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融入三孝口商圈设想引发热议

   2007-07-09 8350
      这曾是一张很出名的“城市名片”。因为年代久远,它注定写满沧桑;因为一时的繁华,它又有了另一种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渐渐变得不起眼了,颓废和凋落让关心它的人神伤。城隍庙该不该拯救?又如何拯救?最近,各界人士正思考、讨论,试图给城隍庙寻找一条出路。 

      记忆 

      曾经辉煌的昨日 

      城隍庙承载着太多的内涵。曾经,城隍庙就是合肥“民营经济的学校,百万富翁的摇篮”,成就过一个十分辉煌的商业时代,也印记着许多市民的情感和记忆。 

      始建于北宋(公元1051年)的合肥城隍庙是古庐州“府庙”。1986年1月15日,城隍庙市场正式建成开业。当时入场经营户只有921户,市场营业面积不到4万平方米。其中,国有、集体商业部门占80%,市场年销售额只有1.02亿元。上世纪90年代末期,城隍庙商圈云集了合肥各大商品批发聚集区,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从业人员2万余人,经营商品多达20大类25000多个品种,形成集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布匹、低压电器、古玩、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糖烟酒等批发于一体的城市传统商圈。20年间,城隍庙市场周边各商家如春雨惊雷般顺势而起,合肥第一条步行街、第一个茶楼、最早的酒楼、最早的歌舞厅、最早的风味小吃店都诞生于这里。这个“小商品世界”成了合肥最繁华、个体私营户最为密集的商贸市场。合肥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是从这里赚得了“第一桶金”。作为合肥市老城区西部商圈的主体,拥有悠久历史的城隍庙市场作为老城区商业重心,见证了合肥城市的发展,延续了城市和时代的辉煌。 

      现状 

      主流消费群的离去 

      今天,人们会怎样提起城隍庙?在合肥生活了十几年的张小姐说: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老家亲戚过来,自己还会想到城隍庙去转转,现在从来不会去那儿了,“怕寒碜人!” 

      城隍庙何时开始“不上档次”,无需考究,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随着新的购物市场不断崛起,人们都开始喜欢上更舒适的购物环境,而各种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又抢走了一部分消费人群。这时的城隍庙无论作为普通消费购物场所还是作为批发中转的场所,其定位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当人们已经习惯于舒适优雅的购物环境,喜欢购买优质高档商品,再回头看看这个位于老城区商业中心的城隍庙,难免有“档次低”的观感。渐渐被主流消费群所抛弃,这是城隍庙面临的最大尴尬。 

      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许昌全表示,城隍庙位于中心商务区内,比邻长江路,处在四牌楼与三孝口两大主要商务区之间,虽然目前商业气氛很浓,但现代化程度远远不够,已经摆在旧城改造的前沿位置。许昌全说,三孝口红旗旅社至六安路的改造工作很快将要开始,改造之后将会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商业区,与之相联的城隍庙如不改造,将会是非常不协调的,根本无法融入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圈内。未来,城隍庙与三孝口两大主力商圈实现互融,形成与四牌楼商圈错位经营的一个新商务区是大势所趋。 

      拯救 

      人文商业的未来 

      之所以讨论拯救城隍庙,是因为它值得被拯救。 

      城隍庙工商分局副局长杨书元表示,在发展现代化商业过程中,相比较市内其它一些商圈,城隍庙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城隍庙承接长江路和淮河路两大主商圈,在合肥再找不出第二个有着如此地理优势的地方,如今合肥商业、娱乐、餐饮业各个行业三分之一以上的老板都有在城隍庙创业的经历,加上现在城隍庙积蓄着大量的资金,很多经营者都希望进一步扩张。这些造就了在未来城隍庙改造过程中,只要定位准确,还是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杨书元同时透露了有关部门对于城隍庙未来改造的两个设想,一是将其打造成集旅游、文化、商务为一体的商圈,具徽派建筑特色、娘娘庙、花戏楼等具较强的文化氛围于商圈之内;设想之二就是打通城隍庙与三孝口,使之实现互融,即东至六安路,西至三孝口这一区域,从而在合肥市中心商务圈内形成以文化为中心的西区商务与东区商务东西呼应的黄金带。 

      热议 

      融入三孝口商圈  
 
      有关部门对城隍庙未来的设想一经提出,立即激发了有关专家对于城隍庙未来定位的热议。 

      建议一:引进明星商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单纯的购物,而是把购物、休闲、美食、娱乐融为一体,城隍庙市场缺乏的不是人气,而是特色。专家介绍,无论是上海的豫园,还是苏州的观前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都有“明星店”,有了“明星店”后,其它特色店星罗棋布,众星捧月,最终形成商业圈,因此城隍庙应考虑到引进明星商业龙头,带动整个商业结构性升级。而未来“专业+特色”定位也得到了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同。 

      建议二:淡化批发功能 

      在未来定位中,批发功能的逐步淡出是多数专家对于城隍庙改造的一致建议。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系主任刘志迎认为,城隍庙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但随着专业批发市场的兴起,作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商圈,城隍庙的批发功能应逐步退化,未来应该是都市小商品购物中心,市场定位在“新、奇、特、小、土、雅”,结合目前的建筑定位和区域定位,才能与淮河路、三孝口等错位,同时,现在城隍庙给人的印象多是假冒伪劣廉价,未来应当在附加值上做加法,低层次上做减法,打工者学生族市场的确是需要的,但不能永远定位为这一层面,应逐步转移,增加附加值。 

      建议三:商圈整体规划 

      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许昌全认为,作为位于三孝口与四牌楼之间的城隍庙市场,未来的定位应当是补充中心商务区,同时又要与之形成错位经营的特色商圈,在现代化商圈功能上,旅游、饮食、休闲娱乐等功能不可或缺,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商圈。 

      合肥市商务局网点规划处处长赵明则表示,现在的市场已不再仅仅是某一个企业或商场,而是一个商圈,合肥市正从整体商业规划方面把城隍庙打造成四牌楼商业圈和三孝口商业圈的中心枢纽地带,以让整个城市中心商圈联为一体并带动商业旅游的发展。所以城隍庙改造过程中不应孤立地看待,应当与整个三孝口未来商业定位改造以及业态分工综合考虑。 

      建议四:挖掘文化资源 

      定位为人文商业,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有关人士认为,作为合肥商业稀缺资源,城隍庙的品牌知名度已经家喻户晓,但因为没有与时俱进,所以现在必须进行新商业形式下的重新定位,即随着合肥大城市建设的兴起、合肥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城隍庙需要定位为合肥最具赏玩价值的“人文商业景点”。 

      有关专家认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人文商业,那么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商业发展就没有了根,人文商业与其它商业形态还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只要商业硬件设施到位就可能形成,而人文商业则需要很厚的文化底蕴,然后嫁接现代商业运营思路,最终形成人文商圈。而从城市发展来看,“人文商业”随着城市的外向性交流加大,一定前景无限。 

      合肥市政协文史办主任戴健表示,城隍庙市场的很多人文价值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掘,安徽的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也十分浓厚,如果这些属于历史的东西能得到充分地发掘和体现,势必大大提高城隍庙市场的商业地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3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