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年前,购物中心和品牌商还多是分列甲方、乙方两端,关切着自身利益,或签约合作,或入驻联营。但随着市场竞争格局及消费者消费意识、消费方式的变化,近两年,这两大“对立者”开始达成了一个共识。
“零售行业并不存在所谓的甲方乙方,只有一个绝对的甲方,那就是消费者,服务好消费者才是行业存在的核心价值。”在以“连接新商业生态,构建新消费平台”为主题的2018中国购物中心与连锁品牌发展峰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的一席话点明了在新消费时代关注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而影响消费者决策,让消费者与购物中心走得更近的“理想”也有了相应的实现路径。
在峰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尼尔森合作首次发布的《中国购物中心消费者指数》显示,中国成年人每天在数字设备上花费的时间超过6.8小时。“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的消费者也可被称为‘互联消费者’,其代表中国最为现代的消费者,将贡献未来十年80%的消费增长。”尼尔森商业地产研究及尼尔森大学副总裁董春梅说,“互联消费者”平均年龄比常规消费者年轻5岁,家庭平均收入比常规消费者高出52%,消费意愿从基本消费向品质生活消费转移。
董春梅表示,当前购物中心的主力贡献者以25~39岁、女性、一二线城市和中高家庭收入消费者为主,在上海和北京的带动下,华东、华北地区购物中心总指数领先全国,同时,奥特莱斯及都市型购物中心备受青睐。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购物中心较高的光顾指数令人满意,但黏性指数明显落后于光顾指数,当前消费者逛购物中心或购物更追求“速战速决”。同时,消费者在购物中心消费意愿仍待激发,消费转化率指数高,消费额指数却表现较弱。因此,未来购物中心的主战场是对消费者忠诚度和黏性的争夺,购物中心应持续保持品牌升级和业态创新,激发消费者更强烈的消费意愿和行为。
“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期望随着竞争加剧而变得更加不确定,购物中心需要持续监测消费者的期望变化并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才能真正把握住消费者。”董春梅说,在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不同业态的未来期望调研中,目前零售类、餐饮类、商超类在购物中心的配置都几近饱和,消费者对这些业态在未来购物中心的消费意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对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亲子业态,消费者均表现出更高的期待。在调研中,16~29岁的消费者中有72%偏好在购物中心娱乐休闲,同时,按家庭分类,除了未婚家庭偏好在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其他家庭类型也希望购物中心未来增加娱乐休闲类业态。
报告建议,购物中心下一阶段应关注三个关键词,体验、黏性和忠诚度,要让大数据助力购物中心打造优化消费者体验的生态系统,要关注特色品牌的引进乃至孵化,要兼具便利性和趣味体验,打造“生活第三空间”,这些都有利于增强一线城市消费者黏性,引领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升级。同时,还要关注“互联消费者”,也需要把这些消费主力变成购物中心的“超级消费者”,让他们比当前的购物中心会员更忠诚,成为购物中心的重度使用者以及未来购物中心品牌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