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资本的力量,让初创餐饮品牌飞得更高,是在互联网后餐饮业最大的改革,虽说西少爷今日的门店状况已经不复往日,但2016年11月,西少爷获得B轮融资1150万美金,成为2016年国内餐饮业最高的一笔融资。
互联网时代,借资本之力快速成长的企业也并不少,大弗兰、喜茶、和合谷、海盗虾饭等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屡屡借互联网走在风口与资本打交道的黄太吉已经失去了过往的辉煌;曾获IDG资本和雷军旗下顺为资本150万美元投资的上海厨师上门O2O平台“烧饭饭”,经历了痛苦的转型依旧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于2015年年底停业了,其创始人张志坚正在寻求下一个餐饮出口。
众筹方面,拥有千万级别中高端用户的开始吧众筹平台,近段时间把目光放在了餐饮行业,暗恋桃花源、大开沙界、宝珠奶酪、Win House、旺池川菜等餐饮项目皆在开始吧平台展开了品牌扩张计划。
在众筹中,很多品牌玩得还不错,要说不好的,也是多如牛毛,如长沙的印象湘江世纪城店,号称最大众筹餐厅终倒闭,93个股东100万元众筹款化为泡影;北京的Her Coffee,坐拥66位海归白富美,众筹132万,开业一年后退出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很多人咖啡馆”东莞、宁波、上海等大部分没有营业超过一年。虽然真实而残酷,但类似的事情还很多。
筷玩思维认为,餐饮人学会讲品牌故事用来借众筹、资本的力,是餐饮业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个显著改变,这种新时代“巨变”在餐饮业的体现,也是近几年来才发生的事情,要明白众筹、资本注入对餐饮人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餐饮人在其中怎么去借力飞得更高,还得从餐饮业的变革说起。
不是以前的众筹、资本不看餐饮业,而是以前的餐饮业没法被看
按道理说,餐饮业绝对是资本最喜爱的行业之一,每天都有现金流,供应商送货还能月结,生意好坏一眼看出来,但是从餐饮业2000年以前的90年代去看,却很少看到资本和餐饮业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事情发生,至于众筹更是闻所未闻,难道是没有互联网红利,资本就看不到餐饮业了吗?
我们把时间定在90年代左右的餐饮业里,那时候,正是外来品牌初入国内市场的一个周期,那时,永和大王、真功夫还只是个未长成的粉嫩少年,跨界者和餐饮海归尚在和父辈探讨开不开分店的事儿。在那时刚刚开放的商业大环境下,餐饮业中除了大酒楼和为数不多的外来品牌,剩下来随处可见的就是刚起步的苍蝇小馆和几十年老店了。
让资本家走入这些基数最高的小馆和老店中,看着他们生意火爆却也闹哄哄的乱象:收钱直接丢抽屉无记录,花钱无支出报表,一问老板却得知连昨天盈利多少都不会算,所以这样的店资本怎么下得去手?
来来往往满大街的“老陈卷饼”、“胖叔烧腊”、“丽丽早餐包子店”等土鳖店名和吊儿郎当的经营者,这样的店谁给他们胆子走向国际?
更致命的是资本和看起来还不错的新创小伙儿聊天,谁知他们连品牌都不知道怎么打造,这样的餐饮业让资本怎么去看?失去了互联网的土壤,“众筹”这个概念甚至都没有人听过。
小结一下那个时代众筹、资本和餐饮业的关系:
1)、现金流混乱,没有准确的营收系统=无法分红;
2)、普遍餐饮人文化不高,不明白品牌的打造方式和重要性=不懂经营;
3)、餐饮人尚在摸索中,新创品牌对自身未来之路完全不清晰=没有未来;
4)、老餐饮人比较保守,大部分拒绝风投=无法合作;
5)、缺乏互联网的土壤,对众筹和资本没有认知=缺乏环境。
从小结看就很明白了,不是以前的众筹、资本不看餐饮业,而是那时的餐饮业根本没法被看。说起来大概是稚嫩的餐饮业小荷才露尖尖角,众筹、资本尤是不忍立上头。
不过好在餐饮业有现金流的先天优势,90年代后餐饮业随着海归、跨界者和二代餐饮人的初露锋芒,这时候餐饮业不再是对资本摆手“叔叔不约,我们不约”的懵懂小朋友了,在时间洗礼下,他们已初长成,这时候资本“怪蜀黍”对青葱玉指的餐饮人大为喜爱。
同时餐饮人看到多金多才的资本家连连举手,“老板,我看你眉清目秀、骨骼惊奇,颇有大侠风范不如让你带我飞吧。”
理所当然对餐饮业早有爱慕之心的资本家岂能拒绝这么懂事的小伙伴儿,同时,随着互联网对餐饮业的入侵完成,没空追上资本的部分餐饮人也学前行者讲起了品牌故事,拉上互联网的看客一起“众筹”上路。从此后,借助互联网土壤加上新餐饮人入局,一场众筹、资本、餐饮人的联谊赛就此拉开序幕。
