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下属控股子公司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品牌”)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被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分拆出来的服装业务,杉杉品牌独立赴港上市过程已经走了一年半,至今未落定。
杉杉作为民族服装品牌龙头,近年来大举进军新能源特别是锂电池行业,如今又将目光瞄准新能源整车制造这一终端环节,显示出其转型决心。然而,其主营业务近年来发展吃力,关店速度已经加快到2016年的一天一家,现金流呈现萎缩态势。杉杉创始人郑永刚近日反复强调现金为王。
在此情况下,杉杉股份加快了上市、发债等融资工作。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其最新的一笔5亿元融资计划已经取消。
服装分拆上市未完成
现金流持续紧缩
3月17日,新京报记者自上海清算所获得的一份公告显示,杉杉集团“鉴于近期市场变化,决定取消本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文件落款日期为3月13日。
此前在3月8日,杉杉集团披露了2018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相关发行公告文件,发行金额5亿元,发行日期为3月12日-13日。
杉杉集团表示,鉴于近期市场变化,决定取消本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调整后的发行安排另行公告,如有新的进展,本公司将及时进行披露,提请投资者关注。
工商资料显示,杉杉集团控股股东为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杉杉控股的经营主体,杉杉集团旗下涵盖了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并通过杉杉股份控股港股上市公司富银融资租赁、拟上市的杉杉品牌以及新三板企业杉杉能源。
作为中国知名服装品牌,杉杉1989年由资本大佬郑永刚创建于浙江宁波。据官网介绍,20多年来,杉杉从单一的服装业务稳健发展成为集科技、时尚、投资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成为产融结合、管理精细、稳健发展的中国旗舰型民营企业。
在此番发债融资终止之前,杉杉系谋求服装业务港股上市融资之路已经走了大约一年半时间。
3月1日,杉杉股份公告称,下属控股子公司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品牌”)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180060号)。
据公告,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杉杉品牌提交的《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现需杉杉品牌就有关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和解释,并在6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受理部门提交书面回复意见。
3月16日,一位熟悉杉杉的行业专家告诉记者,杉杉股份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股,一直聚集了杉杉服装业务。这几年,杉杉打算将服装业务分拆于香港上市,所以成立了杉杉品牌,杉杉品牌就是杉杉服装业务的整合平台。
工商资料显示,杉杉品牌2016年5月发生工商变更,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杉杉品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名字也从宁波杉杉服装品牌经营有限公司变更为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新京报记者发现,杉杉品牌的港股上市之路已经筹划大约一年半时间,至今未实现。
新京报记者在证监会官网看到的一则发布于2016年10月25日的文件《关于核准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显示,证监会批复,核准其发行不超过42857000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你公司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杉杉系创始人郑永刚今年已经至少两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现金为王。
2018年1月24日,杉杉2018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表示,金融严管之下,流动性趋紧,企业要高度重视现金流,现金为王尤为重要。
据报道,今年1月6日,郑永刚在出席2017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时表示从今年开始,货币政策会稳健,货币规模不会泛滥,企业家们可能会感到资金面的紧张,现在需要“现金流为王”,“投资冲动、发展以及风险控制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月16日,新京报记者自中国货币网获得的一份杉杉集团发债募集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及2017年1-9月,杉杉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7亿元、12.82亿元、2.79亿元和-3.08亿元。
对此,杉杉集团解释称,2017年1-9月,公司对销售商进行了整合,逐步集中到中型、大型客户,相对于小客户,公司对大客户的付款账期相应有所延长,导致2017年9月末应收账款较2016年增加9.13亿元,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流,故致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相对较少。
2014-2016年以及2017年1-9月,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39亿元、-10.05亿元、-36.22亿元、-51.90亿元。
不仅是杉杉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杉杉股份经营现金流亦不乐观。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2013-2016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传统主营业务收入下滑
连年关店数百家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经营现金流萎缩之时,作为杉杉传统主营的服装业务近年来发展承压。
杉杉股份2017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服装品牌运营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3.01万元,同比下降32.01%,主要系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增加所致。
而杉杉股份2016年报中,服装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6.17万元,同比下降25.39%,主要系店铺开支及租金增加所致。
此前在杉杉股份2015年报中,服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34.86万元,同比下降49.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2.3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杉杉股份在2015年报中称,本期,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或终止经营等方式剥离了部分盈利能力较低的品牌,完成对瑞诺玛、酷娃、摩顿等品牌公司的股权转让,瑞思、和乎梨等业务亏损的品牌公司已进入清算注销程序。
新京报记者发现,杉杉股份近年来线下实体店的关店速度有所加快。
据2016年年报,杉杉股份关闭门店377家,其中关闭自行投资门店12家,关闭加盟店365家,2015年关店数量则为117家。当年,杉杉股份新开了237家门店,门店总数量从2015年末的1041家降低到了截至2016年末的901家。
杉杉股份在2016年报中称,本期公司平均店效为91万元,较去年下滑17%。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年报和2016年年报中,对截至2015年的门店总数数据披露有所分歧,前者是1194家,后者是1041家。
巨额资金投向新能源
在郑永刚看来,服装主业的最大作用是帮助杉杉完成了原始积累,早早上市,并取得雄厚资本。这个时候“再接着干老行当肯定不行,要转型升级。”郑永刚曾公开表示杉杉的转型落点于新能源。
2017年中报显示,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85236.06万元,同比增长57.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04.95万元,同比增长51.49%。
新京报记者梳理2017年中报发现,锂电池业务已成为如今杉杉股份的第一大业务。
中报显示,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103.47万元,同比上升57.43%;实现净利润26478.70万元,同比上升92.66%。
“2018年的头等大事就是集中资源做大做强杉杉股份旗下新能源业务,重点是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主导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形成压倒性产能优势”,郑永刚在杉杉2018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前述行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杉杉从做服装开始进行资本积累,进入新世纪后将重点放在新能源和资本金融两块,跟其他玩家不同,杉杉做新能源集中于上游,也就是锂离子电池材料。
近年来,杉杉在新能源领域抛出了一系列巨额投资计划。
2016年底,杉杉股份连续发布多份公告,称公司计划在3年内投入50亿实施能源管理服务产业化项目,有媒体称之为中国版特斯拉项目。
2018年1月,杉杉股份公告,旗下杉杉能源拟投资建设10万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其中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布局上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之后,杉杉也加入到了下游新能源汽车的红海。
据报道,杉杉股份造车起于2015年,整车业务以专用车及商用车研发为主。
在2015年报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栏目中,杉杉股份未公布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盈利情况。据2016年报,期内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2.3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25.73万元。
而根据2017年中报,杉杉股份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5.0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38.96万元。这意味着杉杉在造车上产生的业务量仍然极少。
近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杉杉集团信息披露负责人和杉杉股份董秘,电话始终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