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这盘创业游戏 到底是什么模样?

   2018-01-01 科技新知 文/水上焱7170

2017年上半年还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系主战场,到了下半年,无人货架突然攻城拔寨,成了新的风口。

据凤凰网统计的数据显示,无人货架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引来了50+玩家入场,阿里、京东、顺丰、饿了么、美团、猎豹等巨头也纷纷入局,曾经在团购、生鲜电商领域叱咤一时的创业者也纷纷杀入这一领域。在这风起云涌的三个月内,无人货架创业者拿到了超过20亿元融资。

而无人货架这个门槛最低的项目背后,还有无人零售、便利店以及自动橙汁机、自动板栗机等各品类的智能货架。大方向及可挖掘的细分品类都非常有看点,适合资本市场运作。

现在所有创业者都在期待,无人货架概念能够接过共享经济的势头,唤起资本市场的激情,终止即将到来的资本寒冬。

可无人货架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无比复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摆两个廉价货架那么简单。

现在放出来的消息就有:金融公司及商务业务、外出业务多的公司货损率更高。嗯,看来验证国人素质的时刻又要到了。

明星创业者扎堆入局

除了巨头之外,这一领域还活跃着诸多明星玩家。

从去哪儿前CEO庄辰超创立便利蜂开始,一大群明星创业者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出身于阿里中供铁军、曾一手帮美团搭建起地推团队的干嘉伟,在澳大利亚休养半年后,回国参与创立了果小美。

而果小美项目的发起人,是同样出身于阿里的阎利珉,阎利珉曾涉及阿里聚划算团购业务受贿而入狱,果小美是他出狱后创立的第一个项目。

同样出自阿里中供系的吕广渝,也在相似的时间创立了猩便利。吕广渝与干嘉伟的经历相似,两人同样受到2011年阿里的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牵连,随后加入创业公司参与到团购大战中戴罪立功。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两人再次成为同事。

这次显得蹊跷的是,美团点评及创始元老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集体投资了吕广渝的猩便利,而在美团立下汗马功劳的干嘉伟创立的果小美未能受到王兴们的青睐。

同时在美团的扶持之下,猩便利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拿到了4.8亿元的融资。当然,果小美目前也已经拿到累积近7亿元的融资,这也是目前融资最多的无人货架项目。

其他还有原回家吃饭创始人文朝晖的七只考拉,原天天果园创始人王强的魔盒CITYBOX,前窝窝团VP赵文强的哈米科技……

经历过团购、外卖、生鲜市场洗礼的创业者,正在顽强的赶赴新风口。

对于现在的创业市场来说,无人货架或许是最后一个低资产投入的创业项目。但巨头的加入,有意要把这场战争导向“便利店+无人零售+生鲜O2O+无人货架”的重资产生态模式,直接拉高了门槛。

同时,明星创业者扎堆入局,也让没有背景的普通创业者难以生存。总之,全民创业的场景是无法重现了。

无人货架赚钱吗?

目前大部分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都是开放式的货柜模式,即便入场的巨头,目前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七只考拉、零食e家、小e到家、暖暖吧、便利蜂、猩便利、魔盒CITYBOX等前边提到的几乎所有项目,都是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全靠大家诚信的放养货架。

巨头中,京东到家智能柜、顺丰丰e足食、猎豹豹便利的项目就是目前流行的办公室无人货架模式。

这样的货架需要重运营、长时间收集数据验证才能做好,看起来成本低,但时间投入太长。从地推谈判到货架上门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再加上一个月的运营实践来优化数据模型,两个月的运营时间对于处处求快的商业市场来说实在是太长了。

不过无人货架项目还处于早期推广阶段,这种超低成本的模式暂时还是能够忍受。另外这种低成本的货架占地面积也能达到最小,相比庞大的智能货架更容易被各家公司接受。但未来,这样的模式总是要被淘汰的。

但在前期,时间就是公司的命,先学ofo的战略,把市场的坑占住再说。甚至,一些无人货架创业者,明知道某些区域损耗率高一定赔钱,但还是会忍痛拿下。想来也是在等未来智能无人货架普及。

但无人货架项目真的能赚钱吗?

算上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推广成本、运营成本,三个月内根本不会有任何盈利。何况一家公司无人货架的消费活跃度也是疑问,所以各家公司要求投放公司员工必须超过30人。

就像共享单车领域激烈的竞争一样,专营快消品、标品的无人货架在恶性竞争面前,会面临极大的同质化问题。现有的无人货架的商品类目,除了泡面、面包、果汁、辣条几个老品类,还能有啥?