筷玩思维认为,商业向来残酷、互联网并不好惹,资本也不是天使,餐饮人天生尝遍百草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联谊赛自然有苦有乐,路上的看客被“众筹”拉进拉拉队助威也是有哭有笑。但是,联谊赛已成定局,没有“时间裁判”的允许,其中联谊的人要么赢要么出局,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
既然联谊赛的铃已经系起来,解铃人却早已金盆洗手不知所踪,我们除了看到众筹和资本在餐饮业不好的结局,也看到了更多因为众筹和资本的帮助一飞冲天的案例,因此,想想餐饮业如何在众筹和资本的帮助下做好自己,才是更重要的。只有弄明白在众筹和资本风向下的餐饮人是如何摔倒的,才能做到让自己站得更稳。
商业向来残酷且公平,不跟老朱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别想定天下
讲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两个曾经结拜打算同生死的兄弟小A和小B,有天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狮子,两人打算逃跑时,小A拿出了能给角色加敏捷度的超级跑鞋。
小B问他,“大哥你穿鞋跑的过狮子吗?”
小A自信地甩了甩头发,阴森一笑,“跑不过狮子,但跑得过你就够了。”
故事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但是,我们再给故事开个脑洞,续下这个经典:小B听了小A的话拔腿就跑,结果狮子冲上来把正在微笑系鞋带的小A一口吞下,从此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如果说狮子就是风口,小A小B是在餐饮路上前行的伙伴,这个时代,很多“优秀”的餐饮人确实拿到了钱可以跑得更快,但是真正能领跑的人,不是随时随地带着跑鞋的小A,而是带着跑鞋并且已经穿上了的小C和不需要跑鞋也能跑的起来并会审时度势的小B,而更多的是已经在路上奔跑的小D们。
餐饮人在拿到众筹、资本前后,就必须要学会商业三法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开着车甩开BCD的人。
1)、高筑墙之聚焦法则: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比能做什么更重要
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失去市场的案例中,黄太吉就在其中。
从最开始的黄太吉煎饼果子单品到黄太吉外卖的开放共享平台,其创始人赫畅曾经也算红极一时之人物,他把“卖煎饼”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做出一亿多的融资、十多亿的估值,还通过美女老板娘和开跑车送煎饼等多个热点话题博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俨然成为当年餐饮圈和互联网圈的跨界典范。
实际上,黄太吉在收获成功的同时,其核心产品煎饼也一直备受吐槽,然而,黄太吉被神化过后,就转入O2O烧钱大战和“免费”时代,在“并未获得巨额盈利”时,又开启了“百丽集团”的多品牌模式,现状中,“牛炖先生”炖菜、“大黄疯”小火锅、“从来”饺子馆等外卖品牌却并未获得同黄太吉曾经被追捧的待遇,最后神话破灭。
但归根结底,黄太吉的成功之路其实是个“卖煎饼”的小事。只要是从事餐饮业的人都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产品和盈利才是餐饮行业的本质。
古书言太生一,一生二三,三生万物,老黄做到了三生万物,却忘了没有一,万物是生了也即灭的。
如果黄太吉好好做煎饼,认真做,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这就是高筑墙之聚焦法则: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比能做什么更重要。
2)、广积粮之纳贤法则:从来就没有一个企业是被人才太多拖垮的
不说餐饮业,单单手机业就走过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从最初的国产山寨时代到进入华为、小米和vivo、OPPO的国货争光时代,餐饮业也是改头换面很明显的一个行业,这些年,经常有听说华为的某谁进入餐饮业,带动了一个品牌,小米的某谁进入餐饮业捧火了一个品类。
乐凯撒创始人兼CEO陈宁表示,餐饮行业门槛很高,餐企是品牌公司、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和设计公司的总和,得请到更多的跨界人才,而并非餐饮的专业人才。
