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书吧+餐饮”能成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吗?

   2017-11-27 第三只眼看零售第三只眼看零售7960

  记者出身的徐元文是位“零售业新兵”,但他创办的济南宜快宜慢便利店却探索出一种却区别于罗森、7-eleven等传统便利店的创新模式——即面积在400平方米,融入常规商品、书吧、餐饮、烘焙等多个业态的复合型便利店。

  宜快宜慢创立于2014年,此前以10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标准型便利店为主,单店日销一万元左右。由于规模有限,在便利店业态大军中,宜快宜慢名不见经传。

  2016年,徐元文决定开出复合型门店,其差异化竞争力有所凸显。他在4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中,融入便利店、书吧、餐饮、烘焙等多个业态。随后,宜快宜慢的“复合店+标准店”双线战略逐步落地。

  这一方面使得宜快宜慢“逼格”提升,得到绿地、万科等知名开发商的青睐。另一方面,复合型门店为宜快宜慢开辟出新的盈利机会点。据徐元文表示,目前开出的3家复合型门店,日均销售三万元左右,已经实现单店盈利。

  但对比业界常见的标准型便利店,复合型门店的房租、人力成本更高,开店速度更慢,且坪效相对较低。甚至这一问题在宜快宜慢管理层中间也产生不同看法。比如,宜快宜慢副总经理李晓鸥曾表示,“要把门店经营面积从400平方米减到150平方米,我肯定会砍去占地最多的书吧、文创板块。”

  复合型便利店能成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吗?它盈利的逻辑在哪里?《第三只眼看零售》日前实地走访宜快宜慢。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即宜快宜慢是否存在由标准店“养”复合店现象;他们的商品力、运营力及标准化能力,能否支撑其快速扩张;以及对于区域零售企业来说,类似于宜快宜慢这样的创新商业模式,是否具备借鉴意义。

  “大小店型”双线发展  借复合业态获取潜在收益

  据宜快宜慢官方透露,当门店数突破50家之后,或可实现总部、单店共同盈利。按照规划,宜快宜慢复合店与标准店的门店数比例将趋近于2:8。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店短期内必然是宜快宜慢的主要盈利点。复合型门店,将发挥对接战略合作方、塑造品牌影响力以及引导消费习惯等职能。

  徐元文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宜快宜慢相当于建造一块商品池,由书吧、餐饮、烘焙等业态充当内部商品。根据门店所在商圈、物业结构以及对标客群等因素,宜快宜慢会将其自有组合,衍生出便利店+书吧+餐饮;便利店+餐饮+烘焙等模式。”

  目前来看,餐饮业态几乎是所有宜快宜慢门店中的必备板块。它通常为8至12种早、午餐品类,用来对标CBD商圈上班族的用餐需求。“我们希望为顾客营造一种听着音乐,看着微信,排着队购买快餐的消费场景。”据李晓鸥透露,在美联广场店中,宜快宜慢的餐饮、便利店销售占比分别为50%。

  但从这一层面来看,宜快宜慢目前存在两处矛盾需要平衡。其一是门店客流峰谷差值太大,使得员工配置难以提升性价比。其二是餐饮+书吧区域需占据50%左右的门店面积,对于强调坪效的便利店业态来说,物业承租压力相对增大。

  对此,徐元文回应称,“餐饮业态本就需要一定的员工配置,宜快宜慢通过早、午高峰已经获取了一定收益,加上便利店常规商品销售,足以支撑门店的人力架构,并且能够盈利。”

  以美莲广场店为例,《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该门店物业一年房租在70万左右。店内分为三个区域,便利店区域配置有4名员工、餐饮前台、后厨各有三名员工。按照济南地区3000元左右的便利店平均薪资计算,其人力成本每年在40万元左右。另外从时间成本来算,宜快宜慢开一家标准型便利店只需10天,而复合型门店的前期筹备长达3个月。

  如此高成本运作,徐元文为什么坚持布局复合型门店?原因或在于三个方面。在潜在收益方面,宜快宜慢意图借便利店+书吧+餐饮等业态组合方式,将门店改造为一种迎合年轻白领的生活方式店。且不论具体经营效果,这一举措确实吸引了绿地、万科等产业方关注。

  “试想一下,万科的房价为2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济南属于中高端住宅区。你在里面开一家夫妻老婆店,相对来说有些不搭调。”徐元文分析称。因而,宜快宜慢一方面借此与上述产业方达成合作,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宜快宜慢甚至能在新店培养期,在部分地产项目合作中,获得有价格优势的物业支持。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宜快宜慢通过联营等方式摊薄运营成本。李晓鸥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门店中的烘焙、文创、 餐饮等板块为联营。我们会与合作方存在联营扣点与外租区经营两种模式,当业绩超过预期点,则采用扣点分成,反之则收取保底租金。”在此基础上,宜快宜慢会逐步优化合作商,使其在产生引流效果时,随之带动门店业绩。

  更重要的是,宜快宜慢有23家标准型便利店,是其培养复合型门店的基础支持。据了解,标准型便利店单店日均销售1万元左右,高于本土便利店单店日销4700元的平均水平。

  选择性“拷贝”7-eleven  以百万级加盟门槛提升品质

  “7-eleven、罗森等日资便利店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逻辑,新兴的本土便利店企业没有必要全部创新,你只要努力的学习复制就可以。但框架是别人的,内容还得自己填充。以鲜食品类为例,如果你把上海7-eleven、全家畅销的饭团、寿司、沙拉等品类拿到济南来卖,一定会死。因为济南人不吃冷餐。”李晓鸥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为此,宜快宜慢在选址、运营以及搭建供应链体系等环节,以7-eleven的标准化模型为基础,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操作逻辑。

