的阶段都不一样,可能会是几个阶段同时出现。但是,确实也存在了什么样的阶段是主要的阶段。当前的阶段,进入到了以管理为主的阶段。所以说,我们今天的主题,叫我叫运营商,是探索房地产城市空间资产的运营管理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变得非常的重要。

观点二: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始于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不是新的话题,从最早有记录的更新是1805年的英国的城市更新的项目。从那个时候开始,城市更新一直贯穿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我自己的回想,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的起步,是始于城市更新。最早我参与北京1992年的土地基本地价的研究,形成了北京市的基本地价,指导土地出让的活动,全国也是类似的。最早的土地出让的热点在王府井大街等等。包括上海,也都是从繁华的商业区域城市的中心改造开始。

随着经济社会城市的发展,承载能力的提升,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除了在市中心的改造,还开始外延发展,我们叫城市的扩张,占用农村的集体土地,变成了城市的国有的土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建了大量的城市空间。现在从总量上来看,空间基本均衡,当然也有结构性的短缺和结构性的过剩。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又开始把目光转向城市中心,这种更新也不一定是拆了重建,也有可能是建筑空间的利用。怎么能够让我们的城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总结城市中心工作的重点,早期,更多的是土地的再利用,建筑的更新、改造、重建。现在越来越多的把城市中心定位得更多多元,包括社区的再造、生态的修复、经济活力的恢复,包括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等等的改造和延续。过去的再开发的模式,也变得了整治改善和把控的模式。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最早的城市更新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可以设想,九几年的时候,很多城市更新的项目是由市场力量的被动,那个时候有市场的空间。但是后来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城市的更新,过去是说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这个地方的地价提高了,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就存在更新改造的可能性。但是大家也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的价格已经足够高了,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具备更新改造的经济的可能性。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城市更新里面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在这里面如何参与、如何创新城市更新的组织模式,包括融资的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更新的需求,也跟市场发展的新阶段有关系,新建的投资,不管是居住,还是商用的房地产的投资,基本上到了一个瓶颈。我们再往上,只能使过量的供应过分的增加。

观点三:外延型房地产开发模式不再适用

世界上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自在7%-9%之间较为合理,指的是城市城镇化发展最快,住宅需要量最多的阶段。中国房地产业最近几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10%。所以,如果再沿用外延开发模式,市场应该是不再支持的。

包括土地供给也是。过去是外延扩张,现在可能更多的是转向内涵式的发展,充分的利用低效的土地和闲置的土地,然后利用和改造。房地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自然寿命周期比较长,能够在一个自然寿命周期里面获得若干个经济寿命周期,每一个经济寿命的周期,都是需要我们的改造投入。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越来越多城市推出城市更新的发展规划,深圳的城市的更新的“十三五”规划,广州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开始更加多的关注这些问题。城市更新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土地权利整理的问题,所以政府的参与变得非常的重要。

大家一提到城市更新,就提到日本的土地再生机构,它参与到城市更新的领域,包括这里面讲的4个方面:居住环境,灾害中心、诚信中心和郊外城市的领域,它也不完全是传统概念上的拆了重建土地再开发的模式。它的发展过程,早期也是从公共住宅的开发建设为主,现在慢慢的演变成为更新机构。

市场当中很多更新的项目,很多时候是政府的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当中,面临的关键的问题,一个是要有规划和计划。另外,它要有好的组织的形式,还要有比较好的融资的模式。再是政府的角色,要让城市更新得以持续,城市的领导的能力和参与是非常的重要的。还有是市场的影响,另外是各种各样的目标利益的协调和统一。比如说我们的经济社会环境,如何把它统一起来,如何把这种更新和扩张模式统筹起来。有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扩张来得比较快,扩张比较快的城市,领导升迁的速度也比较快。我们过去比较注重GDP的模式,但是现在也在调整这个模式。

观点四:资产运营管理和投资金融工具密不可分

城市和运营服务商的关系,一个是拥有者,一个是资产的管理者,这两种角色,有时候是合一的。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两个要分离,所以,实际上资产的运营管理和房地产投资金融的创新工具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运营服务商更多的是基于房地产的运营和服务。城市更新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完全的私营、可以市场化,有的是半市场化,有的是公共体,这里面,可以把投资者单独拿出来,让它持有投资。需要有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资产的运营的管理者,去负责房地产或者是资产的运营管理。

要完成相关的常规性的管理的工作,还要完成战略性的管理的工作。在物业日常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以及组合投资管理3个层次上,很好的去协议组织好。运营商如何建立起管理标准?如何建立起和不同层级管理的联通关系?随着市场的发展,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0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