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进一步向大都市圈集聚,经济大市的规模日益扩大。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000亿俱乐部的城市已经增至39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达到了8个之多,广东、山东和浙江各有4个。目前主要一二线城市,除了厦门、昆明等少数城市外,均已入围其中。
4城新入围
今年,有4个城市新进入到5000亿俱乐部行列,其中3个来自江浙地区,1个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
绍兴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108亿元,列全省第四位,比上年增长7.1%。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10.2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6.7518折算为1.51万美元),列全省第四位。绍兴也是浙江第四个进入到5000亿俱乐部行列的城市,前三个分别是杭州、宁波和温州。
在绍兴之后,来自江苏的盐城和扬州一起进入5000亿俱乐部行列。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盐城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082.7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七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
扬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4.92亿元,跃上5000亿元新台阶,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增幅位列全省第4位。按最新常住人口数据初步测算,2017年扬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2559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
还有一个新加入5000亿的城市是来自中部地区的南昌。2017年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五千亿,达到5003.19亿元,同比增长9.0%。目前中部的6个省会中,有5个进入到5000亿行列,分别是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和南昌。
江苏多达8个,粤浙鲁各4个
从进入5000亿俱乐部的39个城市的省域分布来看,江苏最多,共有8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徐州、常州、盐城和扬州。
江苏入围的城市多,与该省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均衡有关。尽管前两大城市苏州和南京不如广深,但无锡、常州、南通、徐州、扬州等城市发展都比较均衡,尤其是不少城市的历史底蕴深厚,原先的城市规模基础就已经不小。
这8个城市中,4个位于苏南,苏中和苏北各2个。近年来江苏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苏南地区。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8.8%、10.5%和10.3%。苏中苏北地区最快,尤其是苏中地区,领先苏南地区将近1.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整个江苏的经济发展程度按照离上海的远近而明显变化。离上海最近的苏锡常地区发展最好,苏中(南通、扬州、泰州等)次之,苏北相对比较落后。
不过,近几年这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苏南地区进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增速不断放低,同时随着江苏区域均衡发展的推进,不少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落后产能,苏北、苏中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增速远超苏南地区。
在江苏之后,广东、山东和浙江各有4个城市入围。广东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广东作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广深莞佛四个城市。数据显示,目前这四个城市GDP之和占广东省的比重接近七成。
其中,深圳和广州这两座一线城市的GDP都已突破了2万亿大关。位居广东第五位的惠州只有3830亿元,离5000亿大关尚有较大的距离。
山东入围的四个城市分别是青岛、济南、烟台和潍坊。浙江四个城市是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
福建、河北和辽宁各有2个城市入榜。辽宁是大连和沈阳这两大副省级城市的组合,河北是省会石家庄和老工业基地唐山。福建是本省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泉州和省会福州。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陕西、吉林、黑龙江和江西各有1个,分别为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合肥、西安、长春、哈尔滨和南昌。这些城市全部位于中西部和东北,都是省会城市。
中西部:不能只依赖省会
从大的区域分布上来看,这39个城市中,27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占了七成左右。中西部共8个,均为省会城市。东北共4个,分别是三个省会城市加上大连这个计划单列市,也就是目前东北的4个副省级城市。
主要的一二线城市中,除了厦门、昆明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其他大多数已进入到5000亿俱乐部行列。从城市的行政资源来看,39个城市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之外,普通地级市共有15个,占39个城市的38%。这15个城市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占了7个,浙江、广东、江苏各有2个,福建和河北各1个。
相比之下,在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目前仍没有一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外的普通地级市进入5000亿俱乐部。目前中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是河南洛阳,去年该市生产总值434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7%。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大概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进入到5000亿俱乐部的行列。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省份率先开放,经济率先崛起,市场化程度更高,很多普通地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中西部省份经济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资金、政策等各种资源集中到省内单极核心城市——省会,普通地级市发展发展相对缓慢。
也就是说,中西部未来的发展,需要发展更多的中心城市。例如成都、武汉、郑州,它们均为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如今这些人口大省正处于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仅凭一个省会是不够的。如何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样,拥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十分重要。
近几年,中西部一些省份也非常重视省会以外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例如去年6月公布的河南省公布《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提出,增加了“一副”的布局。一副,即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洛阳也成为内陆省份中第二个获准修造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
在湖北,该省也提出把宜昌、襄阳作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与武汉相互呼应,形成“一主两副”的鼎足发展格局。
城市名次变化:中西部上升快
从城市位次的变化来看,相比2016年,前10名中,除了广深互换位次、津渝互换位次,其他城市的位次都没有变化。
去年12月,广东省公布的实施地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的数据。数据显示,修订后,2016年深圳GDP比修订前增加了585.98亿元,GDP总量达到了20078.58亿元,超过了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也是广州在连续27年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后,“第三城”的位置首次失守。
所以更确切的说,早在2016年,深圳就已经超越了广州位居第三位,广州退至第四。
在前10名之外,城市名次变化较多的主要是一些中西部城市和东北、华北城市。其中,西安从25位上升至22位,上升了3个位次;合肥从26上升至24,上升了2个位次;南昌也快速发展,从第42位上升至第39位。长沙、郑州等位次不变,总体呈现比较快速增长的势头。
近几年,中西部的长沙、郑州、西安、合肥、南昌等地的政策红利也很多,汇聚人才、金融、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的能力更强,再加上较低的土地、人力成本,发展势头也会更快。
相比之下,东北及华北、山东等地的城市名次略有下滑。其中大连从21位下降至23位,哈尔滨从第28位下降至第32位,唐山从第24位下降至第26位。烟台、济南、长春、潍坊、石家庄的位次也都略有下降。
东北、华北、山东等地的城市位次下降,这也是目前南北经济分化的一个体现。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认为,目前的南北分化态势,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体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是外因,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是区域分化的主因、内因。
他认为,现阶段区域经济分化有着更深刻的背景,那就是我们正处在结构变革和动能转换的特殊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那种依靠拼资源、拼环境,外延扩张型增长的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投入的新技术、新生态、新经济为代表的质量效益型增长,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
表:5000亿俱乐部城市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