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国美互相封杀 格力必败无疑吗?

   2004-03-22 8340


  成都国美与成都格力的纠纷终于引起了连锁反应,国美向各地分公司下达“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格力则扬言:“如果国美不按照格力的游戏规则处事,将把国美清除出自己的销售体系。”一个是空调业的领军企业,一个号称家电流通业的老大,双方剑拔弩张,都没有让步的迹象。这一事件引起家电业内广泛的关注。看热闹的关注角力双方最终谁将“服输”,看门道的都在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制造业与流通业关系的走向。一时各种猜测和论断流传于坊间。

  家电业资深人士罗清启先生判断:国美格力大掰手腕,格力必败无疑。支撑其判断的理由是“这实际上是两种分销渠道模式的矛盾,而根本不是两个企业的矛盾”,而“随着中国家电连锁在大城市的率先发展,大城市的分销模式基本上单一成为生产线———连锁零售商,除此之外所有的业态都在快速衰退。格力目前在城市中的销售网络都是正在处在衰退中的网络。”“现在格力自己矛盾的焦点实际上是:产品从生产线上出来之后是直接给国美呢,还是在经过区域的代理商过手之后再给国美供货的问题。”罗先生认为格力在支撑、维系一种落后的流通业态,必然遭致最后的失败。

  格力真的必败无疑吗?

  如果事件发生的时间放在业界所认同的,全国性家电连锁流通企业占到全国家电销售份额50%以上的3年之后,如果国美仍然保持着目前在家电流通领域的强势地位,那么格力再怎么“牛气”,也不可忽略这样一个强大的终端———毕竟制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销售,实现其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果,全国性家电连锁占全国份额的五成以上,国美又能在其中独占鳌头,终端出货能力足够影响到任何一个家电品牌的市场排位,那么格力也好,其他任何品牌也好,在强大的终端力量面前,也只能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国美、苏宁等全国性家电连锁企业在京、沪、穗等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都不到50%,更惶论二级城市和县、镇、农村市场,中国家电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目前家电连锁企业自身的扩张能力,都决定了国美、苏宁等连锁企业对家电流通业的全盘控制,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尽管我们承认这种业态的先进性和扩张能力,拿格力在国美势力最为强大的北京市场为例,格力在北京拥有1200多家经销商,2003年,格力在北京的总销售额为3亿元,而通过国美等大卖场的销售额不过10%。况且,目前格力与苏宁以及其他大中型专业销售商也保持着合作关系。“死了个张屠夫,不会吃连毛猪”,在非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情况下,这种说法是成立的。

  格力和国美的矛盾无非是围绕利益,国美依仗自己的终端销售能力讨要利益,而格力则要维护自己的经销体系以及本身的利益。在格力的利益体系里,目前经销代理制下的经销商是保重产品动销的主力,国美,甚至包括苏宁在内的家电连锁巨头也不足以撼动,再加上格力本身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所以不仅敢于而且能够对国美说“不”。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邱吉尔的话放到家电业厂商关系上,也同样具有道理。随着家电连锁业态的发展,渠道话语权越来越大,强势流通企业可能会越来越“霸道”,所谓“健康、和谐”的厂商关系将被越来越多的类似格力与国美摊牌的举动所代替。国美虽然庞大,但格力也可以借助其经营多年的渠道,以及苏宁、中永通泰等与之博奕。根据角力双方的势力和以往厂商博奕的结果,可以预测双方将在不久的将来达成某种妥协,因为市场还存在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形,这也是双方各自的软肋。(消息来源:新快报 作者:薛伟)

  另据厂长经理日报讯 3月11日,家电行业零售巨头国美全国下发“清场令”,要将空调巨头格力撤出国美全国各大连锁卖场。此消息一出,立即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有关人士认为,国美此举是在公开挑战厂家,而国美占据国内大商(卖)场零售市场的50%份额,格力放弃国美就等于放弃未来。

  但据笔者了解,此种说法有些欠妥,国美此举实际上已经走向危机边缘,这其中的风险只有国美自己清楚。

  “店大欺厂”国美损失“美誉度”

  古往今来,业内就有“店大欺厂”之说。但一般而言,这类“大店”只是利用自己的筹码优势暗中与某个厂家较劲,很少明目张胆地把“欺厂”的事件扯上桌面。因为商家明白,再大的店总是离不开厂家支持的。而国美此次“广而告之”与格力翻脸,在外界看来再清楚不过:国美开出的条件“太苛刻”,厂家不能接受,国美由此下了“清场令”,这是国美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欺厂行为”。

