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文化+”、“旅游+”建设的关键时期,兰州市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兰州市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兰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兰州市“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兰州市将推动“一核一带四大板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多个主题明确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把兰州市打造成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名城、黄河文化旅游体验之都”和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九大乡村旅游示范区
将建设兴隆山、兰山、吐鲁沟、红古山台地等九大乡村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掘兰州市乡村风土等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以乡村酒店、文化民宿、度假乡居、休闲聚落、主题庄园五大发展模式作为兰州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
《规划》提出,在兰州市域内推动“一核一带四大板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一核为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核:即兰州中心城区。重点突出兰州市城区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功能,打造文旅商融合,聚集都市观光、时尚购物、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山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优秀文化旅游城市。
一带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即兰州市域沿黄河区域。重点培育兰州市沿黄文化旅游增长轴,以黄河为轴线,将永靖至兰州段建成“黄河文化观光长廊”,将兰州至景泰段建成“黄河文化休闲长廊”,实现市域黄河沿线景区的一体化发展,形成集自然风情、人文底蕴于一体的复合型、高品质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建设四大旅游板块
1.兰州新区都市游乐板块。通过主题游乐园、影视基地等都市游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兰州新区打造成兰州都市游乐体验示范区、西部休闲游乐强区、中国游乐旅游名城。
2.丝路文化体验旅游板块。即红古区、永登县境内庄浪河—大通河沿线区域,以丝路文化、古驿站文化、土司文化、河湟文化、宗教文化为核心,依托大通河沿线的鲁土司衙门旧址、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等优势资源,推进市域西北部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机整合,培育发展高端文化研学旅游产品。
3.生态郊野休闲旅游板块。即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榆中县境内关山—石头坪—大尖山—石佛沟—大兰山—兴隆山区域,辐射兰州市南部。依托兴隆山大景区、大兰山景区、石佛沟大景区、关山山地运动公园、金城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建设以生态郊野休闲旅游为主的慢节奏、近郊型生态旅游目的地。
4.原乡民俗风情旅游板块。即兰州市域东部的榆中县、皋兰县区域。依托什川古梨园、青城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与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古镇文化相结合,开发主题民宿、设施农业、民俗体验、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
整合景点形成统一旅游景群
1.都市文化旅游:将重点建设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为代表的都市文化旅游,在银滩湿地公园码头至盐场堡码头之间形成黄河夜游线路。以黄河水上体验、岸上休闲为主要游览活动,将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打造成为精品景区。
2.生态文化旅游:建设以兴隆山大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通过对山体资源的立体开发,打造多层次的生态旅游空间格局,将兴隆山大景区打造成为以生态观光、避暑养生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区。
3.休闲文化旅游:建设以大兰山为代表的休闲文化旅游,包括五泉山、兰山、大尖山、石佛沟、金城公园、关山等景区。
4.特色文化旅游:建设以鲁土司衙门旧址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包括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鲁土司衙门旧址、河桥水电观光、红古古生物化石遗址四大景群。
5.特色景观旅游:建设以树屏丹霞大景区为代表的特色景观旅游,包括苦水玫瑰、树屏丹霞两大景群。
6.民俗文化旅游:建设以仁寿山公园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主要包括沙井驿火焰山、仁寿山公园、天斧沙宫、九州台、白塔山公园、兰州碑林、兰州国学馆、文渊阁、徐家山公园、五一山等景区景点。
在兰州新区打造游乐文化旅游区
《规划》提出,兰州新区将重点建设游乐文化旅游,包括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国际嘉年华主题乐园、丝绸之路西部(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兰州动物园等景区景点。以游乐休闲、康体运动、历史人文体验为特色,立足城市游乐功能,打造兰州市都市游乐旅游目的地,完成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国际嘉年华主题乐园、西部欢乐颂、国际文商旅等项目建设。将兰州动物园搬迁至皋兰县忠和镇绿色文化博览园,建设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休闲旅游目的地。
建设城市旅游七大特色街区
1.黄河水岸综合景观区
2.兰州城市历史文化体验区
3.雷坛河口历史文化街区
4.兰州老街
5.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
6.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
7.兰州工业遗产创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