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置地内地扩张加速 半年斥资300亿元逆行投资

   2017-09-18 观点地产网 黄冬艳6970

  在一片港企撤退的声音中,香港置地(相关干货)应该是“另类”。

  近日,香港置地在南京金洽会秦淮专场上宣布,有意接手闲置超过10年的南京新街口东铁管巷地块,计划打造为一个体量26万平方米的金融商业城。如若顺利拿下,该项目总投资额度预计将达到130亿元。

  但这并不是香港置地最“下血本”的一个项目——几天前的武汉外企招商大会上,香港置地还签下了一个武汉青山区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总额高达150亿元。

  前不久恒基兆业先后转让辽宁、广州等9个项目予富力的消息,曾再度引起行业内对港资房企抛售内地资产的热议。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内地房企逐渐成熟竞争力加大,而港企始终难以适应内地多变的市场环境,是减少业务规模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逻辑,似乎并不适用于近半年来已在内地砸下超过300亿巨资的香港置地。

  内地扩张加速

  观点地产新媒体发现,相比前两年每年仅新增1-2个项目的情况,2017年以来香港置地在内地市场的投资份额明显加大,半年时间已先后落子南京、重庆、上海、武汉,累计投资至少330亿元。

  年内,香港置地最早被报道的投资行为在2月底,彼时与卓尔控股签署合作协议,计划组建合资公司,联手开发建设位于武汉的城市综合体、小镇等项目,首次进入武汉市场。

  3月份,香港置地34亿入股招商局置地98.1亿元竞得的南京中华门G98地块,携手碧桂园、招商局置地共同参与该项目的后续开发。

  引起较大轰动的一项投资则是7月12日联手旭辉,经过67轮竞价以6190万元总价、2087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夺得一宗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最贵菜市场”用地。

  近期,除了18.5亿夺下大竹林一宗商住地块补仓内地大本营重庆,香港置地最大的动作便是连续揽下南京新街口东铁管巷地块、武汉青山区两个大型综合体项目。

  据悉,南京新街口东铁管巷地块2004年首度出让至今已历经三次转手,始终没有进入开发阶段,一直被“晾晒”。2015年初政府相关部门曾公布关于该地块的规划调整,但直至今年3月份地块的开发改建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9月13日的南京金洽会秦淮专场,香港置地明确表示有意接手该项目并签署意向书,这一被闲置了13年的新街口东铁管巷地块才重新受到关注。

  按照初步规划,香港置地将着手开发的是新街口东铁管巷地块中014和017两宗小地块,计划投资130亿,开发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国际金融商业城项目。

  项目高度将超过300米,业态包括底层商铺、写字楼等,预计5年后完工,未来以金融为主导产业,融入部分高端商业,打造南京新的地标建筑。

  但有相关人士透露,接下来地块仍需进行公开拍卖,才能最终决定香港置地会否是新的“地主”。

  稍早前的9月8日,香港置地还在武汉全球外企招商大会上正式与武汉青山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斥资150亿落下武汉第二子。

  早在今年5月份,香港置地高管就已到武汉会见相关政府领导,实地考察武汉青山区红钢城红房子片区,提出希望建设中英科技城项目。

  此次签约,意味着香港置地已明确在武汉青山滨江生态商务区核心区东片地块,投资创新性城市综合体及高品质居住项目。

  此时距离香港置地首次进入武汉仅半年时间,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香港置地在内地已新增6个项目。截至6月底,香港置地在内地已布局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重点一二线城市,仅在建项目就有10个,总地盘面积达331.6公顷。

  逆行投资逻辑

  香港置地首次进入内地是在1996年,一个内地市场正在崛起,大批港企纷纷北上抢占发展新机遇的年代。

  但二十余年的市场风云变幻中,内地房企逐渐崛起,一向以慢开发模式为准则的港企优势却日渐式弱,运营压力大增,在内地房企纷纷出海寻求更大发展的同时,包括长实、恒基兆业、华人置业、中渝置地、瑞安等在内的港资企业则开始撤离内地。

  去年以来内地市场大热,加上调控收紧,港企“跑路”的呼四起,同为港企的香港置地却反其道而行之,当年9月宣布投资10亿美元开发北京王府井中环项目。

  在当时,香港置地执行董事周明祖还明确表示会继续寻求机会在内地投资:“我们没有任何计划要剥离或者是退出在内地的投资,我们对内地中长期的繁荣发展是非常看好并充满信心,会在内地长远发展。”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香港置地2017年半年报获悉,内地已成为香港置地重要的“粮仓”和未来利润增长点,上半年香港置地新增的4个项目中,就有2个位于内地,“中国大陆投资组合整体合同销售额增加,利润贡献提高。”

  香港置地在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2%至5.1亿美元,香港和中国大陆持续成为最大的利润贡献部分,其中投资物业收入主要来自香港,销售物业收入主要来自大陆。而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亦是得益于中国及新加坡的项目,尤其中国对利润贡献将持续增强。

  2017年1-6月,香港置地在内地的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2.27%至7.01亿美元,确认的收入亦同比上涨了48.57%,达到5.2亿美元。

  实际上也是香港置地对内地市场保持信心,并在今年以来持续加码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香港置地在内地的项目销售不错,所以加码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香港置地为何在众多港企纷纷缩减内地规模的节点选择加大投资力度,中原地产华西区董事总经理庄泽宝向观点地产新媒体分析指出,仅从单个企业策略来看,进入内地多年,香港置地一直在尝试本土化,吸纳和培养本地人才团队。

  其次,香港置地在香港所获取的商业管理经验也是内地房企希望借鉴的,因此其在内地扩张时能更多与招商、龙湖、旭辉等国内开发商合作,分散风险的同时不断了解市场,学习内地市场开发经验。

  以布局最多的重庆市场为例,香港置地最初就是通过与龙湖、招商的合作逐渐建立品牌认可度,并以此方式继续内地的扩张。

  2017年半年报中,香港置地披露的北京、上海、成都、南京、重庆、武汉六大重点项目基本都是股权占比在33%-90%的合作项目。

  企业战略之外,对内地市场未来发展看好才是香港置地选择“坚守”的重要原因。

  虽然今年以来内地市场调控收紧,但市场却逐步回归理性,长江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谢皓宇认为,相比之下内地环境其实已经好了很多,尤其土地供应量大幅增加,发展机会也因此更多。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目前港企对内地投资环境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方认为利润越来越低,规模难以扩大,另一方则依然持有乐观的态度,认为未来内地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整体来看,在部分看空港企撤退的步伐中,加码内地市场的并不止香港置地一个。同为港企的九龙仓也在近一年先后落子深圳、杭州、苏州,今年业绩会上更强调要主力发展内地物业。

  一直关注内地市场的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在参加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时向媒体强调,内地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且相比香港,恒隆更关注的其实是内地市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9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