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有“庐州城隍庙,三绝天下稀”之美誉,是老合肥市民集体的记忆归属之一。2016年6月,轰轰烈烈的合肥城隍庙经历一期改造后首度亮相,一条不失原有风貌但更富有现代气息的城隍庙商业街区重新开张。
然而,重开业仅一年时间,停车尴尬频现,人气下滑厉害,商户生意惨淡,城隍庙商业街改造后似乎“遇冷”。
前世今生
逼仄沆洼的街巷、老旧昏暗的民宅……人与车、新与旧、乱与杂在这里撞击交织。街区功能混乱,沿街门面缺乏整体规划设计,与合肥市其他快速发展的新区面貌形成强烈反差。
城隍庙这条长约500米的街区,曾是庐阳区最热闹的商业街之一。在此做服装生意近20年的赵胜勤是一个老合肥,如今依旧是一期改造工程之后的门店主。在她印象里,城隍庙街区商业布局经历过数次变迁。“早期沿街许多商户啊,搭个棚就做生意。”赵胜勤回忆,那时候,形式简单,商业布局也单一,多以服装批发门店为主。后来,在合肥市政府的带动下,沿街商铺越来越多,摆摊零售初具规模,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尽管如此,街区的综合环境却每况愈下。一些在此经营多年的老商户认为,以街为市、以地为摊、客货杂行、商住交错的经营格局,早已让这条街区不堪重负。
由于街区功能混乱,颜值较低,沿街门面缺乏整体规划设计,与合肥市其他快速发展的新区面貌形成强烈反差。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街区改造势在必行。老街区复苏被提上日程。
2015年5月起,合肥市整体启动淮河路步行街、城隍庙、女人街周边区域综合改造工程。
改造的前奏一经吹响,政府、商户、市民都在畅想着,新商业街既可提升这三大街区及周边区域的商业气氛,也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6年6月,带着这样的期许,城隍庙新商业街正式投入运营。
破冰之旅
批发市场原有的业态,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商业模式。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承载历史传承和城市记忆的核心商业区,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成都春熙路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城市地标,既是商贾云集地,也是响亮的城市名片。
记者走访时发现,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城隍庙市场管理人员,都表示,城隍庙市场的改造带有颇高的历史使命和市场期许,有必要以更高视野、更大力度,再塑城隍庙街区新形象,承担起引领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责任。
合肥市人大代表武义平也曾建议,多重优势叠加,庐阳区始终占据着合肥乃至安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
他认为,以安徽商业第一街合肥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为地标,四牌楼、三孝口两大商圈融合呼应,长江路、北一环金融服务业集聚,刘鸿盛、庐州烤鸭等老字号餐饮享誉全国,李鸿章故居、明教寺等历史人文景观富集,环城公园绿树成荫、清水相映。
随着合肥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隍庙等街区就被赋予了寸土寸金的经济内涵。“位于老城区,就应该发挥它商业与文化的双重效益。”这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愿景。
带着这样的愿景,一期改造的成果似乎很符合这样的人设。白墙灰瓦、飞檐翘角、亭台楼阁、木雕门窗……改造后的合肥城隍庙徽州特色十分明显,出檐、木结构外廊、垂莲门及木门楼等,改变了以往店面千篇一律的形式,大量使用了展示徽派的砖、木、石三雕艺术。
除此之外,城隍庙街区设石雕照壁、人文雕塑、园林景观小品、徽派盆景、陶缸、石鼓和旧木船等景观小品。
现实遇冷
城隍庙现如今的人气惨淡,从事批发、餐饮的不少小商户被迫重新考虑生计,他们有的选择离开城隍庙或者转行,但仍有人决定留守。
但是,独居一隅的城隍庙街区,现阶段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期待吗?畅想改造城隍庙商业街的美好蓝图,能否在一期升级改造中找到新航标,来个命运大转折?
坐标定位合肥市庐阳区城隍庙街区。不少门店大门紧锁,门口贴着“转让”字条醒目,提示着该门户目前可能要租可能要卖。
这种情景在改造后的城隍庙街区并非个例。另一条街道上,徽风皖韵,仿古建筑古朴雅致,但不少门店大门紧锁。
与刚开业时的人气爆棚相比,目前合肥城隍庙的人气下滑不少。城隍庙街区分2层,一层主要为服饰鞋帽,二层是小吃一条街。
“这个月过完可能就要离开城隍庙了。”城隍庙二楼美食街,最东北角卖臭豆腐的老板卞士刘正在考虑何去何从。
“档次高的没有,档次低的不好吃。”隔壁手撕面包店老板刘天福也很无奈,他说,人气问题不是哪个单位能解决的。现在商户都在退,但是都退不掉。
“去年夏天,这里人气很旺,我们都很期待着今年夏天也能继续维持这么好的人气。”一谈及去年夏天人山人海的顾客,重庆小店老板徐前宝感觉和现在反差太大,“如果你是顾客,你现在会觉得二楼是卖吃的么?”