  国美此种行为对厂家是明显的不友善,“其作为”已公开向全国各空调厂家以及其他相关产品工厂传递一个信号:我是老大,顺我者昌,逆我者撤!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令各厂家反感。试问,作为厂家,谁会自愿接受店家的调控?站在厂方角度来讲,为了管理好全国市场,厂家都制定了有一定限度空间的制度性政策,一旦商家突破这个“上限”,厂家就会谨慎行事。假若厂家无条件接受了国美的苛刻条件,另一家又如何妥协?因此,面对商家的“无理”挑战,大厂家几乎选择一致:宁愿放弃。

  宁可另建渠道,厂家也决不会扰乱自已在全国建立的有序市场。国美对格力清场撤柜,从表面上看是自己“风光”,而实际上是被厂家炒了鱿鱼,最终斯自己的品牌“美誉度”大受损伤。

  防惹众怒生存危机近在咫尺

  只要是做家电生意的,人人都清楚国美的“经营模式”。国美是完全依赖厂家的“账期”生存的。所谓“账期”,就是厂家给商家无偿铺货,并约定在一定时间内,销额达到一定额度时双方再进行货款结算。如:商家与某厂家先签定协议,商家先提货销售,并与厂家约定账期一个月,销额达到100万时双方结算一次货款。假设一个空调品牌的约定“账期”是一个月,额度100万,以平均每套空调2000元计,100万相当于500套空调,这在夏季仅是一个单店一天的销量,虽然这100万销额已满,但账期未到,商家可打时间差,将厂家的这笔钱再“滚两圈”甚至“滚多圈”为自己赚钱。一个空调品牌的账期是100万,10个品牌就是1000万,30个品牌就有3000万(不排除没有品牌优势的小厂账期会更长)。如果一个单店3000万,全国有多少连锁店就有多少个3000万?但这钱不是商家的,而是商家未付给厂家利用“账期”自己再赚钱的“资本”。

  从以上“模式”看出,商家的利润源完全控制在厂家手里。众所周知,任何厂家的经营目的都是获取利润最大化,控制风险最小化。更何况,国内某些上规模的商家内部管理人员已出现连续、不间断地向厂家索要“好处费”的不正常现象,其行为的“恶心程度”已让工厂忍无可忍、但又不得不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空调业甚至家电行业各大品牌为了降低风险,对国美的不友好行为作出连锁反应,或者跟风撤柜,那国美必死无疑。

  厂家不支持,国美自身能撑多久?国美今天看格力不顺眼就撤掉格力,明天与另一品牌谈崩又宣布撤这个品牌的柜,这样的诚信度只能在业界“众叛亲离”,会让众多厂家“望美兴叹”。

  自古以来,厂家可以带大一个商家,却没有一个商家能扼死一个厂家。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年销售总额2198亿美元,但从未听说他公开“清场”过某某品牌。而国内的零售企业刚刚形成一定规模,就出现夜郎自大、妄自菲薄、大收红包等现象,这样的经营方式,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国内零售巨头的寿命周期。

  格力弃“美”不会损失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空调年度总容量1600万套,而从大商卖场(卖)出的空调仅占总容量的40%左右,另60%左右的空调是从传统商场、专营店和“三八店”出去的。目前,国内空调巨头纷纷进行渠道变革,逐步走向直营和变着法子“自建渠道”,其作法已经为即将发生的“店大欺厂”而打下了“渠道伏笔”。

  市场专家认为,格力此次在国美面前不妥协,其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支持--

  一、格力的渠道链相对稳固。格力往日的“销售公司模式”虽已变革,但随着格力注入资金掌握了“主控权”后,市场操作灵活性增强。格力放弃全国性零售巨头,培养和扶持地方巨头,其销量并不会比零售巨头走货低。同时,格力可以对自己的网点收放自如,决不会使自己受制于商家而处于被动局面。

  二、格力给业界做出了表率。在空调行业,格力是空调界公认的行业龙头,如果格力在国美面前随意低头,而面对全国这么多零售巨头又将如何应对?在市场上,今天有国美做出店大欺厂的行为,明天或后天就会有更多的“国美”再次地站出来挑战厂家,随意向工厂施压要“条件”,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工厂的市场控制能力势必减弱,行业的整体发展必将受阻,格力果断地放弃国美,在行业内起到了表率作用,其行为必将受到业界各厂家的大力支持和尊重。

  三、暗示商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上只有厂家发展带起一大批商家发展的先例,而没有因一个商家的弃销而抑制一个品牌和一个厂家发展的事实。有人把厂商关系比成“水和船”,只有众多水汇流成江河(由各厂家组成的制造业),才有条件使船行如风(商家发展)。而没有水就不可能有船,而没有船却照样有水。只要工厂愿投入,在哪里都可能帮扶起一个大商家。

  业内专家认为,国美撤出格力的行为是在自我抹黑,并没好处,国美应该三思而行。(作者:欧阳长寿)

标签: 国美|格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3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