这样单一的标品品类总要面临长期亏损的局面。甚至在未来会一直亏损下去,靠其他业务实现盈利。

各家巨头的项目,如京东到家智能柜、顺丰丰e足食、阿里美的小卖柜、美团投资的猩便利、猎豹豹便利等,他们的心态有很大区别,目标也都不一样。

例如,猎豹豹便利这个项目看起来就非常奇葩。做安全业务的公司现在干起了无人货架,看起来实在是不务正业。

但其实这事还是有一点合理性的。这两年猎豹已经转向广告市场并开始押注投资业务,如果真能拿下无人货架未来猎豹瞄准分众传媒画一个线下广告市场的饼也不错。再加上猎豹背后的小米雷军系也在宣传自家的新零售布局,所以傅盛看上这块业务也不意外。

同时,与其他家不一样的是,阿里美的小卖柜选择的是智能货架。想来阿里在共享单车领域因为投资了不够智能的ofo吃了不少苦,阿里现在借智能货架瞄准更高端更广阔的市场也是想为自己消除更多后顾之忧。

美的现在搭上阿里布局智能货架供应链,为以后卖出更多智能货架做铺垫。阿里美的能够站在一起合作,也是各取所需。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既然美的能够生产制造智能无人货架,为什么美的自己不进入这个风口市场,反而选择以供应商的身份加入?

毕竟在过去的各种餐馆便利店里,已经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现在没有智能无人货架生产商走进一线加入战局,有点让人疑惑。

除非大家已经断定这一市场的不赚钱的。

所以,大家就不要奢望无人货架能靠卖零食赚钱了。

迷惑的送水人

互联网创业进入线下市场之后,整个市场生态开始变得复杂。除了投资人这个创业领域的最大金主与送水人外,共享单车大战时自行车供应链作为第二大送水人,他们对战局的影响令人印象深刻。从一开始的产能站队,演变成技术扶持,到最后行业迅速崩塌,大家作鸟兽散。高峰期自行车厂纷纷入局共享单车市场竞争。

随后的共享充电宝、共享摇摇车、共享抓娃娃机、共享KTV们也想重复共享单车的战局,最后互联网业者、资本市场越来越看淡,最终这些领域成为了生产研发厂商们的独角戏。

互联网大佬、资本市场的态度实在是难以琢磨,急切想被改变的传统企业一直都是随波逐流,迷失自己的角色。

到无人货架领域,货架供应链将会如何改变战局?

当下随便一个展示柜都可以拿来当无人货架使用的情况,货架供应链的影响力极为有限。不过等到明年智能货架备战赛拉开帷幕,货架供应链的影响力就无法得知了。

智能货架也将会迎来多次产品升级,粗略总结下来会有五代:

第一代智能货架,是融合了共享单车二维码智能锁的智能柜门模式,同时要保证达到现有无人货架同样的空间占用规模;

第二代智能货架,不仅要有智能柜门,还要增加货架称重功能来检测用户的消费情况;

第三代需要加上损毁警报功能,用于更开放场景的投放,方便及时维护;

第四代则要增加智能取货功能,跟现有的智能货架持平;

第五代则是细分专用品类货架,例如:自动橙汁机、自动咖啡机、自动盒饭机、自动面条机、自动板栗机、自动包子机……

不同代系的智能货架将根据需求,投放在不同场景类别里,但各代智能货架的新功能是否有必要?公司用户能否接受新兴货架?获嘉市场到底要做成什么样?还需经过市场验证才能确定。

同时,能提高用户信用、付款意愿的智能货架,会不会颠覆现在的无人货架模式?是否会让现在搜集到的所有数据统统作废?这也是一个谁心里都没底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无人货架项目还不适合大规模烧钱竞争。现在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一是为了提前占位,因为每家公司只会允许摆放一个货架;二是要投入研发,研发更有竞争力的智能货架。

大家不用想象短期内会出现恶性竞争,因为完全没必要。但即便如此,无人货架项目也难以盈利。货架产业链早就攒出一大堆无人货架,到各大写字楼疯狂投放去了。

货架产业链现在也是懵懵懂懂,但还是要积极备战、打磨物料,配合各家创业者研发智能货架产品。他们满心希望能像去年自行车厂一样赚个盆满钵满。

而休闲零食、标品食品生产厂商也只是到处观望,面对新的渠道,他们可能更愿意老老实实赚够手中的钱。

为什么以前没人做无人货架?

无人货架到底是个什么市场?既然开设成本比传统便利店低,为什么到今天才出现?