另一家店老板也姓徐,刚开始来这里时,他对这儿充满了期待,一口气盘下了两家小门店。但如今,他已经退了一家,“我们也想把市场搞好,最大的心愿是带来人气。眼看着生意越来越惨淡,盼着政府能够解决。”
说到生意,老板们告诉记者,目前二楼门面租金基本都在4000元/月左右,再加上物业费、保洁费,每年大概需要5、6万的成本投入,这还不算小吃的材料费。“现在天气热,最近又下雨,来这里逛街的人很少,现在每个月能保本都不错了”。
无独有偶。在一楼赵胜勤家的服装店里,18平米一间的门店,男装摆的满满的。可这一年来,赵胜勤明显感觉,受网店冲击,市场分散,城隍庙人气下滑十分厉害,服装批发买卖的生意陷入了低迷。
“改造之前也在这边买衣服,那时候硬件设施没有现在好,但是生意比现在好多了。”谈起城隍庙改造一年以后的变化,赵胜勤连连摇头,“简直不能比。”
“主要是网上冲击太大了。”对面做钟表生意的王芳对赵胜勤的话表示赞同,当时一年房租十万块钱,现在还降了一些,也就八、九万一年。
症结所在
城隍庙街区硬件提升了,但是人气却每况愈下。
在商户们看来,城隍庙街区硬件提升了,但是人气却每况愈下,主要是服务和宣传推广没有做好。这些问题如再不及时解决,城隍庙街区将陷入死循环。
“越没有空调,就越没有人气;越不解决停车,就越没有人来吃东西;越不推广,我们就入不敷出。”商户们说,他们也曾自发组织跟管理部门反映此事,但是绝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吃饭简直受罪。”是采访中不少门店老板吐槽的重点。
记者采访时发现,虽已是盛夏,城隍庙小门店差不多是36度以上高温,四人座桌椅摆在走道,没有空调,吃一顿饭简直汗流浃背,如蒸桑拿。冬天在走廊吃饭,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此外,由于楼下没有合适的停车位,停车难问题也让许多潜在的顾客选择了别处。
“许多外卖小哥不愿意接这里的订单,原因是上二楼太麻烦了。外卖只能我们自己送。”采访中,不少老板抱怨说,由于美食街在二楼,上下并不方便,导致连外卖都卖不出去。
对于城隍庙美食街如今惨淡的现状,有的商户还认为,主要原因是这里没有可以吸引别人二次消费的地方。
记者在二楼绕了一圈,除了面条店还是面条店,每个牌子下面都是面条。
改造启示
“二期年底即将竣工,商户仍抱希望。”
“也没什么很好的打算,在维持。”谈起下步打算,商户卞士刘说。
“如果房租到期,我不准备续租了。”商户刘天福表示。
采访中,众多小商户重新考虑生计,他们有的选择离开城隍庙或改行,但仍有不少人决定留守。有许多商家提及城隍庙二期改造工程,并对二期改造后的市场充满信心。
据介绍,目前城隍庙正进行二期改造工程,二期将以百味园为中心,打造成具有浓郁徽风皖韵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改造后,将在临街处设置大门,作为辅助通道。同时,取消原二层平台,以开敞式建筑形态打造街区。二期总工期将持续到2017年12月31日。
另有消息称,未来城隍庙将会迎来三期工程,将改造城隍庙边上的老四中地块,地下有望布局停车场和商业业态。
合肥市人大代表武义平建议说,合肥城隍庙和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成都春熙路一样,是耳熟能详的城市地标,既是商贾云集地,也是响亮的城市名片。
他建议,二期改造应在充分调研一期工程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做好旅游、文化与商贸的结合,扩大宣传力度,完善停车等配套体系建设,恢复建设古建筑,讲好庐阳故事,吸引各地客流光顾。
同时大力挖掘成长于老城区的老字号餐饮企业的潜力,扶持其在步行街落户,对市民喜爱的步行街小吃进一步划定集中摊点区域摆放,成为城市特色。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