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一条家乐福辽阳路店宣布闭店的消息传遍青岛人朋友圈,这家已在青岛扎根7年的商超将于12月28日关门。其实,商场如战场,开业与关门本属正常,亦属行业的新陈代谢,本不足为奇。
但若纵观近几年实体商业的历程,就会发现家乐福的闭店,不仅是行业新陈代谢的导致,更是像时代背景的缩影。
然而笔者在细思之下,不禁“极恐”,因为这背后映射出的一系列趋势、变革、颠覆与革新,足以让我们深思、忧虑甚至恐惧!所以,本期“凤凰网青岛评论”我们就以家乐福的闭店切入,探讨一下当下实体商业发展的喜与忧。
家乐福闭店
说来也巧,笔者的父母恰住在此门店周围,他们皆是该店的老顾客,对其较熟悉。平心而论,此店的倒闭在一定情况下是必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家店的东西确实不便宜,尤其是相较同级别品牌超市而言,更是没什么竞争力。
超市的主打商品是生鲜类民生商品,这一品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价格,而消费者对它们的价格尤其敏感,甚至1角钱之差都会引起难聚客的效果。以此为论,价格不占优势,则必失“民心”,失“民心”则必关门,只是时间问题。
咱们再往下一层探讨:即这家店为何会失去价格这一核心竞争力呢?商家逐利,开店不可能是为了关门,商家对于价格(尤其是竞争店价格)肯定比顾客更为了解,那为什么明知自身价格有问题,却无动于衷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管理、运营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显然,第二个原因更为致命。
因为当下零售尤其是超市,运营模式基本为供应商供货制,除少数大品牌及日配商品(奶、面包等)为直接买断外,其余均为联营模式(每周期按销售情况结算),此种模式一方面使风险共担,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压款、供需矛盾的问题。简单来讲,就是卖得好的店在供应商眼里就是“大爷”,卖得不好的则天壤之别,这也是基本的商业规律。
卖得好的店流通快,供应商就勤供货、多供货,店铺议价能力自然更高,即便明着压榨供应商,供应商也会忍痛妥协,因为能赚钱嘛,只是利多利少而已。
因此,这些店同品价格就更实惠、聚客能力就更强、议价能力也更强,形成“正循环”;而销量不好的店铺,店铺卖不动货,供应商赚不到钱,自然供货慢、少供货,店铺议价能力便越来越小,最终造成商品价格的水涨船高,聚客能力也越来越弱,出现“负循环”。
所以,笔者认为此家店铺倒闭的一大原因正是陷入了此“负循环”当中。
其实,这家大超市运营有不少的先天优势,包括地理位置好,堪属“黄金地段”,附近居民极多,消费能力不弱,交通停车都十分便利等等。
辽阳西路地处位置交通十分便利
可集聚如此多优势的辽阳路家乐福店为何会陷入“负循环”呢?刨除管理、运营能力等内在因素不谈,笔者认为,不排除其在电商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受到强有力冲击的隐因。
至此你也许会有疑问:“电商大多以百货商品为主,超市则以生鲜类商品为主,并不是主流,怎么会产生如此影响呢?”而自认是超市粉丝的笔者此前也带着同样的疑惑,直到我发现了某电商的线上超市(这里就不说具体名字了,免有广告之嫌),并在上面购买了多种物美价廉的生鲜类商品(生肉、水果、牛奶等)之后,笔者就再也没去过附近的超市了,因为如此购物确实便利!
诚然,线上超市这一环还未形成“大势”,但从实例就能看出对实体超市造成的冲击会有多么的猛烈。毕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由此产生的颠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放大。
零售之殇:谁在扼杀“随机消费”?
当下,互联网时代,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大鳄已成为商业零售的领军企业,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对传统实体零售造成强烈的冲击。当然,这不仅是趋势所致,更是时代的必然。若以电商的发展速度为论,全世界范围内,可谓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正当淘宝领军的电商行业高歌猛进、风头无二时,一位外国爵士面对媒体对电商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大意是:“电商绝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反而在毁灭消费。因为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为了买件衣服奔赴一家或两家店铺寻找的时候,他们还可能发生远超过这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而一个商业小门店,背后就是个中产阶级家庭,电商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将是社会的灾难……”
这些话在电商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难免让人觉得有“酸葡萄”理论之感,但笔者认为,这话虽偏激,但并不是全无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原先传统的生活方式还会不断被创新,这只是时间问题。凡事有利必有弊,电商的横空出世,让购物更快、更精准、更便利,同时也会造成大量随机消费、连带消费的消失!相信任何去实体超市购物的消费者,都会产生计划外的商品购买需求,但电商消费则强调用户消费的精准性,更别说让消费者走出去所产生的交通、餐饮、娱乐、新产品推广等各类消费及功能等连带需求尽数流失!以此为论,确实可怕!
虽然汰弱留强本是自然规律,但当下电商与实体的竞争确是不平等的,虽然国家针对此情况制定出台了多项规范,可现实情况还是让双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目前,电商的垄断态势已经形成,而实体则是“诸侯割据”的状态,以此而论,试问哪一家实体商业集团能与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鳄并驾齐驱?单就2017年阿里“双11”的销售额来看,所迸发的力量甚至堪比国内顶级零售集团全国所有店铺一年的营收总额!注意,这还用的是“营收总额”,若论销售额更是难以匹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实体零售,多元化构成是其最大的优势,因为这里集聚的不仅是用工、就业、纳税的大户,而且还关联着地产、物流、餐饮、娱乐等一系列产业及产业链,一旦出现“新陈代谢”失衡,倒闭浪潮来袭,则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且实体零售的用工构成多为低学历者及年长者,此类人群一旦失业再就业难度极大,试问他们去做什么?送快递?干电商?即便可行,岂不又形成另一种供需失衡?
未来,若长此以往,电商必然愈加“正循环”,实体零售必然愈加“负循环”,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整个行业的颠覆,最关键的是,实体零售被淘汰的一大原因本就有“不平等竞争”!足可警惕。
星星之火,希望之光
写到这里,笔者更多的是压抑与焦虑充斥于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实体零售人是一批最务实、最无畏竞争、最善于竞争、最喜欢变化、最善于变革的一群人!商业最大的不变在于其不断的变化,而实体零售人对此早已铭于骨髓、融于血液!
再看当下实体零售,也并非只是被动挨打,也开始了自我颠覆与反击:一个个线下巨头纷纷试水线上电商,以其会员及品质优势不断攻城略地!一处处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正迅速崛起,一批批以“便利店”为代表的小业态店铺正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开业……它们正以便利、多样、创新的方式吸引聚拢着顾客!
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只要求真务实、只要不断创新,再加上愈加公平、平等、完善的竞争环境等加持,则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