首先,无人货架面向的标品零食市场,单一无人货架的人流量远远低于传统便利店,所以需要运营者有专业的数据统计能力、网点运营能力。而传统的连锁便利店不擅长处理如此琐碎的小流量数据,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这样复杂的数据统计能力,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更适合做这一项目。

其次是渠道问题。

对于快消零食生产厂商来说,商超便利店渠道非常强势,是需要长期维护的对象,在过去不可能随便给无人货架企业供应商品。

而现在,随着房屋租金的大幅上涨,商超便利店都是寸土寸金,盈利能力低下的快消零食就越来越不受待见,更有前景的生鲜地位越来越高。这也是近两年每日优鲜、盒马生鲜、掌鱼生鲜等业务突然集体出现,又是进军超市又是进军网购。

虽然为了讨好商超便利店渠道,近两年各大快消零食品牌想尽办法推出高端产品,康师傅统一都要推出高端方便面来维持渠道合作。尽管如此,这样的趋势还是无法扭转。

商超便利店要把快消零食踢出去,那他们就必须找到新的渠道。于是无人货架有了基础的成长空间,无人货架接收的品类,也只能是快消零食。

随着无人货架基础商业模式打通,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那些快消零食品牌们不得不迎来新一轮的站队。到时候又会迎来汇聚多家无人货架的购物格子时代。

无人货架的兴起,或许将为快消零食市场带来第二春,同时将大幅影响外卖市场的表现。在外卖颠覆完方便面后,无人货架的模式将会颠覆外卖市场,帮助方便面再次崛起。

所以,美团、饿了么才跑在最前头,力图抢下无人货架市场。

各品类之间就一定是竞争关系吗?

外卖颠覆了方便面,方便面就靠无人货架打败外卖。那方便面与外卖两个品类之间的竞争,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

这看起来是个无解的问题,其实正在被解决。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电商的品类扩张说起。

稍微对电商有所了解的用户,都知道电商最早是从卖书开始的,因为买书的用户一般信用较高,书籍也方便邮寄、方便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国内的第一批电商当当网、卓越网都是从图书品类起家。

在图书品类电商打开市场之后,大量的创业者开始瞄准各地渠道分销商,以帮渠道商打造电子管理平台的方式,来将更多品类纳入电商平台。如当年国内做得最好的8488。

然后又出现了垂直品类电商,如专营3C的京东、专营服装的凡客等等。

电商企业一路向前发展壮大,整合的品类越来越多,图书、服装、鞋帽箱包、3C、家具等等,从廉价尾货一直做到正品行货,品质越来越好、越来越受用户欢迎。电商也不再拘泥于线上,诸多线上店铺都有相应的线下店,开始转向效率经济。

但电商企业还想做到更大,于是就不得不开拓全新品类。

从2009年,网易丁磊宣布养猪以来,生鲜品类越来越受人关注。2012年专营橙子的本来生活网成立,随后一亩田、链农、美菜、天平派、饭店联盟这样的厨后生鲜服务电商大规模出现。而后的经济危机中,团购、外卖、O2O速配模式先后崛起。美团、饿了么、天猫超市、京东超市等等成为市场瞩目的中心。

这些都为电商扩展新品类提供了思路,但都没给出一个良性的品类发展路线。所以才会出现外卖火爆,然后方便面市场就被颠覆的窘境。

近些年里,青年菜君、美味七七,中粮我买网、正本日子、爱鲜蜂、许鲜都相继在市场上引发了不小的水花。但最后,许多业务因为品类模式不够清晰,纷纷衰落,甚至走向倒闭。

所以,今天的无人货架市场,也不能仅仅靠着颠覆外卖市场而存在,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品类定位,做成一个有价值的品类市场,壮大无人货架模式的适用范围。而不是流星一样火过之后就消逝。

近两年,国内电商企业纷纷瞄向日本便利店企业,成批的高管赶赴日本取经学习。目前初步明确了“无人零售+便利店+外卖+无人货架”的业务模式,去定点孵化全新品类。而不是过去大把砸钱开路。

原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算是最先布局这一领域的,庄辰超孵化的便利蜂则是从便利店、无人货架一直做到了共享单车。具有非常强的实验意味。

结语:

无论如何,在房租大涨的当下,大型综合超市必定走向死亡,同样的电商们靠统一电商平台来吞下所有品类的梦想也不再现实。

阿里淘咖啡、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易果生鲜、每日优鲜、盒马鲜生这样的新品类试探正在进行。

未来如何为不同的品类定制不同的业务模式,成为各家大佬们开启全新成长空间的唯一办法。所以,各种类型专用的智能XX机成为未来必经之路。阿里提前与美的达成合作,也有意做这样的实践。

等智能XX机全面走进市场,美的、格力、九阳这样的传统家电厂商想必又要焕发新一春,届时小米这样的互联网硬件公司画出的大饼将会越来越漂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1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