  举例来说,宜快宜慢的选址标准大体上会参考四个因素。

  其一是周边客群应以年轻人为主,例如网络科技公司扎堆的CBD办公区;

  其二是竞争业态调研,举例来说,济南当地的另一家连锁便利店品牌为统一银座,在济南主城区中开有150多家门店。宜快宜慢在选址时,便会有所规避。

  其三是房租成本,综合来看,宜快宜慢门店租金最低在单日每平米1.5元左右,最高可达单日6元/平方米。

  其四是物业结构,因为有餐饮业态,宜快宜慢会考虑380V电压、上下水结构、能够容纳堂食区域的门店面积等因素。为做到标准化复制,宜快宜慢甚至会要求物业门头宽度最低不得少于4.8米。

  走进宜快宜慢门店可以看出,其便利店板块的商品结构与日资便利店品牌较为接近,但在单品上具有差异性。举例来说,东源大厦店属于办公区门店,却有拖鞋、400Ml洗发水等社区店中的常见单品。据该门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单品并非一开始就有,也是通过商品汰换机制增加的特色商品。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宜快宜慢每两周进行一次商品更新,他们会参考动销率、必需品类、天猫等电商搜索排名、竞争业态市调、网红商品等因素综合选品。

  以食品为例,宜快宜慢组织了一伙“吃货达人”,由5至10名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组成,根据他们的意见反馈确定是否上架。但面对创可贴、碘酒、牙刷等单品时,因为它们属于必需品类,即使动销率相对较低,宜快宜慢仍然会保留。

  一位熟悉徐元文的友人表示,宜快宜慢初创时,只有一家门店,面对供应商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现金采购。为此,宜快宜慢的商品采购更为谨慎。发展至今,宜快宜慢逐渐过渡到向上级代理商进行账期采购,要求他们将商品统一配送至仓储中心。

  为了提升配送效率,同时降低门店库存压力。宜快宜慢有一套配送机制,例如针对饮用水、方便面等批量销售的单品,采用整箱配送,但对于大部分单品,宜快宜慢也能做到拆零配送。其中常规商品两日一配,低温商品、鲜食等品类一日一配。

  但是,《第三只眼看零售》共走访了两家复合型门店和一家标准型门店,发现部分品类存在缺货现象。我们推测,这或许与门店无法精准测算订货量有关,为降低报损率,只能让货架缺货。

  为此,宜快宜慢要优化供应链的稳定性,扩大门店规模,提升采购量即成为必要前提。因而,开展加盟也是他们最新的业务重点。据李晓鸥透露,宜快宜慢将采取紧密型的托管式加盟,加盟主只需承担加盟费、开店成本,物业房租、人工等运营费用,总部可代为经营,使其获得门店分红。“我们目前已开出两家加盟店,未来或将直营店与加盟店比例控制在2: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开一家宜快宜慢复合型门店需要一百万元左右,明显高于美宜佳等本土便利店品牌五六十万的开店成本,这无疑提升了加盟门槛。但在宜快宜慢看来,其目标加盟者并非是以夫妻老婆店经营者为代表的个体户,而是面向有稳定工作,具备财务基础,有投资意向的企事业单位中高层。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控加盟店品质,同时提升开店速度。”徐元文表示,“我们对加盟店的管理甚至会细化到灯光控制层面,标准便利店的灯光色温应该在6000K左右,为正白光,从而突出商品;但在餐饮区域,宜快宜慢就要将色温控制在3000K以下,使其呈现出暖白光。”

  业态组合或为表象  差异化策略才是转型根本

  宜快宜慢能够获得绿地、万科等产业方关注,一大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济南市场此前没有的业态组合。这是他的差异化竞争力,但未必能够为区域零售企业所复制。综合经受市场检验的各种创新业态来看,差异化是实体零售业的转型根本,但并非仅限于商品,而是能够延伸至业态、价格、服务甚至空间设计等多个层面。

  如同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峰所说,“什么是差异化,你把同品质的商品做到价格最低,这就是最大的差异化。”这一策略使生鲜传奇成为价格杀手,在千里之外的福州,也让永辉超级物种下分的各个工坊业绩飘红。以鲑鱼工坊为例,由于能够通过食材处理、供应链管理以及售卖方式等手段,将三文鱼零售价做到低于海鲜市场批发价,鲑鱼工坊首店开业时即可做到单店日销30头三文鱼。

  在商品方面,对标单一品类,获取差异化竞争力也是不少便利店品牌的主流选择。例如全家、罗森等日资便利店以鲜食著称,南京苏果好的便利则将重点放在了自有品牌开发板块。随着宜快宜慢的门店数不断增长,如何寻找持续可合作的联营方,也是一大难点。为此,他们计划不久后将自有品牌开发提上日程,或将从商品、鲜食、书吧、清吧等多个方向进行尝试。

  “举例来说,人们愿意去诚品书店,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我在便利店中引入书吧元素,也是希望能够突破本土便利店照搬日资品牌的怪圈。”徐云文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我是记者出身,从2014年开始做便利店,算不上老零售人。但或许也因为这样,我没有大多数实体零售企业遵循的传统基因,反而更敢于另辟蹊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9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