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百货零售企业的出路何在?

   2007-05-30 9480

  重组商品经营结构解决卖什么问题,为顾客提供便利解决怎么卖问题,跟着顾客走解决卖多少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零售商业在规模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近两年效益却呈下滑趋势。据最新资料统计,今年1至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若扣除价格总指数下降3.2%,实际增幅达9.92%,而百货零售业却同比下降6.3%。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在划分的11个行业中,按业绩增长速度排序,排名第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业绩增长平均为40%以上,而百货零售业排在最后一名,近70家零售企业的每股平利润仅有几分钱,大多处于不盈利和亏损状态。前几年还是绩优股的百货企业,转眼之间已成为垃圾股的代名词。

  目前困扰零售业的因素很多,诸如商店过多,无序竞争,管理手段落后等。但是根本的症结有三个:一是商品经营结构老化,满足不了顾客对主流商品的需求;二是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不能满足顾客对便利的追求;三是过去的盲目竞争造成店面过大,而实际上城市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对症下药,扭转大型零售企业的尴尬局面?有关人士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卖什么、怎么卖、卖多少。他们提出,重组商品经营结构解决卖什么问题,尽可能地为顾客提供便利解决怎么卖问题,跟着顾客走解决卖多少问题。

  重组商品经营结构

  目前大型零售百货店经营的商品以穿用为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过去计划划分的结果,当时政府部门把米面的经营权划给了粮店,把副食划给了副食店,把穿用商品划给了百货店。随着开放搞活,虽然相互有所渗透,但基本上还都严守自己的经营领域。

  就大百货店而言,目前经营的穿用商品与过去短缺时期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与七八年前相比种类上则大同小异,只不过商品的品质有了提升罢了。而最近七八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点有目共睹。同时,百货店除了经营环境、服务态度有较大的改善外,经营的主要商品品类、经营方式、经营手段则没有质的变化。就大百货店经营结构来说,目前主要还是以穿用商品为主,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家用电器、黄金、钟表等。经营穿用商品受到两方面的夹攻:一是超市的侵略,百货店经营的品类,超市几乎无所不包,其竞争优势均大于百货店;二是同行竞争的加剧,经营穿用商品的利润越来越低。
  
  百货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压缩传统商品的经营规模,扩大和增加新兴商品的经营规模和项目。传统的穿用商品在七八年前也许是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如买一件好衣服,买一台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要占全部家庭支出的很大比重,家庭把它当作主要消费支出。而今天,它在家庭的支出中已不占大头,已不是主流商品。那么今天的主流商品是什么呢?人们在满足穿用的需求后,逐渐转向了住、行、健康、娱乐、教育的需求。如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条件的改善,现在人们有了一套房子以后,一般的装修费用都要数万元,这是住的需求;行的需求要买车,更是个大的数目;还有旅游的需求,节假日随便出游一次,一个家庭的支出,少的几千元,多的上万元。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在今天的家庭里已比较普遍,而且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较大。因此,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在今天应该说是家庭的主流支出,而这类的消费应该是主流消费,其商品应该是主流商品。相对于传统的穿用商品,主流商品大多都是新兴的现代商品,经营这类商品同经营传统的穿用商品相比,由于市场不太成熟,竞争相对弱些,经营利润高于市场平均利润。因此,经营者要摆脱困境,应紧盯市场,压缩传统穿用商品的经营,扩增现代主流商品的经营。

  那么,如何压缩和扩增呢?也许有人会说,目前大型百货店也经营住、行、健康、娱乐等新兴商品。不错,这是事实。但是目前大百货店对这类商品的经营大多处于尝试阶段,如把家具商品裹在家电商场或百货商场里,把手机和寻呼机等现代通信商品夹在文化或电器商品部里,把电脑作为电器或文化商品部的一个小组,把药品和健康商品归到食品部或百货部。虽然它们是社会消费的主流商品,但在传统的经营思路下,倒作为次要的商品来经营,根本没有突出其地位。