所以乐凯撒公司除了专业技术岗位,高管尽数来自华为、宝洁、杜蕾斯等跨界大牛。在招人的任性方面,陈宁的要求是:总部非985的不要,非专业领域最牛的不要,甚至年龄比老板大4岁的也不要。
结果在别人还在想乐凯撒这货是不是疯了的时候,它果然在市场中疯了:乐凯撒用不到2年时间从18家开到超过100家直营店。
那么,人才那么多能用来做什么,又不能蒸也不能煮,更不能凑成一桌打麻将。
曾经,乐凯撒宣称其是榴莲匹萨的开创者,但是在消费者看来,呵呵,你自封榴莲匹萨的始祖关我们什么事儿?筷玩思维则认为,人才就是用来帮品牌传递价值观并且让消费者认可的同时还能爱上它的一个过程。
乐凯撒说,人才是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这些人才给乐凯撒带来的利益是难以估算的。
3)、缓称王之“墨菲”法则:无法打消一切会发生的坏事,低调找到出路才跑得快
作为一个古代打江山的初代皇帝其实非常痛苦,不仅要安抚手下的贤才士兵不要跑掉,还要面对各路起义军的轰杀,更危险的则是现任末代皇帝手下保守派的反攻。
不过,餐饮业也好不到哪里去,商业的反垄断格局和百家争鸣的模式就让餐饮人焦头烂额,传统派的人怕创新派突然领跑,创新派怕市场不接纳还被传统派的人突围。
现在的餐饮业,老路早被其他餐饮人踏没了,要有优势和找到赛道就只能找一个略微新点的切入口,但是这第一步是很痛苦的,即使得到不错的市场反响也要面临很残酷的局面:后来者利用你打下的市场对你的品牌进行升级后轻易把你甩开。
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不知道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才是赢家,只有成为第二才能得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留下来的经验,才懂得,怎么吃到最好吃的螃蟹。何况,商业的残酷性带来的不仅仅都是螃蟹,如果是一只毒蜘蛛呢?
那么,在商业中,餐饮人学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这和众筹、资本的注入有什么最直接的关联?
不晓得做好餐饮,资本可以是成功加速器也能是死亡催化剂
要懂得做好餐饮,它的关键点在于众筹、资本的目光和餐饮人心性这两者的融合,在之前,餐饮业一直是餐饮人在走独行路,直到互联网时代中众筹、资本将目光瞄准了餐饮业时,独自前行知道路阻且长的餐饮人突然得到了加速器,那么如果餐饮人心性不够,觉得资金在手、天下我有,未筑墙、不积粮、却急称王,那么这对餐饮人和众筹方、资本家来说都是致命的。
这几年,一个根正苗红的餐饮新锐前途一片光明后,得到资本宠爱而完犊子的案例,就不少,新式茶饮领域的“佼佼者”:茶香书香,它就在其中倒下了。
据资料,就在2017年,这则“元旦起,茶香书香已停止经营”消息一出,在业界激起千层浪。
2011年12月底“茶香书香”首家门店开业,一个月后即创下150平日营业额破万的纪录,也成为商场里排队的现象级门店。随后20个月的时间,拿到融资的茶香书香迅速开设了9家门店,并且很快收支打平。这貌似前路一片阳光却遇到了2017年的闭店通知。
这次失败原因,创始人罗军说:“由于股东原因,从元旦起停止了茶香书香的经营”,同时罗军又说:“我们的模式是走的通的,问题出在股权的顶层设计上。”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资本介入后,尽管是茶香书香品牌的创始人,但罗军团队已经失去了决策权。
随着创始团队与资本方在经营问题上出现分歧后,最终导致茶香书香终结。
这是互联网时代后餐饮业的“新死法”,随着资本的加入而让公众震惊,原来创业还能“有钱死”,震惊之余餐饮人还明白了,抛开餐饮业自身谈其他,都是败局的开始。
另一方面,很多餐饮人拿到资金后,就抛开规则,疯狂试错,造就了多少陌路,其中互联网餐饮品牌,这几年一直在玩概念,却忽视了自身还需多修炼内功,只有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知道怎么做才是餐饮人应该思考的,做到了,外来资本才能带着餐饮人一起飞啊。
结语
穿上互联网外衣,再借助外来资本力量,就能在风口上飞,而在商业中,最关键的不是研究怎么飞得更高,而是要扒开互联网的外衣,去研究餐饮业之根本。
无论风有多大,无论互联网的外衣多暖和,归根到底,离不开的还是餐饮自身之根本,风总会停止,互联网的外衣总要脱下,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餐饮业之根本。
将一切目光回归餐饮业自身,聚焦目光在自己身上,比去研究怎么讨好资本、怎么上众筹更重要,成败的命运终究握在餐饮人自己手里。懂得这一点,在众筹和资本注入的新推手作用下,被捧上天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