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书店街将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2018-08-24 河南日报4700

开封书店街,源于宋,盛于清和民国。它是中国唯一一条以“书店”命名的古街,也是开封老城区为数极少未大拆大建的老街。

现在的书店街,南北走向,南端紧邻鼓楼广场,北至东西大街,全长618米,宽15-18米,以徐府街东口与河道街西口东西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曾有几十家书店云集,作为城市的“公共书房”,建构着爱书、惜书、恋书的“场”。一个读书人,在街上的每次出没,都是独特的体验。

千年时光里,书街——书店——书人——书事,时时搬演。书店街,作为读书人的精神漫游地,游目骋怀处,“淘书”“渔书”“猎书”“访书”,看似琐碎艰辛,实则乐趣无限。

世界范围内,类似“书店街”功能的,还有不少地方。英国伦敦有契林克劳斯书铺街,英格兰牛津城有牛津书店区,美国波士顿有哈佛广场书店区,法国巴黎有塞纳河畔书摊区,日本东京有神田书店街……国内,北京有琉璃厂书肆街,天津有天祥市场书铺区,台北有牯岭书摊一条街,还有诚品书店,24小时营业,是深宵都市的一抹温暖。

书店书街,像夜路孤灯、寒夜爝火,照亮人心的深渊,标识前行的道路。

书店街,双重意蕴,从概念而言,全世界开满书店的街,理论上都能叫书店街。从特指角度,惟有开封的那条小街,可以骄傲地如此声称。这一名称,清乾隆年间即诞生,距今已近300年。

约千年前的北宋,这条街,已是书铺云集,书香馥郁。一代代读书人,从北宋走来,从明清走来,从民国走来……

书香浓郁的宋代与清代

来到北书店街街口,先看见一道气派的彩绘牌坊,站在牌坊下朝南望,200余家店铺错落有致,朱红雕花木门绵延,店铺前耸立的望杆、飘扬的幡帜,把街景点染得活泼飞扬。

走在街上,细看店铺建筑,皆是青砖白缝、小瓦盖、飞檐挑角、坡顶花脊,老店铺墙壁上是精美绘画木雕,老店铺门头牌匾笔致老到,古街之韵,宜细品。古街上,树虽蓊郁,但树身细瘦曲臂缩身,不起眼,遮不住两层阁楼式古建的风采。

现在的书店街,仍延续着传统的“街——巷——院”的肌理结构,沿街为铺,沿巷分布民居。行走于书店街,将整条街走完,发现大小书店,不过十余家。其中新华书店规模最大,占了两层楼,装修时尚有品位,除书籍外还售卖笔墨纸砚。有几家专业书店,如医学书店,专卖医学类书籍。博雅书店,专卖考职称的专业书。金华书店,设有两个货架售卖社科文学类图书。别的十余家小书店,品类几乎全是教辅。

“20年前,街上还有几十家书店,像黄河、求知、金星、博雅、春秋,等等,还有卖文具、账表、乐器的店。街边还有个黑墨胡同,也卖这些东西。全开封买书买文化用品的,都到这儿来。后来有些书店关了开成奶茶店啥的。前几年说准备引进和书籍、书画相关的店。”一家专卖店的老板梁先生说,他在书店街开店近20年,“街情”熟稔。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类学习、感知历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城市的建筑。书店街现存建筑,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清末建筑,第二类是民国时期建筑,第三类是1987年改造而成及后期修建的仿古建筑。”开封市文物局李建新撰文称。

“书店街建筑群保留了清末、民国两个时期的建筑特色,具有自然演变的真实性……对研究开封建筑的演变、建筑的特色和开封城市的变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李建新称。

北宋时,书店街名叫“高头街”,与皇宫毗邻。《东京梦华录》称其“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交易商品有衣物、书籍、字画、古玩和中药等。明代,书店街易名为“大店街”。清代,开封文化产业兴盛,清乾隆时,它被正式命名为“书店街”。“当时名店有‘振兴隆’‘德五祥’‘风麟阁’‘博雅斋’‘环文阁’‘惠昌山房’‘陆房山馆’等十几家。”河大教授程遂营著文称。

