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1.咖啡、茶瓦纳、特调酒类饮品,这个三层单体建筑有何奥秘?
2.为什么说,大面积留白也限制了星巴克品牌价值表达的张力?
3.咖啡市场一片噪声,但这门生意真的好做吗?
兑现此前诺言,星巴克北京再落一子。昨日,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旗舰店正式开门营业。该店面积约1040㎡,共计三层,首次集合臻选咖啡、茶瓦纳茶饮和特调酒类为一体,是继上海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之外的全国第二大门店。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北京坊旗舰店凝聚了星巴克在咖啡领域47年的专业经验和零售创新力,一系列独创、独有、独特的体验,将为中国顾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星巴克体验。
臻选定位于“更高品质星巴克咖啡”,此类门店限量供应来自世界各地少量、独特风味的优质咖啡豆。根据星巴克官网,目前北京已开有四家臻选店。而这家北京坊旗舰店,设计、定位相较以往全然翻新,堪称星巴克臻选旗舰店。
开业当天,《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也走进这家门店,切身感受到它的创新之处。不过,笔者也在停留间隙,发现该店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3+N,北京坊旗舰店有想法
位于前门北京坊东广场内的该家门店,被设计成三层独栋建筑。前门京味浓厚,尤以“大栅栏”闻名中外。北京坊则是这一街区历史积淀的延续,素有“北京文化新地标”之称,以融合中西式建筑风格为一身的八栋沿街集群建筑为中心,这家臻选旗舰店,也延续了北京坊整体工业风和LOFT装修风格,新老元素两相融合。
周五的天气并不甚理想,时晴时雨,但这似乎并未打消众多咖啡爱好者的参观热情。笔者到达之时,门前甚至排起了长队,星巴克伙伴则陪伴在队伍一层维护秩序,同时不忘连声致歉。
一层布局最为紧凑,可分为咖啡吧台、咖啡周边售卖区等两大区域。初进店时,便能闻到扑鼻的咖啡香味,甚是怡人。正前方和右侧,展示有咖啡压滤壶、手冲壶、虹吸壶等各式咖啡器具,小包装臻选系列咖啡豆纵横多列穿插其中,徽章、托特包、T恤、水杯等星巴克周边产品更是交错出现。
从左侧进去,则为回字形设计咖啡主吧台。柔和的灯光照射下,消费者可以围坐在,一边挑选限量供应的臻选咖啡豆和,一边近距离比较、观看经典手冲、雅致手冲、虹吸、咖啡压滤壶等多种咖啡冲煮方法。如果感兴趣,不妨试着与咖啡师互动交流学习,强化参与感。
靠墙一侧清一色为休息区,密集排列三列,桌型普遍较小,多为双人桌,不少人在此小憩、与同伴闲聊或拍照。
二层为星巴克旗下高端茶品牌茶瓦纳(TEAVANA)空间。中间茶饮吧台与一楼设计相仿,四面木质桌台,8名星巴克伙伴紧张忙碌,接受好奇的消费者们对于点单、交流、拍照、试茶等需要。桌台外高脚凳上坐满了人,收银台略有排队现象,但并不拥挤。
因特殊定位,该层周边商品自然以各式茶叶、茶具为主。且仅有一侧留做展示,共有五座展示柜,彼此间相隔约半米,中间大面积留白。另外两侧均为休息区,值得一提的是,该层还首次引入中式风格的藤背座椅。
3层特调酒类饮品专区,则为星巴克中国首个独立品酒空间,一侧为木质吧台,一侧为大理石质地,提供咖啡饮品、精酿啤酒、葡萄酒、特调学派、咖啡融合冰淇淋系列以及冷萃咖啡等,一站式满足多样创意口味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该层并未陈设相关周边产品,更小的吧台和更大面积的休息区,使得这一层也将该家门店简约特色极致演绎出来。
单体3层吧台设计,丰富灵活的可调配咖啡饮品,给人一种“3+N”的选择空间。更深层次意义在于,让喝咖啡这一行为,不再只是复述在任何一个咖啡店都能见到的菜单产品。对于咖啡初学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咖啡建立立体认知的极好机会?
一切为了体验?
