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收紧导致的房企资金链紧张,近日似乎有升级迹象。
据了解,2018年银监会的工作重点就是整顿信托业。此前的2017年,银监会就下发通知,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类业务,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6月25日,央行发布报告指出,“一些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较高,偿债压力较大”。
6月27日,发改委负责人强调,“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企业外债发行规模有所增加。这些企业评级情况参差不齐,有的经营收入和利润不高,自身实力有限,但申请备案登记的外债规模偏大,动辄五六亿美元,甚至高达数十亿美元,申请发债规模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项目本身收入偿还贷款的能力。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外汇收入来源,抵御汇率波动风险能力较弱。”
同策研究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监管层最近再次通过表态给房企压力,收窄本就狭窄的融资通道。这一举动意味着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将被大幅限制,房企资金获取难度再度加大。
华创证券指出,2015年和2016年,房企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境内发债。到2017年,该渠道逐渐被ABS和中票所替代,发债也转向海外。进入2018年,海外融资也大大受限,前5月房企利用外资规模下降了76.2%。
记者根据公开融资信息综合统计,2016年,内地发债平均成本在4%-5%的水平,部分企业可低至4%以下。到2017年,成本普遍提升至5%以上,中小房企则提升至7%-9%。对于海外发债,资金成本也因美国加息而抬升,且普遍不低于国内融资。
另一方面,房企为保现金流,已显现出对新增投资的谨慎。7月17-18日,上海土地交易官网发出公告,终止上海宝山、闵行两宗商业地块出让,总起价12.7亿元。两宗地块分别为闵行区浦江镇轨道交通8号线芦恒路1-4-4地块、宝山区大场镇W121301单元33-02地块。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市房企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日益趋高。截至2018年7月13日,股东股权质押最多的房企为绿地控股,合计1216815.44万股;质押比例最低数值为广宇发展;华夏幸福质押笔数最高,数值为736笔;而泛海控股股权质押占总股本比例最高,为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