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向社区转型成趋势 专业市场等变身社区购物中心

   2018-04-10 北京晨报 陈琳6510

  在电商冲击、消费升级和疏解整治的大背景下,市场、商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瞄准社区成了此轮突围转型的风向标之一,不少商家挂起了“亲子”招牌或“家庭”招牌,就地放下身段招徕邻居。有商业专家表示,扎根社区或许是此类商业形态突围转型的趋势,而如何增加消费者黏性、真正拉近与周围居民的距离,更是考验商家的商业智慧。

  商家:“把门口的市场做足”

  这个清明小长假,天通苑社区居民休闲购物有了一个新去处——有着10年历史的天通尾货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启动升级,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对三层的升级改造,引入影院、餐饮、休闲体验等业态,变成了社区购物中心,市场也随着转型更名为天通尾货商城。

  成立于2007年10月的天通尾货在北京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想当年也是京北著名的淘货胜地。不过随着消费模式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更新,尾货市场人气也大不如前。北京晨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调整后的商城打上了“社区”的印记:除了传统的服饰鞋帽、日用百货等,引入满足周边居民购物需求的户外用品、家电五金等,此外还新增了知名的餐饮品牌和国际影院,甚至还有一家美容院即将开业。

  天通尾货商城常务副总经理罗建华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天通尾货商城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对周边区域的市场对比和近年来的消费分析。相对天通苑地区的人口密度来说,社区商业供给并不充分,且在消费分析时,也是以天通苑当地的消费为主。“做这样的调整,首先还是要把门口的市场做足。因此需要引入或者保留周边居民有需求的业态。”另外,在调整中还要保留“尾货”特色。“从我们开业到现在,尾货这一特色一直是优势之一,北边辐射范围甚至包括密云、顺义、怀柔等区域,到目前为止逢节假日还有不少北边的消费者到店里来消费。”罗建华说,在调整过程中清退一部分看上去比较低端的尾货商户,顺应如今的消费趋势,“慢慢向精品尾货调整”。

  专家:实体店向社区转型成趋势

  尾货市场的蜕变并非个案。伴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商冲击,越来越多的实体商业面临转型,不少专业市场或百货商场向社区购物中心转变,比如甘家口大厦由社区商业百货发展模式逐渐向社区生活中心转型,除了满足社区日常购物及部分服务功能需求外,还引进了儿童游乐等休闲娱乐业态;长安商场向“社区百货店”靠拢,设立老年人购物绿色通道,并推出电话送货服务。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2017年,无论国内国外,实体店关闭似乎成为一种“风潮”,全国关闭的百货达到45家;而一些百货向社区转型,顺利“突围”。这说明,电商冲击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显露出实体商业设施业态布局趋同、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很多百货在转型过程中,都瞄准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这说明,社区需要的不仅仅是便利店,只要是适应社区发展的模式都是可以的。”

  洪涛提醒,但实体商业在升级转型中,能否持续,除了看品牌、业态、资源的组合能力,还需要诸多消费者常来常新的创意活动,不仅能丰富周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够增加忠诚顾客的黏性,拉近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5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