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碧桂园(相关干货)集团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凤凰科技”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碧桂园集团副总裁、产城融合中心总经理刘宁在现场首次发布碧桂园产城融合的产品矩阵,由科技新城、区域性的科技产业基地中心、科技产业园国际制造港以及最新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四大类构成。未来除高新科技产业,碧桂园还将整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等实现产业业态的全覆盖。
从产业切入,重资布局智能制造
“未来,碧桂园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并投入巨资,聚焦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新技术、新业态核心模式,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宣布将以科技小镇为载体,大力推动科技智能发展。
瞄准智能制造,碧桂园想做的不只是出钱。这次碧桂园聚集了深圳科创委市、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及优必选、前海股权母基金等政企学投各界人士探讨智能制造发展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周寿桓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落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要靠军转民,要有一定的技术转化成果”。据了解,之后碧桂园还会举办更多科技论坛,试图通过跨界集思,窥见未来科技智能发展的轨迹。
从产业切入一直是碧桂园做产城融合的逻辑模式。计划5年投资千亿建设科技小镇的碧桂园,自布局产城融合战略开始,走的就是产业先行的新路。碧桂园负责重资产建设,龙头企业负责吸引上下游产业集群,借此以缓解前期投入压力。
碧桂园集团产城融合中心副总经理赵大治在采访中列出了选择龙头企业的三大标准,“属于朝阳产业,有生命力和号召力,同时要能跟当地产业结合起来”。以此为标准,碧桂园已经先后携手思科、美的、怡亚通、敢为等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等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多个不同产业核心的科技小镇建设。
目前碧桂园已集聚产业资源超过17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52家,上市公司达到398家,共集聚平台圈层资源262家,撬动企业资源超过1600家,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交通等多个高精尖行业。
“因地制宜地突出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引入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基金,孵化和扶持全产业链发展,共同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全产业链覆盖’的科技生态智慧小镇。”这是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产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向俊波给出的碧桂园建设科技小镇模式的“共性”。
提出陪伴企业成长模式,以期解决产城运营问题
“根基是地产,树干是金融,只有通过金融才能向树叶、树枝疏通营养液”。刘宁画了一个大树来展现碧桂园的产业生态发展逻辑,同时给出了产业发展的三个圈层:圈层一是碧桂园产业链,圈层二是基于300万业主生活需求和产业链整合的碧桂园优势产业,圈层三是基于业主升维需求和场景应用打开的战略新型产业。“我们已经覆盖了与地产相关的全产业链,完成了圈层一,下一步是向着圈层二和圈层三迈进。”
圈层二和圈层三的两个核心关键词是“业主”和“产业”。达成圈层二、圈层三,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产城运营问题。聚集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优质资源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留住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才是悬在房企脑袋上的“思达摩克之剑”。
在“为凤筑巢,陪伴成长”的产城理念下,刘宁给出了科技行业在小镇中的应用场景图谱。“开放应用场景,陪伴企业成长全过程,形成生命共同体”,这是碧桂园给出的答案。而从现场首次公布的碧桂园产城融合的产品图谱来看,碧桂园对对业态规模、选址原则、产业集群等要素进行了明确、具象的设定,同时在四大类产城业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项目等业态,试图将产城融合与产村融合连接起来,完成其对新型城镇化的全业态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8月发布产城融合战略至今,碧桂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几十个科技小镇,已经落地的项目超过10个,在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小镇的开发和产业推进的速度却没有跟上。
碧桂园不是第一个做产城融合的房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前有华夏幸福PPP模式建设的产业小镇、绿城的特色农业小镇,后有保利、华润等央企、国企相继进驻,重资产平台+全产业链覆盖+陪伴成长式运营的模式能帮助碧桂园守住“冠军”宝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