事实上,这并非星巴克首次做客北京坊,百米之外的前门西河沿街,另一家星巴克门店傲然屹立。为了配合新店开业,该店也配合将其位置优势贡献出来,两块约2米见方的宣传幕布并列挂在临街的墙上,并画出地图提示游客可移步前往北京坊。
一前一后的两家店,显然定位明显不同。临街店与其他常见的星巴克门店无异,产品、价位等更偏日常咖啡需要,而北京坊旗舰店则更多是强化咖啡消费体验,同时兼顾展示星巴克过去40余年在咖啡全产业链的深厚积淀。
星巴克以其“第三空间”理论闻名餐饮界,作为创始人,舒尔茨此前提出,星巴克是独立于家和工作场景的“第三空间”而存在,其营造的氛围和空间设计,满足人们日常社交、情感交流等需要。
关于这一理论,最全面的展示,恐怕还要数上海那家全球最大的星巴克门店——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回看北京坊旗舰店,也多处借鉴了上海门店布局和体验元素。“(北京坊)这家店比它少一个烘焙工坊和蛋糕区”,一位星巴克伙伴介绍。
但《零售老板内参》认为,这种差别远不止体现在烘焙工坊层面,或许是受限于面积影响(上海店面积约为该店的2.6倍,编者注),陈列过于保守,让北京坊明显逊色不少。
对于内饰墙面,北京坊店几乎未做任何表达,最大程度保留了该栋建筑的本来面貌,并且随着楼层递增,其装饰程度也在逐步递减。并且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选择,显然,过多“留白”极大限制了星巴克本身的品牌张力。如果所谓“第三空间”只是围坐在吧台和空荡荡的休息区,那旗舰店的存在价值将大打折扣。
两家星巴克臻选门店对比图
整体来说,这是星巴克臻选在北京的一次全新亮相,但难当“星巴克臻选北京旗舰店”重任。对于一个咖啡爱好者、同行从业者来说,上海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仍是无二的去处。
咖啡场景之争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星巴克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星巴克中国首席运营官蔡德粦表示,星巴克中国目前在全国140余座城市有超过3400家门店,并仍在高速发展。
北京坊旗舰店的开业,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在于,星巴克正在全面丰富门店体验场景,以及向咖啡全产业链持续延伸。据蔡德粦介绍,星巴克在嘉里中心旗舰店加入了手冲吧台,之后便开始在各个区域推广手冲咖啡,“现在我们在全国已经设置了1000多个手冲吧台”。
这种对“第三空间”的全面更新,既是门店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星巴克区别于精品咖啡、互联网咖啡品牌等根本所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正以每年30%的增速快速发展,喝咖啡的人在增多,搅局者也更多。
一位消费投资人曾无不感慨地告诉《零售老板内参》,他发现,过去一年上海地区突然冒出了大量精品咖啡馆,布局密度甚至成倍增长。这是上海咖啡消费市场成熟的一个佐证,同时也能看出新玩家们,急于入场的迫切心情。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主打外卖场景的连咖啡、“店+外卖”场景的瑞幸咖啡以及自助场景的友饮吧、咖啡零点吧、友饮咖啡等咖啡“新秀”,正在资本的推动下狂野生长。咖啡市场一片噪声,人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跟咖啡产业链标准化程度较高有关。从生豆采购、烘焙、运输与储存、制作等上下游核心流程,几乎均有成熟解决方案。星巴克之所以能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其中一个因素便在于他们将门店半自动咖啡机,替换成全自动咖啡机,稳定咖啡口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制作速度。
而臻选店咖啡豆多为独特、限量供应且客单价高,初尝咖啡的消费者,往往浅尝辄止,更多为咖啡消费高频用户所爱,属于咖啡消费里的小众市场,而这往往也是精品咖啡馆的存在因由。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于,星巴克臻选店及手冲吧台的密集开出,正在将原本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咖啡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非标准化。
但咖啡这门生意真的好做吗?笔者对此持十分怀疑态度。咖啡品质远非一日便可速成,并且咖啡稳定性也在持续考验人才梯队及管理能力。再者,我们也能看到,连咖啡正逐渐向茶、酒类等向新产品扩充,其用意之一恐怕是提高毛利,而另一边,瑞幸咖啡还在通过补贴抢占更多市场,即使是拼团、外卖、增量市场等多种武器加持,咖啡市场这块“大蛋糕”,也没有想象中瓜分的那么顺利。
即使大如星巴克,恐怕还需在北京坊旗舰店中再花些时间,做更多必要的打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