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九龙仓置业拆分之后,九龙仓集团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不佳。若将已分拆的九龙仓置业撇除,集团核心盈利减少9%,股东应占集团盈利下滑19%。
作为一个港资企业,九龙仓近几年逐渐收缩在内地的规模,因而错失了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时机。同内地头部房企相比,已经差了不止一个身位。
重组后业绩不佳
2017年11月,九龙仓集团将旗下物业公司九龙仓置业分拆赴港上市,在分拆之后的八个月内,这是两家企业交上的首份答卷,但业绩表现并不如预期。
2018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九龙仓集团核心盈利减少66%至25.27亿港元;股东应占集团盈利减少66%至28.6亿港元。若将已分拆的九龙仓置业撇除,再作比较的话,集团核心盈利减少9%,股东应占集团盈利跌幅为19%。
半年报显示,九龙仓集团已签约的发展物业销售总额为102.47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9%。受制于楼市的调控措施,集团在内地地区的销售额为人民币72.4亿元,减少了36%,收入亦减少15%至57.92亿港元。
九龙仓集团曾提出,2018年全年内地的销售目标是220亿元人民币,但目前的完成度仅有32.72%。在中期业绩会上,面对下滑的内地业绩,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表示,能否达到目标他也不知道,但他们会竭力去完成。
另一方面,九龙仓置业的业绩表现不太均衡。在剥离出去之后,虽然在企业核心盈利方面增加了8%,股东应占盈利增加了108%,但由于海港企业退出发展物业业务,综合收入却减少了15%至81.54亿港元,盈利减少了10%至63.52亿港元。
去年11月,九龙仓置业成功拆分上市,从九龙仓集团剥离出来的九龙仓置业,以香港投资物业为主,该公司持有海港城、时代广场、荷里活广场、会德丰大厦及The Murray酒店,这六项在香港的投资物业。这六项组合市值约2300亿港元,年营业额约130亿港元,堪称是整个集团中的现金奶牛。九龙仓集团则继续接管其他产业,分为投资物业、发展物业、酒店、物流和通讯、媒体及娱乐几个分部。
对于业绩的波动,吴天海表示,上半年在内地卖楼较少的原因,和目前的政策调控有直接关系,限价、限购等政策正成为困扰发展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九龙仓的业务集中在发展物业,即卖楼,所以比较容易受市场影响,业绩波动也会稍微大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分拆的做法来看,说明九龙仓希望把业务进行梳理,从而有利于业绩的增长。但对于港资企业来说,在内地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的布局、限价政策影响销售节奏等,其在香港所惯用的长周期开发模式也不适用于内地,此类销售业绩多少是比较尴尬的。
误判市场错失良机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九龙仓集团在苏州、杭州、佛山及广州入手十宗土地,共计花费140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达67.73万平米。截至6月底,九龙仓集团的土地储备达到了380万平米的水平。
上半年拿地力度虽然不低,但九龙仓集团的土地储备近年来则一直在缩减。记者查阅近几年年报发现,今年38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在九龙仓快速扩张的2012年,土地储备一度达到了1230万平米。
但相比于内地企业来说,港资背景的九龙仓在内地拿地时,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在中期业绩会上,吴天海提道,“我们说不公平或比较困难的问题,好像在上海买地不单要有钱,还要看你过去在上海做的历史怎么样。当然对我们来说,在上海,我们以前做的项目没有本地开发商做的多,没有那么好的优势,但是一些竞争不太激烈的土地,还是有拿到的机会。”
曾经热衷于制造高价地的九龙仓,近年来停下了猛烈扩张的步伐,伴随着土地储备的缩减,是九龙仓在内地业务的收缩。2015年,九龙仓集团一高管曾明确表示,内地三四线城市存量过多的问题显而易见,九龙仓继续在三四线城市找项目,并非上策。他表示,应该把力量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把该做的项目做得更好更大。目前进入内地15个城市,布局会慢慢减少到一半,集中到七八个城市。
严跃进表示,相对其他港资企业来说,九龙仓在内地的投资还算积极,规模相对较大。但对比这两年内地黑马型的房企,其土地储备规模还不够多,发展后劲不足,后续还需要通过大量拿地和并购来扩张。
与同时期开始房地产业务的内地房企相比,九龙仓的发展确实“慢了一拍”。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崛起,九龙仓、恒基地产、新世界集团、和记黄埔等多家港资房企纷纷北上发展,占据了企业规模发展的先机。以九龙仓为代表的港资地产企业习惯于“慢开发、高溢价”的开发模式,相比之下,高周转模式则让内地房企的规模扩张速度更快,港资企业在地产领域慢慢落于下风。
另外,由于港资企业在内地的拿地策略太过谨慎,包括九龙仓、长实集团在内的部分港企开始收缩内地布局,其规模布局逐渐被内地房企所超越。同样是在内地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九龙仓集团今年上半年内地72亿元人民币的签约额,同中国恒大、新城控股(22.850, -0.61, -2.60%)等龙头房企的动辄千亿的格局来比,相差了不止一个身位。
严跃进分析,过去几年,港资企业在内地的重点商圈和重点区域建设了许多优质项目,他们比较倾向于做精品系列。但这几年开发商流行高周转的概念,要求开发、销售、回笼资金的周期大大缩短,虽然九龙仓在这几年已经和内地房企联合拿地、合作开发,但是仍然难改其多年的作风,在项目开发、拿地方面是拼不过内地的龙头房企的,已经错失了企业在内地发展的最好时机。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陆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