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人才流动也在突破其中的边界。日前,香港K11集团中国区前总经理陈健豪正式加盟寺库集团,担任寺库商城CEO一职,负责中国区和海外的线上电子商务与线下旗舰店管理。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则统管包括商城、金融、传媒、艺术、智能在内的全集团业务。
此次引入新的管理者,也是寺库商城从“奢侈品电商平台”向“高端生活方式平台”转型的重要一步。陈健豪于2010年参与到上海K11 项目的筹备中,在百货业整体衰退的背景下,K11凭借精准的“商业+艺术”定位,保持了居高不下的人气,成为高端商业地产界的典范。
“如果购物中心只是把铺子租出去,收收租金,而不重视运营,那一定会死的。电商平台也是一样,你要充分了解你的高端客户,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陈健豪说。
寺库由创始人李日学于2008年创立。在获得包括IDG、贝塔斯曼、森合资本、Ventech、盘古创富、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风投机构数亿美金的五轮投资后,寺库成为目前国内交易规模最大的奢侈品电商。
寺库最初从线下起家,目前的实体门店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东京、马来西亚。电商与移动端建设始于2013年,如今的三个app“限量工厂”、“SECOO+”和“寺库”分别定位于售卖定制款和限量版的私密会员邀请制、与品牌官方合作的上线新品(官方合作品牌达到41个,包括VERSACE、Tod's等)、货源来自代理商或品牌方的折扣商品。
虽未透露上市计划,但在奢侈品消费总体疲软的背景下,谋求转型的寺库显然希望给予资本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昨日,履新不满一周的陈健豪接受了36氪的专访: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寺库作为新的职业平台?如何看待购物中心和电商这两种模式?
陈健豪:线上线下只是渠道的差别,不应该把注意力太多地放在这里,而应该去思考我们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寺库的定位是高端生活平台,追求健康、品质、高端。未来我们涉及更多品类,比如在全世界采购最好的食品,放在平台上销售。
我自己本身喜欢吃,喜欢玩,在这些方面很有要求。我也了解我的客户,他们需要的不止是买买手表、买买包包,还需要更多,比如健康,服务,还有精神上的需求。
记者:目前线上线下销售额占比情况如何?线下部分未来有哪些计划?
陈健豪:目前线上还是占到90%以上。线下我们更多强调服务,比如在海外的门店相当于我们的“会员中心”,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本地的导游服务,推荐本地特色的酒店、美食,做他们的生活管家。
记者:你们会鼓励怎样的消费方式,比如在门店还是在线上下单?门店的库存如何安排?
陈建豪:还是倾向于线上下单。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门店都有非常齐全的货品,对于客户来说,享受我们的快递服务也可以解放他们的双手。
记者:拍卖、鉴定和养护几块业务发展如何?是否准备依靠它们盈利?
陈健豪:拍卖主要针对限量版或者比较稀有的产品,一些品牌的复古款式,我们会收集回来,进行拍卖。
我们的鉴定团队已经有70多人,遍布不同的城市,其中腕表鉴定有全球的资格证,但包袋和服装都需要自己培养、建立标准。我们的鉴定已经在业内建立了信誉。养护是重要的售后服务,也是建立在销售基础上的。这几块业务我们不会完全开放服务。
记者:LVMH集团最近宣布自建电商,越来越多奢侈品牌在进驻天猫,寺库如何应对这些竞争?
陈健豪:奢侈品自建电商平台,就想在繁华的路边开一间门店,但它还是孤零零的。你要卖不同的品牌,要去不同的网站上,登陆好几个账号,但是在寺库,可以实现one-stop的购买。而且我们会帮客户搭配不同品牌,这也是一种服务。
未来我们和品牌自己的电商会形成互补,就像在线下,他们既有自己的门店,也会进入购物中心一样。
记者:电商相比购物中心,在奢侈品销售商上有哪些优势?
陈建豪:你可以更了解你的客户,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们。购物中心对客流只能做很基础的测算,或者通过结算系统了解一个顾客的消费情况,但是你不知道他在这个店里挑拣了哪些衣物。在电商里,男生通常停留30分钟可以买单,女生可能需要50分钟。寺库去年和腾讯打通了数据,除了了解他们在寺库平台上的行为,它在社交、娱乐方面的偏好,我们都能掌握。寺库有1500万会员,如何服务好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资讯、商品和服务?服务会员是很麻烦的,很多购物中心都因为怕麻烦所以不愿意去做。他们认为那是品牌的工作。
记者:您观察奢侈品消费有哪些趋势性的变化?
陈健豪:2016年下半年,各个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已经恢复增长。一方面是中国人出国购物减少,另一方面品牌也在中国下调了价格。中国的消费者购买力很强,极端的情况可以贡献一个品牌的80%营业额。中国市场会被品牌更多的重视,比如推出只针对中国用户的限量版。
另外,三四线城市的人消费奢侈品是更需要电商平台的,可能一个地方只有50个人是客户群,品牌不会为他们去开店。2016年很多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关了很多门店,在一线城市的面积反而会扩大。
(来源:36氪 乔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