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货“重生”不只靠怀旧 如何传承成最大困惑?

   2018-01-18 北京日报 马婧4860

搪瓷缸、高压锅、蛤蜊油、老秋裤、回力鞋……走进永安路百货商场,各种老物件儿摆满了柜台,老天桥市井风情画装饰着墙面,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上世纪。今年元旦时,永安路百货刚刚度过自己的“60大寿”,前来怀旧的顾客也愈加多了起来。

在“新零售”风潮席卷消费市场的今天,坚守60年的永安路百货正重新焕发生机。而令它“重生”的,除了怀旧,还有些什么呢?

独特沧桑感塑造“网红”

上周日16时,化妆品柜台的售货员周丽玲还没顾上吃午饭,“顾客太多,比去年更忙。”永安路百货60岁生日已过半个月,如今,除了一些老主顾,很多新客人也纷至沓来,瞧瞧这个60岁高龄的老店。

在这儿,售货员依旧保持着“站柜台”的老传统,每人跟前儿摆着一个算盘,除了柜台上贴出的微信收款二维码,这里很少看到新的时尚元素。但就是这种独特的沧桑感,让永安路百货成了“网红”。

“这件睡衣,给我来俩115号的。”家住虎坊桥的汪女士是老客户了,“这儿的衣服真材实料,纯棉不刺激皮肤,价格也不贵。”

服装纺织品柜台前还出现一些妆容精致的年轻人,市民张女士特意来买件海魂衫,打算出国度假时穿。还有一些年轻人前来寻觅老北京片儿鞋,“小时候满大街都是这种鞋。”

在小百货专柜,前来购买高压锅、保温杯、搪瓷碗的顾客也不在少数。傍晚18时,商场按时“打烊”,周丽玲估算了一下,周日这天,自己的柜台大约迎来了四五百位顾客,几乎比平时翻倍。

除了永安路百货,北京市区里仅存的老百货商场,还有大方百货和虎坊路百货。三年前,虎坊路百货重新装修,有了不少现代感,而永安路百货和大方百货依旧原汁原味保持着那份历史的沧桑。

国货精品的延续与创新

几十年来,虽然商场里的商品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其实,很多商品的生产厂商已经辗转变了好几轮,一些生产老物件的老厂家早已停产。但店里的员工都有个共同的愿望:让经典国货在店里延续下去。

为了这个心愿,他们没少到处寻找货源。

61岁的张志国是店里最老的员工,在这里坚守了42年。他回忆,刚到店里那会儿,常到京城各处的批发站采购货物,很多紧俏货源的进货量十分有限,“有时一个季度只能采购几个高压锅,在那个年代可是奢侈品。”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厂家价格开始放开,业务员也可以直接联系厂家进货,张志国便开始到处寻找优质货源。

很多顾客喜爱的海魂衫,最早出自葫芦岛的厂家,后来改为从武汉一家军工厂进货,再后来,张志国找到天津的一家老运动衣厂生产。“很多衣服都是我们要多少,厂里做多少。” 张志国认为,虽然很多商品如今已经不再流行,但只要市场仍然有需求,这些国货精品依旧可以找到地方生产。

不过,也有一些老商品在岁月里逐渐销声匿迹。“早年家里用的大座钟,现在已经没有人生产了。”售货员艾银娥说。

除了到处寻找国货厂商,永安路百货也有属于自己的独家手艺。

店里的裁缝朱庆九曾看到一名顾客从国外带来一个方形、六孔的枕头,这是起源于我国清朝的“玲珑枕”,但市面上并不多见。于是,他开始重新设计制作“玲珑枕”,2016年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一些老顾客买回家后发现很好用,街坊邻居也想买。甚至有外地顾客打电话来,我就通过快递寄过去。”如今,他制作的枕头一天能卖出十来个。

如何传承成最大困惑

商场负责人乔燕雄回忆,自己2003年调任永安路百货当经理时,正值商场低谷。当时京城的商业市场面临着一场变革,许多类似的老百货商场转型为超市,一些外资百货也纷纷进入,冲击之下,永安路百货几乎濒临倒闭。2007年左右,兴起了怀旧潮,大力提倡国货,这家老百货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一些远郊区的市民还会专程赶来,客流终于开始增长,直到近几年趋于稳定。

永安路百货也有触网的愿望。早些年,店里曾经尝试在百度空间开网店,但最终只成交了两三笔,不久后无奈放弃。他说,这几天有朋友推荐了一个电商平台,“打算先去了解一下,重新开网店。”

虽然触网尚未成功,但这家老百货凭借独特的商品和体验,已经在互联网大潮中立住了脚跟。但乔燕雄依旧觉得,永安路百货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商品价格都很低,比较贵的秋衣也才不到100元,整体是微利的。”在他看来,如今店员都或多或少带着情怀在这里坚守,如果有一天这些老职工退休了,商场必然面临谁来接班的问题。

“传统的工作环境,加上不高的薪水,对年轻人并没有太多吸引力。”乔燕雄认为,如果招来新人,也没办法像现在的老职工一样和顾客唠家常,老店的味道也会变了。“再过个五六年,可能就真会‘青黄不接’了。”

(来源:北京日报 马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8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