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一小时,抢到两盒寿司!”8月30日上午,一名顾客从南京丹凤街罗森便利店挤出人群,边发语音微信,边对着排队的长龙拍照。自当月28日日资超市连锁罗森在南京开出首批5家店以来,这些门店门前天天排队,“南京罗森”到处刷头条。
便利店有多便利,就能赢得多大市场。我省5月出台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各地正制定落实意见。在电商经济攻城拔寨的当今,南京罗森便利店开业如此火爆,出乎意料,发人深省。
清晨六点排队买便当
南京丹凤街上,曾经的眼镜店变成罗森便利店。8月30日上午9:30,罗森门前弯弯曲曲排了30多米的长队。负责秩序的工作人员说,当天凌晨四五点门前就有大批顾客,6点开始排队进店,不到8点便当卖光。记者见到,排队顾客以年轻人为主,有高中生,有年轻职员,还有年轻的妈妈。几位受访者说,自己是从朋友圈看到信息,想尝尝罗森的口味。他们都强调:罗森食品新鲜卫生。
80岁的戚凯生从草场门打车前来,进店排队,结账排队,前后花了两个多小时,花掉60多元,才把老伴爱吃的寿司和芝士蛋糕买妥。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东西比苏果贵,比面包店便宜,但口感好,品质有保证。如果家门口有这样的店,他会经常光顾。
走进罗森便利店内,记者看到,这儿主打饮品和鲜食,有饭团、寿司、面包,还有早就被抢光的凉面、盒饭。店里一角摆着牙刷、面膜、信封等日常用品。
南京开出5家罗森店,是中央商场和罗森战略合作的首批成果。中央商场负责罗森项目宣传的孔徐妍介绍,包括仓库、冷藏间在内,这几家门店面积均不超过120平方米。8月29日,单店平均营收4万元。
记者注意到,罗森丹凤街便利店所在的唱经楼片区,生活配套极为便利,10米外就有一家百家超市,百米内有一家苏果好的便利店,旁边还有餐饮店、水果店、药店,可以说,居民生活所需基本能得到满足。
离罗森门店10多米,是一家汤包面馆,店内空无一人。店主陈军凤笑眯眯地看着罗森门前的长龙。罗森开业第一天,他女儿就去买了盒饭和面包给全家尝鲜。陈军凤说,罗森的盒饭要卖十几块钱,而自己的店,8块钱就能吃到蛋炒饭。罗森肯定能吸引年轻人,以后生意不会差。但自家的店也不会受太大影响,上了年纪的人哪舍得天天买。
洋便利店照见“城市寒酸”
罗森排队,罗森货架一扫而空,抢到罗森便当……这几天,罗森成为南京“网红”。有网友发帖:不就是一家在北上广深很常见的外资便利店嘛,就让南京市民如此“鸡动”(激动),我们的城市真有点寒酸了。
罗森是落户南京的首家外资便利店。丹凤街旁的百家超市,远看近看都灰扑扑,挤在门口一隅的熟食,只有烤肠、玉米棒和茶叶蛋。
与丹凤街交叉的北京东路,全长近5公里,没一家便利店。从北京东路到北京西路近10公里长的主干道上,东端太平门有一家标准生活超市,中部四条巷有两家私营超市。周边居民反映,没有便利店,生活不方便。主干道设商业店铺不容易,在夫子庙这样人流量密集的闹市区,记者也没能找到便利店。几位在夫子庙闲逛的杭州女生告诉记者,她们在南京自助玩了两天,发现便利店很不好找。她们住在珠江路弓箭坊的民宿,晚上回到住处,找不到地方买东西。
来自韩国的林成旭已在南京生活六七年,他发现南京便利店不仅少,还没有特色,且新鲜食品常缺货。而在韩国的大城市,一两百米就有一家便利店,人口密集的地方常分布着四五家品牌便利店。
南京大学生叶霖培曾在深圳实习,他说深圳的便利店提供早中晚简餐,还有座位,繁忙中抽空去便利店吃饭,很方便。
不少南京市民出国回来后,对国外亮堂洁净、处处可见的便利店印象深刻。南京一公务员形容当地便利店老旧,形象“乌糟糟”,和南京地位不相称。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今年首季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南京在36个同类城市中排名16,落后于长沙、武汉、杭州等地。南京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处长富宁宏认为,南京便利店品牌单一、门店数量少,外资店少,成为当地流通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富宁宏说,开设便利店完全是市场行为,没人能垄断。内资开店,有执照就行。外资开店,两年前要经政府许可,现在外资进入只需向商务部门报备即可。最近5年,就没有外资便利连锁店前来申请或报备要进驻南京。她分析,南京便利店品牌单一,有诸多因素。客观上,苏果在南京起步早,20年前就布局社区便利店,形成规模优势,已有品牌试水失败,外资不会贸然进入;南京离上海稍远,外资连锁在华东区的物流中心一般设在上海,配送距离在200公里内,而南京超过此距离。
事实上,这几天,南京罗森门店货柜出现空荡荡,既反映市场火爆,也凸显罗森配送能力不足,食品要花四五个小时从上海运来,没法及时补给。
便利店发展迎来“好时光”
小小便利店点燃市民的消费热情。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去年,全国便利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3.61%,明显好于其他业态。随着消费者对便利的偏好和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便利店正迎来发展良机,传统大卖场遇增长瓶颈,业态小型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这种新趋势,将给南京便利店发展开辟更大空间。今年上半年,南京跻身全国消费力十强,人均社会零售消费3.3万元,和广州并列全国第一。经济发展,白领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是新一代便利店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连锁协会统计显示,南京每8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而上海每3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且便利店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按每3000人一家便利店的平均密度,南京800万常住人口,目前仅有千余家便利店,这座特大城市至少需要3000家便利店。
“罗森的出现是挑战,更让我们看到机会。”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小业态门店负责人贺薇介绍,苏果在南京有接近600家便利店,今年还要增加60家新一代门店。苏果便利店早餐增长三成、面膜销售翻番,这表明南京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消费模式已形成,苏果将适应消费升级,接轨国际,推进精细化管理,做大新型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