  所谓压缩和扩增,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把经营的中心和重心放在新兴的主流商品上,而把传统的穿用商品作为一般商品来经营。这就需要压缩传统商品的经营,将其压缩合并至原有规模的1/3,即保留家用电器、服装、针纺织品、鞋帽、工艺饰品等经营部即可。而把现在埋在某个商品部里的新兴商品突出出来,提升起来,扩大其经营规模。结合目前的商品市场,可扩增的新商品大类及经营部有:化妆美容商品、电信商品、现代图文传播商品、医疗保健商品、体育用品、旅游商品、家庭装饰商品以及电脑商品部、儿童商品部等。当然,随着市场的变化,可能还会产生新的前景更好的商品,应及时调整商品结构,把市场逐渐萎缩的商品逐步压缩和撤销,增添有生命力的商品,使经营的商品永远是社会的主流商品。目前除化妆品外,上述其它类商品大都在专业店里经营,甚至以集贸市场的形式出现,大型零售百货店经营这些商品同专卖店相比有定位的优势,同普通的集贸市场相比有信誉的优势,因此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多为顾客提供便利

  我们都有在超市和百货店购物的经历。在超市购物自由选择,选够以后一次性付款,而且,信息码和计算机的应用,使交款时间缩短、计价准确。若在百货店购物,每选购一种商品得开一张小票,要买几十种商品,花上大半天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人已经累得不行了。况且,顾客在接受导购员服务时,选择的自由度就小了。因此说,百货店给顾客提供的方便是不尽如人意的。百货店不尽利民的原因是人工服务成本、设施基础成本、管理成本同超市比都高,因此顾客感觉到贵,购买欲自然降低了。

  所以,作为大百货店应设法给顾客提供便利,尽可能地便民利民。其措施有四:一是把原来经营的日常生活用品、洗涤用品、小食品、学习用品、部分办公用品等碎小、标准、简单的商品放在超市经营,从而降低人工成本,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二是尽可能地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单品管理、电算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店堂装修不要过于豪华高档,前几年装修攀比,造成基础投资过大,基础成本上升;四是实现连锁经营,多开设连锁店,这样,既能达到利民的目的,又能实现集中进货、统一配送,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实力。

  店面跟着居民走

  跟着顾客走,是指店面要跟着居民走,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它的店面。大百货店过去有一个非常主观的提法:留住顾客。居民都外迁了,何以留住他们呢?

  目前有些城市已出现空心化现象,使原来处于闹市中心区的大商场步履维艰。要摆脱困境,只能跟着顾客走,而不是拉顾客。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市区人口大量外迁,在郊区和郊县形成了一个个居民小区,形成了新的人口密集地,人口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或几十万。凡是比较大的人口聚集区,开发商在开发设计时,都相应建有配套的商业设施。

  作为传统的大型百货零售企业,都有着很高的信誉优势。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百货企业应充分利用这笔资产和房地产开发商携手,在新的居民区开设一个个连锁店。这种店应是超市和百货店的混合体,能解决新居民区的居民就近购物问题;这种店将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它符合商业的基本运作规律,起到便民利民的作用。这种便民连锁店的开设,对传统的大百货店来讲,有很多好处。首先解决了发展问题,就近发展,不用跨省市,有地域上的优势,还便于管理;其次,投资少,见效快,因为开发商把先期基建投资都解决了,作为商家只要投入流动资金就行,所以见效会很快;第三,系统风险相对小,因为只要先期调研做好了,居民区居民数量相对固定,所以购买力也相对固定,商店在设计经营规模时,就有的放矢,量产出定投入,只要管理到位,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第四,解决传统大百货店劳动力过剩问题,开设的连锁店数量多了,需要职工的数量自然就会多,大百货店就不用每年为冗员的转岗分流而煞费苦心了;第五,连锁店开到一定数量,规模效益便会显现,经营成本便会大大下降,竞争优势便会突出出来,规模效益也就突出了。因此说,跟着居民走,始终为大众服务,遵循便利的经营原则,大型百货零售企业便会找到出路。

  开店是要赚钱,不是比大比阔比派,所以店面大小要适中。跟着顾客走,多开连锁店,规模自然就有了,单店再大也是有限的。对于已建成的大型百货零售店怎么办?对多余的面积设法改造,改作它用,千万不要不做改造就租出去,转移矛盾和风险,否则,承租方有可能也去搞商业零售,结果是两败俱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4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