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超市股份再遭抛售 “大企业病”积重难返?

   2018-07-07 中国经营网6050

近日,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接到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果”)及百联集团(相关干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联集团”)的通知,易果生鲜向百联集团转让其持有的联华超市内资股股份的转让手续已经完成。至此,易果生鲜不再持有联华超市内资股股份,控股股东百联超市直接持有联华超市内资股股份约2.9亿股。

从买入到清空,易果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业内认为,易果之所以抛售联华超市股份,是因为联华超市的新零售转型不顺,业绩持续亏损。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对记者表示,联华超市业态转型和新零售变革方面已经进行了些许改变,但庞大的门店群拖慢了联华超市转型的进程。而二股东阿里巴巴对联华超市能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就要看阿里的赋能方案是否真的有成效了。

股份再遭抛售

联华超市与易果的“联姻”,仅仅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但从联华超市的业绩表现情况来看,双方的结合似乎并不顺利。2017年,联华超市实现营业收入252.25亿元,同比下降5.4%;归属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83亿元。

在文志宏看来,易果抛售联华超市股份,与联华超市业绩表现不无关系。“联华超市连年亏损,扭亏较难。资本市场上就是这样,很少有企业愿意将资本浪费在盈利无望的合作方身上。”文志宏说。

从买入到清空,易果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2016年12月,易果与永辉超市签订《股份转让合同》,以8.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永辉超市所持联华超市21.17%的股份,永辉超市完美退场。

对于退出的原因,永辉超市表示,公司与联华超市经营战略发生调整,以及双方在重叠市场业务的发展,因此不再维持股权层面的合作,但在门店合作经营、联合采购等方面仍有合作空间。而彼时的永辉超市入股联华超市,也不足两年的时间。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易果集团联合创始人金光磊曾表示,易果在生鲜供应链和冷链物流商有领先优势,在业态上与联华超市有很强的互补性,入股联华超市之后将凭借各自优势,在新零售领域进行创新。

但仅仅半年之后,易果便将持有联华超市18%的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另外2%的股份转让给百联集团。

对于联华超市近年来不断的股权更迭,文志宏分析认为,联华超市属于国有控股,联华超市寻求民营资本进入,表达了对现有体制进行变革的决心。而联华超市庞大的体量也吸引了不少寻求合作的企业的关注,不乏像永辉、阿里这样的优秀企业。但在后续的过程中,国有体制的局限性较大,在合作过程中管理、决策、人员执行等方面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联华超市频频与合作企业“分手”的原因。

体量的烦恼

通过联华超市股权更迭的时间线来看,无论是永辉超市还是阿里巴巴,都没能帮助联华超市实现扭亏。2015年联华超市亏损约4.97亿元,2016年亏损4.5亿元,2017年亏损2.83亿元。

从销售数据上来看,联华超市2017年同店销售同比下降约4.85%,其中超市市场业态同店销售同比下降约为1.58%,便利店业态同店销售同比下降3%。

文志宏告诉记者:“联华超市目前处于衰落的状态,虽然保持着相对较大的体量,但标超业态占比较多,并且业态老化严重。目前新零售赋能大都对应大卖场业态与便利店业态,标超业态改造难度较大。”

逐年下滑的营业状态从门店规模上有直观的体现,截至2017年年底,联华超市拥有门店总量为3421家,较2016年的3618家下降了197家,而2015年、2014年该数据分别为3883家和4291家。

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联华超市有81.28%的门店位于华东区域。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表示:“联华超市的主要优势区域集中在上海、浙江等华东区域,其他地区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而在京津冀等其他地区的加盟店的店面业态普遍较小,多数店面以社区型购物中心为主。商圈较小、产品促销不灵活,选址往往离优势竞争对手较近,在促销时,缺乏对供货商的议价能力,也缺少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

根据年报数据,联华超市仅在上海就布局有2121家门店,其中大型综合超市35家,超级市场1260家,便利店826家。而此前业内有声音认为,永辉超市入股联华超市,便是为了补充自身门店版图在华东地区的缺失。但事实上,联华超市的“大本营”华东地区,目前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华东地区被誉为新零售概念的起源地,这一点从阿里结盟的对象就可以看出,银泰商业、苏宁云商、三江购物都是深耕华东区域的“地头蛇”;华润体系的苏果超市也霸占江苏市场20余年的时间;华北巨头物美也通过收购浙江供销超市,将“物美+多点”这一模式带入华东市场。

为面对这种竞争,联华超市也在进行门店的改造升级,加快线上线下融合。2017年,联华超市在超级市场业态方面,开设Green&Health新业态门店;在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创新方面,开设鲸选未来店,旨在打造“餐厅+超市+社交”模式。

文志宏表示:“联华超市目前面临的问题,多种购物渠道冲击是一方面,真正的华东地区市场竞争也是一方面。目前华东市场的竞争对手,不管是门店业态上还是顾客体验上都在进行新零售变革。而联华超市受制于国有体制和自身体量,虽然有所尝试,但收效甚微,转型还有待时日。”

路胜贞也认为联华超市应该收缩战线,集中精力做局部区域以及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

赋能难题

2017年5月,阿里巴巴入股联华超市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不少声音表示,阿里巴巴一举拿下了3000多家门店当作新零售试验田。有业内人士认为,与阿里巴巴合作,对于联华超市混改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彼时的阿里巴巴表示,这是为践行新零售做的布局,未来将通过大数据重构新零售门店,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打通线上线下,形成一体化商品、支付、物流、会员等生态体系,使消费者体验有所提升。

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联华超市依旧持续亏损,双方在业务层面上的合作许久未见,联华超市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也很少提及与阿里巴巴相关的战略规划,双方在业务层面互动鲜有消息。

对此,业内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与联华超市虽然“已婚”,但实际上是“分居”状态,业务层面合作不多。

对此,文志宏表示认同:“显而易见的是,阿里巴巴对联华超市的赋能过程出现了问题。双方在股权层面达成合作之后,相互影响渗透,但真正展开业务层面的合作时,却发现对方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合作对象,因此合作事宜也搁浅了。”

文志宏分析认为,联华超市在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市场占有率是吸引阿里巴巴入股的重点,而老化的门店业态,尤其是保守的国有体制是阿里巴巴进行赋能的最大难题。

记者就如何接受阿里巴巴赋能与业态变革等问题向联华超市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0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