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库克乔迁苹果新总部大楼,拉里佩奇的谷歌大楼则刚刚步入施工阶段,贝索斯的亚马逊大楼也有望明年完工,而扎克伯格的脸书大楼早已建成。
苹果总部大楼是乔布斯的遗作,他亲自参与设计,历经11年,仍未看到竣工的模样。今天,苹果总部大楼终于完美地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为何世界互联网巨头如此重视自己的总部大楼呢?空间家发现,他们兴建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对这些企业来说,一是昭示他们的世界霸主地位,建造一座带有符号性的纪念馆;二是打造一个独特的“新产品”,为建筑注入产品灵魂;三是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畅想有一天,蒂姆库克、扎克伯格、杰夫贝索斯、拉里佩奇,手拉手相约一起赏鱼,踢足球,兴致盎然的模样。他们累了睡帐篷,饿了吃甜甜圈。
鱼缸、足球、帐篷、甜甜圈,就是这些互联网巨头总部大楼的符号。下面空间家为大家综合整理了几大建筑的名片,加深认识。
苹果(Apple)新总部大楼名片
企业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外号:宇宙飞船、巨型甜甜圈
设计师: Foster+Partner,乔布斯亲自参与设计。
建筑理念:苹果将“圆滑、极简、富有曲线美”的产品理念融入了建筑,科技感十足。
时间:2011年提出设想,历时16年,2017年4月份,员工已陆续迁入。
地址:库比蒂诺
规模: 176英亩,71公顷,能容纳130000名员工,艾菲尔铁塔能在里面打转。
造价:50亿美元
建筑特点:1.100%依赖可再生能源,而且全年有75%的时间使用自然通风,而非空调。2.投入300多辆电动汽车,种植7000多棵树木。
苹果对总部大楼的建造,亦如对苹果产品的极致追求。比如:一份针对整个建筑中使用的特定木材说明手册,长达30页;天花板要像耳机插孔一样防尘;地面与建筑主体无缝衔接,不能有台阶。
苹果在许多细节上的设计都源于他们自身的产品,比如圆角的弧度(iPhone边角的弧度),电梯按钮的设计(Home键),甚至有人觉得抽水马桶的设计都酷似iPhone。
谷歌(Google)新总部大楼名片
企业创始人:拉里·佩奇
外号:帐篷、可移动的透明乌托邦
设计师:BIG、Thomas Heatherwick
建筑理念:希望建筑能像APP一样,需要时就能即时更新、改变。
时间:2017年4月动工,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地址:伦敦
规模:占地18英亩,大楼本身的建筑面积为595500平方英尺,可容纳2700名员工。
造价:12亿美元
建筑特点:1.拥有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和循环使用装置2.大玻璃罩子,可以改变形状以适应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新建筑的高度。3.未来将相继垒砌起多个建筑群,楼层与楼层之间可以加装或拆卸。
谷歌的新总部大楼是这家科技巨头首次尝试自行设计和建造一栋建筑,其建筑设计与谷歌的 Project Ara 项目(模块化智能手机,暂未面世)遥相呼应。它属于一个轻质的、模块化的可移动建筑体。
亚马逊(Amazon)新总部大楼名片
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外号:球屋、仙人球
设计师:NBBJ
建筑理念:利用建筑内部的自然景观,以激励员工。
时间:2013年开始规划设计,预计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
地址:美国西雅图
规模: 3个钢骨结构的球形建筑,共5层,可容纳1.2万名员工。在其旁边,已有3栋38层高的办公大楼。
造价:11亿美元购地,具体造价官方未公开。
建筑特点:种植超过300种不同的植物,包括稀珍植物及濒危树种。
亚马逊新总部大楼是一个巨大的植物博物馆,在这里工作可以回归大自然,让身心得以放松。
脸书(Facebook)新总部大楼名片
创始人:扎克伯格
外号: 大鱼缸
设计师:Frank Gehry
建筑理念:不显摆,求务实,省钱的设计
时间:2015年逐渐搬入新大楼。
地址:加州门罗帕克
规模: 占地43万平方英尺(约4万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纳2800名员工。
造价:4亿美元购入56英亩的土地,具体造价暂无资料。
建筑特点:1.拥有9英亩的绿化区,约有7个足球场大,并配有半英里的步行区和超过400颗的树木。2.大楼内部所有楼层、所有员工的活动一览无余。新总部大楼采用透明玻璃装饰,无私人办公室,无隔断,员工几乎没有隐私。而扎克伯格也未有独立的办公室。
Mark.Zuckerberg表示,希望打造一座务实的建筑,不要有过度的设计,保持弹性以因应变动的环境。大楼有很多未完成的设计,员工可尽情发挥想象,自由DIY。总体来说,Facebook的总部大楼很朴实,实用,没有过多修饰。
在科技改变世界的当下,以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他们的建筑也率先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脸书,留足空间,填补空缺,可不断翻新与修改。
亚马逊,让人与自然高度融合,返璞归真。
谷歌,房屋可自由移动,建筑高度可调节。
苹果,敢于挑战与创新,精益求精,处处追求完美。
反观国内,请各位用百度,或者现有的脑容量搜索一下,是否有这样的建筑出现?诚然,世界上只有少数企业能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但是以上的建筑模式,是否会成为未来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呢?
空间家观察发现,在中国市场上,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也逐渐出现了能契合产品需求,不再盲目追求地标建筑的互联网企业。下一期,空间家将为大家揭晓。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互联网巨头的建筑,不能只看表面。中国的写字楼多追求地标性建筑,而忽视了建筑真正的使用功能。”
闲聊时,空间家有关负责人饶有兴致地告诉空间君,“我们无法建造这么牛逼的写字楼,但是不管你需要多高逼格的写字楼,我们都可以给你找到。”
不怕你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互联网巨头在以互联网思维和产品改变的世界的同时,他们的建筑也在搅动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
(来源:空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