我国古代刻书发行一体化,刻书者就是发行者,北宋留存大量笔记,证实“开封是北宋雕版印刷业中心之一,也是书肆书摊集中之地。”藏书家、书评家徐雁认为。

宋代刻书最盛,被称为“雕版印刷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代刻书分官刻、私刻、坊刻。品质都不错,前两者尤佳。北宋刻书发达,但政府“屡颁禁令”进行图书审查。为什么?北宋外患深重,政府图书审查重点,是“关系国家安危的边防、兵机文字”。每次审查,东京(开封)都“榜上有名”。一是开封在北方离外族政权较近,二是开封民间刻书太发达。

清乾隆年间,此地正式更名为“书店街”。清光绪年间的“考试经济”,令书店街有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

书店业竞争激烈的民国时期

民国,某年正月,开封雪花飘飞,南北书店街上人们熙来攘往,正是过年气象。专营古旧书籍的好古堂王老板,埋头抄写书目。店门口,一个挟蓝布包袱皮儿的书铺伙计,刚去河大给邵次公、朱芳圃等名教授送旧书回来;鲍乾元笔墨庄里,老掌柜笑嘻嘻地迎接着几个书画家。中华书局开封分局里,一帮高中生,正挑选新文学书籍,结账后,几个人又商量着,再去南书店街顶南头商务印书馆开封分馆去看看。

他们挑起门帘,那雪正下得紧。这幅“书店街正月淘书图”,是笔者数度踏访书店街查阅各种资料描摹而出。场景虚构,人事皆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初步建立了现代法律、宪政、新闻、公务员等制度,开始学习西方宪政民主,努力走上自强发展之路。在开封,文化事业有长足进步,透过书店数量,可清楚反映出这一点。

《开封市志》记载,民国时开封城区开设57家书店,有30家先后设址于书店街。书店街自清光绪后,又迎来一次繁荣。1926年农历正月,名作家蒋光慈来开封,陪重病的未婚妻宋若瑜住院。他在开封待了5天,买了两大包书。他说:“书店街真长啊,有一里多,几十家书店呢,一天时间刚草草跑了一遍。”

“书店街上竞争很激烈,进的书要好,要进货快。张恨水《啼笑因缘》刚出,开封三四家书店就开卖了,最早到书的龙文书局卖得最多。”开封籍作家梁永回忆。

大小书店,店员都彬彬有礼,被时人评价为“有厂肆(即北京琉璃厂)大贾风”。梁永记得,北新书局陈列《北新活页文选》,设座位,大家可坐着翻看,不买也没人撵。

“书店街上,有众多新书局,如商务印书馆开封分馆、中华书局开封分局、上海世界书局开封分局、上海北新书局开封分局、广益书局开封分局等。它们大都主营总馆(总局)出版的本版图书、外文原版书、中小学教科书等。广益书局开封分局,走的是通俗文学的路子,它经销上海广益出版的定价极低的评弹词话、章回传奇小说,河南100多个县市同业都找它批销,生意大火。”《开封市文史资料汇编》记载。

书店街,是开封旧书业起点。开封最早的旧书店叫好古堂,老板姓王。之后旧书店又增加了四家,有三家店主都是王老板徒弟,王继文是其中之一。

王继文撰文称:“开封是古都,近代开封诗书之家,如炭厂胡同之李鹤年家(河南巡抚)、乐观街田家(三进士)、北三圣庙门街武家(翰林)、火神庙后街之王季恺家,均有很多藏书。有些后人不重视古书,贱价出售或散落别处,这就是古旧书业收购的主要来源了。”

旧书业诞生后,一直是社会学术、文化、教育、知识生态圈里重要构件。“许多学者及知名人士,常约我代购古旧书。如河大教授邵次公、李笠、段凌臣、朱芳圃、张邃青等,知名人士刘积学、靳志和前河南省省长吴芝圃等人,都是我的老主顾。他们对我非常亲热、尊敬,毫无瞧不起古旧书商之态度。”王继文写道。

上世纪60年代后,古旧书业在开封甚至全国全面式微。日本、英国等国古旧书业,同样也唱起了挽歌。

依据《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总体要求,开封市将书店街定位为:“以大宋文化和古都历史和人文底蕴为背景,以书籍文化、书画文化和书房文化为主题……将书店街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意象视角下,它是联系城市历史与当前的纽带,是延续城市文化与精神的血脉,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载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7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