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罗城一层最新调整的看点在哪里?

   2018-02-08 7250

联商专栏:当时正值商场将数码广场区域收回自用,业态的巨大转变令人关注;同时由于美罗城是一家全馆分楼层主题化打造、极具特色和拥有巨大客流量的项目,即使是将“眼镜城”迁移至了2层,也同样是非常有趣的尝试,在这个大环境下,1层势必成为业内香饽饽,怎样的定位比较契合,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方向。

果不其然,一年后,我们再看商场1层,不少品牌已经进行了第二轮调整,这其中一方面反应出商场的快速反应效率,要知道很少有购物中心一年甚至一年不到就进行调整,从主客观方面讲,美罗城客流量巨大,位于徐家汇核心商圈,租金自然居高不下,因此对商场和品牌而言,一旦水土不服,自然耗不起双方的成本,作调整是止损之道。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商业之趣,商业是人在做,其中蕴含着方方面面因素,并非刻板为之,看点在哪儿,下文根据目前的调整现状详解。

本文,我们从商场西侧入口开始,该区域入口处首次调整后的两个品牌为欧包品牌blé百乐百克以及鞋履品牌POGO为商场打造的临时柜。其中前者开业初期动作不少,在公区办展、媒体营销推广等接连不断,一度掀起排队场景(当然也是由于优惠促销),大有打造成又一网红品牌的野心。但这可能是整个一层最短命的品牌之一,在美罗城作为独家店撤出后,品牌也没有开出第二家店。事后文,只能说欧包这类偏重品质健康的品类与美罗城相对年轻的客群契合度并不高,不论宣传如何,产品依旧是品牌的立身之本。另一侧的POGO移位至内场,下文再讲。

而该区域如今坐镇的两个新品牌,竟然是同属数码品类的BOSE和华为。其中的有趣处在于,他们其实是商场最初调整前原品类的延续,只不过相对而言这两个品牌在数码领域中属于偏时尚线,因此再次回归似乎也反应出该商圈对于数码品类还是有所需求;另一方面,西侧入口更靠近百脑汇,作为两个商业项目的业态延续,在逻辑上也是相对说得通。

反观另一侧,商场主入口因裸足进店引起话题的鞋履品牌LA RUTA DE VIA则继续稳坐主力店位,考虑到品牌近日又进驻了万象城、太古汇,同样也是拿到出入口的位置,因此即使美罗城店并非感觉有强大的销售额作为支撑,但似乎短期内还不足以影响到品牌的发展策略。

因此,一个品牌的发展也并非单纯地看单店就事论事,同样是首店,同样拿着入口位,blé百乐百克和LA RUTA DE VIA有着不一样的命运,这其中牵涉到背后的资金支撑、品牌的发展策略、产品等各种因素,一家店开着是否赚钱?某种程度上只是因素之一,但也未必是决定性的。

西侧入口的第二家品牌韩国配饰LAPIZ+如今也撤出,被扬眉吐气的BOY LONDON所取代,这可能是1层唯一针对男性消费者的服装零售品牌。该商场的服装零售主要集中在高楼层,如今在1层布局该品类,氛围上的缺失稍显违和。但这让我想到了来福士广场的布局方式,同样以美妆、饰品、牛仔服饰和喜茶的配置,如今美罗城如果也要如法炮制,可能还需要几个品牌以形成氛围,不过暂且认为男士服装和华为做邻柜也说得通吧。

美容仪品牌ReFa移位至了原鞋履品牌DNEST位置,扩位,而ReFa原位置则引进了健身仪器品牌SIXPAD,该品牌由于品类和产品线有限,主要布局百货业态,而进驻美罗城可以看做是形象店展示效应,也是又一偏向男性消费者的产品。

商场南侧几个美食品牌“全军覆没”,即使是颜值超高的摆花街在这里也遭遇水土不服,取而代之的是几个零售品牌快闪店,其中就包括发展势头良好的73Hours,它与POGO、MONtoSUN这两个黑蚁集团的品牌共同打造鞋履氛围,具体零售转化如何,还得看这半年的验证。如果这几个品牌也无法承担起鞋服零售主力军的话,可能意味着美罗城1层在传统鞋服零售定位方面要重新做规划甚至是做取舍了。

相对而言,商场北侧主入口的一众成熟品牌变化不大,SWAROVSKI旁引进了ENZO,配搭得当。

而几个帽子、配饰品牌的撤出,被更成熟的大品类取代,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配饰品类似乎并不足以支撑起1层的营收。

综上所述能看出美罗城虽然坐拥上海最大的客流之一,也不缺资源,但在商业内容的规划打造上依然需要摸索,而一年后的此次调整,也看出几点方向:

1、男士相关品类以及硬品增加,一年前的调整,可能只有POGO还偏中性,其余品类均以女性为定位,相信这在多数人眼中是没错的,但定位女性和有消费支撑并不能划等号。如今引入了男士服装、数码产品,都是非常明显的转型,当然这与品牌的承租能力也息息相关。

2、继续扩大化妆品和饰品,这可能是商场唯二在增加的品类,而且相对而言给到的位置条件会比较好,与来福士广场异曲同工,只是定位偏年轻而已,个人认为该方向理应延续。

3、网红效应并非想学就学,从去年的调整能看出,美罗城理想中的状态,是期望以各类受年轻女性消费者欢迎的美食品牌,作为1层客流的转化主力军,烘焙、抹茶、冰激凌、茶饮等,从理论上讲都有“杀伤力”,但实际情况也只有喜茶和超级乐茶有排队效应,而其他品牌均未能体现出良好的势头,考虑到1层高昂的租金,餐饮品类如果不能持续火热,很难避免被淘汰的命运,相对而言,B1层可能反倒是个更好的孕育空间。

所以商业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美罗城是个好项目,但未必对所有品牌而言都是个好的生意场;商场在不乏品牌资源的情况下,需要对品牌和租金收益方面做取舍,每个品牌合作的背后都有故事;同时从这一年能感受到,美罗城是个快节奏的项目,因此也需要高频次持续关注,半年后,我们再来看商场会有什么变化。

(文/联商百人荟成员kaga,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联商网立场,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2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