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2013年12月12日,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一个赌局,让小米、格力这两家本无太大关联的公司频频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8月下旬,小米集团、格力电器先后公布2018年上半年财报。双方的财报同样亮眼,但却未能赢回投资者的信心。
截至8月31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再次跌破发行价,而格力电器也在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大跌4.06%。
2018年是雷军与董明珠“10亿赌局”的收官之年,在经历了过去四年半的狂奔、坠落、反弹后,小米与格力电器都站在了十字路口。
小米向左:低调布局大家电,海外扩张求规模
与家用空调产销量已经连续23年领跑国内市场的格力相比,成立8年的小米依然处于寻求规模扩张的阶段。
相较平均售价不高、整体市场陷入停滞的智能手机,客单价更高的大家电成为小米营收增长的“利器”。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电视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50%。同时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在小米电视战略发布会上披露,小米电视在印度整体电视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继红米之后,小米电视很可能成为小米打开国际市场的另一大法宝。
此外,小米也在拓宽大家电产品线。
2018年7月,米家互联网空调正式发布,这已经是小米第三次涉足空调市场。1999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在空调品类中属于中低档产品,但其售价已经可以和小米中高端手机比肩。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在小米集团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谈及与董明珠的赌约,雷军表示,今年7月小米发布了空调,小米电视连续3个月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代表了小米从手机到大家电的成功拓展。
至于新增的空调品类的具体表现如何,还需要等待小米的第三季度财报才能揭晓。
而在小米的主要阵地——手机市场,出海仍是小米取得增长的关键。
IDC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仅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小米的海外成绩单,小米在财报中引述Canalys数据称,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在25个国家及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五,其中包括潜在市场规模不亚于中国的印度市场。
在用中低端手机敲开众多国际市场大门后,小米也开始寻求海外高端市场的突破。
8月,小米首个面向海外高端市场的子品牌POCO正式推出旗下第一款手机,该款手机将在印度、欧洲等市场销售,直接竞争对手是中国高端手机成功出海的代表一加手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拓展新品类、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同时,小米仍然保持了较低的毛利率,小米在财报中也解释了这一点:小米会有选择地优于毛利率考虑更高增长以取得关键产品的市场份额,为获得长期价值打下基础。
格力向右:从手机到芯片,多元化围绕空调转
与大步伐拓展规模的小米相比,格力的步子要稳得多。
从一个角度来看,这是格力的业务结构稳定、不冒进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格力多元化进展缓慢。
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空调业务占格力总营收比重依然超过80%,而被寄予厚望的智能装备业务占比则下滑到0.3%。好在占比1.7%的生活电器业务取得了同比55.68%的增速,超过31.5%的总营收增速,成为格力电器多元化在主要营收数据中仅存的硕果。
在财报数据之外,频频现身公开报道的格力手机、芯片等,更多的只是格力现有业务的补充。
36氪在查阅格力电器财报时发现,从格力电器2017年度报告主营业务中“消失”的手机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重新回归,格力在“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节中称,“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精密模具、工业制品、精密铸件、手机等产品。”
事实上,尽管格力进军手机市场引发不少争议、董明珠本人也多次为手机业务站台,但这并未影响格力电器的营收和利润。
至于格力今年几次引发争议的芯片业务,格力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也表示“进军空调芯片设计领域”,“下一步公司将成立专门团队稳步推进该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在6月的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公布了格力电器未来的产业规划,包括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四个板块。其中手机、芯片均为通信设备板块中的业务。
其实除生活电器可以算独立产品外,空调是格力电器的核心业务,智能装备在对外供给的同时,也在帮助格力电器提升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而芯片也是为空调准备的。
即便格力的多元化进展多年,也没有完全跳脱出空调的势力范围。
在回应有关多元化的问题时,董明珠在证券时报“高管面对面”活动中表示,“我们不考虑数量的问题,而是考虑服务问题,我认为这个增长空间是无限大的,但这个无限大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它是需要时间培育的。”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空调仍将是格力电器的支柱性业务。
半年后,谁赢谁输?
空调占营收大头的格力,和手机、IoT齐头并进的小米,谁将赢下这场“10亿赌局”?
从过去四年半的营收数据来看,小米和格力的轨迹非常相似,都经历了2015年的大幅下滑、2016年的缓慢增长和2017年的强势反弹。
小米在CDR招股书中曾表示,“从总体上看,电子消费品行业下半年的出货量及销售收入高于上半年,具备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2017年,小米下半年的环比增速高达52.4%,2018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则为75.4%,如果小米在2018下半年能保持这一增速,那么小米全年营收将有望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
擂台的另一边,以2017年数据计算,格力2017年下半年环比增速为14.3%,如果格力今年仍保持这一环比增速,那么格力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950亿元。不过董明珠在7月底的格力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期间曾表示,格力电器2018年销售收入冲击2000亿元的目标不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小米与格力的这场营收战局都能用“难解难分”来形容。任意一方的增速稍有放缓,都将影响到赌局的最终结果。
对于小米而言,智能手机业务能否继续逆市增长、大家电领域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将是下半年营收的关键;对于格力而言,空调仍是重中之重。
不过这终究是一场近乎玩笑的赌局,在小米成功上市、格力电器继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谁输谁赢都已经不再重要。
毕竟,小米还是一家可以为规模放弃利润的成长期企业,而格力已经是上市超过20年、在保持营收增长的同时需要兼顾利润的成熟企业。
(来源:36氪 欧阳伟康)