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轻人不爱中国茶,是中国茶真的老了。不是世界人民不爱中国茶,是中国茶没有跟上世界的变化。”5月26日,在北京菊隐剧场,一场名为“新茶事”的演讲中,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发出如此感叹。
他同时指出:传统中国茶的发展走入了两个极端:一是用农产品思维做茶,茶叶作为基础原料、按斤售卖,缺乏标准化,也无法品牌化;二是用文化品思维做茶,喝茶流程太繁琐,茶变得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让想要尝试喝茶的年轻人望而却步。而这点,也与其他新茶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当天的演讲嘉宾中,奈雪的茶、煮叶、关茶、杯欢制茶的创始人,都不约而同提到“新茶事”要去掉农产品思维、去掉文化品思维,用时尚的消费品思维来“做”茶。
“只有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中国茶才有机会真正走向世界。”这既是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的观点,也是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的观点:“茶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如果年轻人不爱喝茶了,中国最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代就有可能会断掉”。
作为此次“新茶事”分享的压轴嘉宾,演讲中,杜国楹分享了小罐茶复兴中国茶的思考和策略,提出了发展“新中国茶”的方向。“新中国茶,标准化是根基,产品主义精神是灵魂,产业链的专业化、共享化是未来”。
国盛茶兴,新中国茶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当天,五位分享嘉宾结合对“新茶事”主题的不同理解做了不一样的主题分享。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希望年轻人爱上中国茶,煮叶创始人刘芳讲述了新式茶饮如何做产品研发和设计,关茶创始人小关分享了90后的自己如何看待产品品质与创新,杯欢制茶胡辛束则认为内容是吸引年轻人关注茶的重要途径。
杜国楹演讲的主题是《国盛茶兴——我眼中的新中国茶》,他按照茶、中国茶、小罐茶、新中国茶的逻辑顺序,全面展开他对新中国茶的理解和思考。
他说: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是意外的发现,同时也是时代生活的一种记录。中国自古有国盛茶兴的说法,作为茶叶的故乡,早在盛唐时期中国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清末中国国力衰弱,印度茶叶开始主导世界。上世纪90年代,中国茶叶产能重回全球第一。新时代,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倡议,都为中国茶重新走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础。
杜总还总结了中国茶的三种产品化表达形式——工业原料、茶饮、原叶茶。区别于传统中国茶的土、老、事儿,甚至奢的形象,在茶饮和原叶茶领域,已经有创新企业开始尝试发展新式中国茶,比如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而小罐茶则是以原叶茶的形式展现新中国茶的形象。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重新爱上中国茶,小罐茶提倡以茶为载体的现代生活方式,通过与时尚、设计、艺术、摄影、阅读等不同场景的跨界和融入,去营造全新的现代茶文化。实践证明,小罐茶的这种理念和产品,非常受年轻人认可。2018年一季度,小罐茶线上消费数据显示,消费者中55%是女性,73%是85后,这比茶行业的整体消费者年龄年轻了近20岁。
新时代的茶人都在不约而同地在亲近时尚,拥抱年轻人。“要真正让年轻人喝到茶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与茶相关的内容。”杯欢制创始人胡辛束如是说。关茶创始人小关则认为,给更多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生活,以及美好的感受和价值,是她对于好产品的理解和奋斗目标。
共同努力,成就新中国茶的根本、灵魂与未来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发展新中国茶的大军中,80后、90后大多选择了新茶饮创业,而70后的杜国楹则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原叶茶。
杜国楹认为,传统茶行业的产业链过长,茶园与用户之间拥有很长距离。相比70后,80后、90后更接近用户,更擅长像做“杀手级应用”一样做产品。但70后的优势在于既接近茶园,又能理解用户需求,可以更好地将传统中国茶“翻译”成新中国茶,改善从茶园到用户嘴巴之间的体验。
传统中国茶是将简单的茶复杂化,而新中国茶要给茶做减法,把复杂的茶简单化。因此,新中国茶有一个重要的根基就是标准化,无论做原叶茶还是做新茶饮,没有标准化,商业上的一切都很难。其次,新中国茶必须要有产品主义精神,需要从用户需求、消费场景与体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多方面对用户进行理解和洞察,用产品背后的复杂去还原留给用户的简单。令人欣喜的是,在用心做好产品上,新时代的茶人们都有不约而同的共识,产品主义精神已成为新茶人的共同基因。再者,发展新中国茶,还要实现产业链的专业化、共享化。杜国楹表示,小罐茶要把整个产业链全部打通,从市场到工厂再到茶园,推动全产业链的升级。
演讲最后,杜国楹号召所有新时代的茶人,一起努力,让中国茶更好地滋养国人,让中国茶早日重新走向世界。这不只是他做茶的初衷,也是当今新一代茶人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